[好雷]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告别英雄神话

楼主: vollier (奇行草)   2016-11-10 22:36:10
(本文同步刊载于https://www.viewmovie.tw/columns/890)
在观赏《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前,其实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一方面好奇新技术,
一方面也因为外媒影评两极化,不免略感担忧,但这终究还是得必须亲眼见证才能作出判
断。而很庆幸地,李安的谦逊、大胆与努力,配上才华,使它确实是一个得由众人观影参
与的影史开端。“未来3D”这个标签或许下得有点重,但并不夸张。
(以下有雷)
士兵比利林恩在伊拉克的英勇行为被录下,使得他所属的小队,一时成了美国英雄,并获
邀参与美式足球赛的中场演出,但在远离战地的和平家乡,现实与光环,却又是另一种砲
火战事。
没看过原作,剧本乍看之下,叙事编排上面有时略显凌乱,有些插叙其实有点仓促、突兀
,先前媒体所说的“中场表演”与“战争”交错得出神入化,也不如预期,即使每场戏皆
有其喻意,整个故事的核心主题仍变得稍嫌松散、平淡,但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或
许这也关乎李安在观点上的诠释──“归真”。人物的情感依旧真挚、不造作,充满灵魂,
看似云淡风轻的戏依旧浅藏着很多可以解读的细节,而李安的禅意不自觉地从中沁出,一
点一滴地积累,在共鸣后有着震慑的后劲。
剧中谈了关于“英雄”的外在标签,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英雄不一定是自愿而成,
而是需求的产物,那么对于处于安逸的人们,英雄又是一个什么的概念?比利因罪成为士
兵,在他敬佩的人逝去之际,成为媒体英雄,人们在他逝去的战友旁喝着香槟,大声赞扬著
他人生最糟的一天 。讽刺的是,美国并没有战乱,比利不是家园和平所需要的英雄,而是
政治、财团、传媒、宗教所需要的英雄,一个活招牌,一场精心的表演,过了期限后,他
们不再需要他,他必须回去标签的制造地,在“最自由的国家”里他毫无选择。
对于真正在他身边的人,却又是另一个面向。不同于媒体的塑造,在比利为姊姊出气、犯
下大错而入伍时,姊姊早已将他视为英雄,但对于英雄的归属,她却依旧是不给予比利任
何选择的。因此,林恩最终的归属,只能落到同样没有任何选择的同袍中,有趣的是,比
利的队友几乎没有称他英雄,因为比起英雄这个虚无的标签,队友们更重视真实,重视这
个可以托付生命的伙伴。 因为,对于比利自己而言,战场上,他只是做了真实的自己,过
著自己最真实的日子,因此,在安逸的家乡中,虚假成为了最大的战火,这也是为何他在
记者会上幻想着真实,面对心仪的对象时说了实话,在唱国歌时,幻想着真实的欲望,却
不禁落泪。
中场中,他受到太多来自“英雄”标签对自我“真实”的考验,媒体的光环、安逸的归乡
、爱情的滋味、名利的诱惑,而这些考验也更刺激了他在战场上的遭遇,终成压迫,在歌
舞升平中,看到了荣光中最大的痛苦。表演后的虚无,反而终于让他回到了现实,他在球
场老板的面谈下,逐渐找回真实的路,懂得“没有比有好”的归真。另一方面,剧情巧妙安
排了三段一般人与主角一行人的冲突:玩球、看球赛、后台人员,球场上他们不是英雄是
闹事者,观众席上他们不是英雄是观众,后台上他们不是英雄是闲杂人等,随着剧情,三
段冲突越演越烈,最后甚至痛极了主角等人,映证了对于民众、对于安逸的真实而言,他
们不是必要的英雄,只是贴有标签的过客,而唤醒这一切的是在战场上受过伤、听不到任何
声音的人所开的枪响,比利因此回到了真实。尔后,心仪女子道出的真相──她需要的是
英雄这个标签,是梦碎,也是真正的顿悟。最后则是姊姊的到来,让他终于了解自己被贴
上标签后,那无法选择的归属,就像“射出去的子弹”或是“处男”的隐喻,他只能回到
自己的真实命运,回到名为“家”的战场,甚至,打从一开始,他就没有真正的离开过。
一方面打了大美国主义的脸,另一方面却又巧妙地回到美国的精神之中。
“英雄”与“真实”的辩证是整片的主题,在李安的观点下,我们透过乍看凌乱的“真实
”意识编排去一窥一名“英雄”的人生中场。有趣的是,全片有很多后设,仿佛看到李安
在电影创作之路上,自己真实的灵魂与“英雄”标签的对话,而这也回归到了这次最为话
题的技术面上,呼应了他的勇敢尝试。
120FPS,4K,3D,不只是前卫,也是非常跳跃的尝试,尤其当时卡麦隆他还在研究60FPS
。刚开始看,眼睛会不太习惯,直觉像电视剧,但习惯后,再仔细看下去,其实不难看出
李安在努力的是什么,那是有别于以往传统电影美学框架的──“真实”感,将影像提升
到更接近肉眼本身,因此不像是在看电影,而是体验一段人生,关于比利林恩的人生中场
战事,进入“英雄”标签下的真实。
QA中,李安提到了,这次并在没有足够的技术前例可参考,整个团队很像在黑暗中摸索
、学习、冒险,有着太多的限制与难度,而追求真实、重新定义“观影”,也势必得打破
电影既有规则。因此,不只表演与化妆,影像上对景深、灯光与调度等环节,就有了不少
的改变与取舍,一方面,立体效果极好,我们也接受到更真实的光影,一个不过度艺术造
作、不遮掩保留、全面极致明亮清晰、充满各种资讯(不是符号,而是单纯的主动感知,
就像走在街头,我们眼睛不一定会一直盯在同一处)的画面,进入“真实”;另一方面,
强调真实的它,和我们熟悉的电影影像艺术有很大的不同,加上这个技术也是第一次尝试
,并不完善,必须在限制下有所妥协,于是,太清晰又毫不掩饰之下,瑕疵也为之放大,
而平顺简洁却多元的光,加上浅景深、大量的类似镜位剪接取代长镜头调度等,就会产生一
些影评人针对这技术所提到的缺点,譬如:像在看电视剧、失去保留与想像的美感、或是
人物前景仿佛是蓝幕拍完再合成在背景上。事实上,有些镜头的前后景距离是抓得很好的
,但有些镜头,则在景深与光的立体感上,呈现一种诡异的距离,很立体,但前景又因过
于清晰,使得前景本身的立体感有时会压扁(譬如人脸到手腕),因而产生人与景与观众
的隔阂感,有一种在真实感中看到不真实的吊诡,尤其当人物直视镜头对话时,仿佛探出萤
幕,加上最求真实清晰更会放大表演(包括略显生涩的一面),我想就是让一些不习惯的
观众,感到不舒服的部分。
不过,整个技术尝试是绝对必须给予肯定的,尤其战场的表现,扣除掉过亮的光,整个3D
影像是影史上最极度写实的,宛如真的进入电影里,处在比利等人的战场当中,跟着他们体
验战场,这个绝对没有夸张(只是运镜因为技术限制,所以少了那么一点感觉,且动作戏几
乎就都在预告片里面了),而这种真实感,用在体育和表演的桥段上,也是非常适当的选
择,甚至确实展现了未来相关影片的样貌,换言之,这个故事配上这项技术是完美且必看
的选择。
“不是英雄,只是个士兵。”这是原作里没有的台词,李安在QA中也将这句套用在自己
身上,随后闻天祥老师补充:“也是个将军”。电影是电影创作者名为“家”的战场,每
次的创作实验都是一次燃烧生命的召唤,无论作为艺术决策的将军,或是单纯的战士,李
安都在这次的创作中,与比利一同,谦逊地淡化撕不去又无法选择的英雄标签,面对命运大
胆归真,顺着自己的“真实”,用灵魂冒险、挑战,用灵魂说了一个关于“真实”的故事
,关于找路回家的故事。
即便李安将开启电影的新局面,我们也不需要将他捧为英雄,而是相信他在中场的战事后
,继续以“真实”说故事。
作者: tetsuro (狂悲狂喜)   2016-11-10 23:12:00
推分享
作者: opoa (opoa)   2016-11-11 01:11:00
用心给推
作者: godblesssam (I believe~!)   2016-11-11 01:40:00
只有3D吗
作者: ROMEL (Bin)   2016-11-11 01:54:00
台湾除了京站威秀6厅是3D 4K 120FPS,其他应该都是3D 2K 24FPS
作者: Kendai (ShouldIStayOrShouldIGo)   2016-11-11 11:04:00
作者: ROMEL (Bin)   2016-11-11 12:49:00
看完京站威秀6厅早场,虽然感觉技术上不成熟造成的瑕疵不少,不失为一部好电影,只是真的很压抑沉重
作者: caterlime (特莱姆)   2016-11-11 15:37:00
刚看完,这技术很适合用在演唱会跟成人片阿
作者: a963852741l (HU)   2016-11-11 16:55:00
作者: eric74658 (Eric)   2016-11-11 20:04:00
跟一般3D一样也是要戴3D眼镜吗?
作者: sue5566 (56不能亡)   2016-11-11 22:07:00
作者: jack53022000 (浪浪)   2016-11-11 22:30:00
推用心
作者: JF5385 (尘翼)   2016-11-12 14:0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