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雷] 等待成一首歌(嘿玛嘿玛)|金马影展

楼主: sfcgbc (我本人)   2016-11-05 13:47:20
“你就当自己死了。”
如果没记错,这是《等待成一首歌(嘿玛嘿玛)》全片第一句台词。
从我们的角度看,主角等人参与的古老不丹习俗,就相当于一个每十二年举行一次、为期
两周的大型营队,主题虽未明言,但由过程中那些不定期的舞台演出推断,大概不离解悟
生命的真相吧!而生命的其中一个真相就是,死亡并非终点,顶多是一个阶段的结束,是
一转关,后面还有路途。舞台表演的歌唱中,至少以两种譬喻来诠释生命的轮回:生如漂
流于汪洋之上,死亡则是短暂地靠岸,不久后又将启航;生即梦幻,死是醒转,一时梦觉
,仍要入睡。
因此,片中长者所谓“你就当自己死了”的状态,应该就是要与会者试着体会、模拟那种
舍舟上岸,计划新的航程,以及大梦初醒,等待再次入眠,处在死与生之间,绝非永恒终
结般的静止,而蕴涵着通往下一轮生命的能量,蓄势待发、静中有动的预备姿态。
暂时放下名字、性别、社会身份,摆脱了人世间种种束缚,参与者戴起掩藏脸孔的面具—
—或禽兽造型,或鬼神形象,唯独主角戴着极其普通的人形面具——进入“死亡”状态。
无限的可能在他们眼前铺展开来:修行悟道,谈情交往,或者偷窥、纵欲、恶作剧、暴力
甚至杀戮,只要有办法躲过守卫们的法眼,一切后果都不会受到追究!最宽广的自由因此
也是最严酷的考验。你可以选择做出哪些行为,你必须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当回返俗
世的期限来临,你将带着怎样的自己离去?
主角大致上是个谨慎并良善的人,但即使能够无视黑暗面的诱惑,他仍需迎向情欲的关卡
。在片中最为关键的抉择时刻,主角前方灯火通明的舞台上搬演着生死智慧,左手边,他
心仪的女郎缓缓走向幽暗的树林,远远地回身召唤他。拉扯于悟道与情执之间,主角会如
何选择呢?
然而从往后的发展中我们看见,除了主体自发的选择,还有更多个人所无法掌控的因素足
以决定你的道路,一步踏错,便再也不能回头。故事至此又翻出一层,意志与意志交会在
因缘的网中,渺小的个体深陷其内而不自知,轻易地便遭到吞噬。
若延续此一神秘集会蕴含的生死流转的象征意义,两周结束走出森林,便是下一生了。但
与会者仍须带着“前世”或“死生之间”种下的业(无论是否为他人所知),持续生活—
—这想必就是创立此一习俗之人所欲传达的,生命轮回的真相吧!你必须永远背负著过去
的自己,接受从前埋下的因所结出的果,在岸与岸之间漂流;即使以为靠了岸,很快地又
将入海。轮回,即是不断地启程、小憩、再启程,入梦、醒觉、又入梦,无止尽地循环往
复,一生一世,乃至永生永世。
如果无法看透生命的真相,进而修道破执,另一条可行之路,或许就是在这无限流转的过
程里,勇敢选择作一个无愧己心的人,并且尽其所能地面对过往的罪业,一点一点去处理

于是多年后,当主角好不容易有机会回头,重新检视自己的足迹,他决定试着弥补犯下的
过错。虽然和造成伤害的那一夜相同,个人做出选择,如何发展仍需仰赖更多因缘的配合
。但即使无法掌握结果,他毕竟积极地行动了,剩下的,只能等待。
本片的中文译名“等待成一首歌”(注),若对照英文片名“Sing Me a Song While I
Wait”,显然是经过加料的“超译”,但也因此多了一层诗意,颇能凸显电影蕴含的美感
。直至片末,观众才发觉电影叙事的循环结构,无始无终,一个半钟头循环反复的圆,亦
即是主角等待的过程——这等待便似乎成了永恒,当中充满著歌声。歌声除了来自故事中
神秘集会的舞台表演,更有趣地,还源于和closing credits同时播放的片段。当我们看
见所有演员退出角色、卸下面具,在吧台旁坐成一排唱起歌来,不免要产生一种雨过天晴
的感受。几分钟前仍迷茫困顿、沈重抑郁的面庞,此刻跳出了故事的循环,微笑着为那些
挣扎的灵魂歌唱,其中就包括自己扮演的角色。人生如戏之感,莫此为甚。
导演钦哲诺布说:“有时,我们必须创造幻象,才能让世人看见真理。”电影是戏,戏中
又有戏,更有演员们跳脱角色的歌唱表演,但仍框在银幕里。《等待成一首歌》构筑出一
个多层次的梦境,沈静且缓慢,热烈而疏离,是美丽的色相,让观众能因之体解空相。若
从座椅上抽离,灵魂出窍那般自天花板俯视,前来观看导演设下的幻象的我们,黑暗之中
,不也是无名姓无面目无身份之别的匿名者吗?进入一个与此前此后的时空都断开的,发
光的幻境;离开时带着或困惑或领悟种种体会思感,面向未来做出选择。然则,银幕上搬
演的不只是他者的故事,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