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ghooh (诺亚)
2016-11-02 18:46:57图文版:
http://derdan.pixnet.net/blog/post/46779037
如果有个电影行销文宣奖,《德布西森林》应该可以入围,它的书面文宣、广告看板架设
以及搭配德布西配乐的优美预告,都呈现出极具文艺的美感。可当你走进戏院,看见大片
郁郁葱葱的森林,以及一对埋藏心事的母女在进行野外求生,你真的得到电影所谓的“疗
愈”了吗?
尤其如果你事前没先看过故事大纲简介,然后看完整部电影,理论上应该也并不会知道这
对母女究竟发生什么事?片中对白极少,大部分时候,陆弈静和桂纶镁这对母女,是非常
安静地在翻山越岭、在荒野林间捡草捡柴、用石头生火、煮食用餐,到溪边洗衣服、百无
聊赖地钓鱼,辛苦地爬树摘果子;在风雨来袭时,苦撑著那破败的帐篷曲著身子互相取暖
。乍看起来就像在野外求生。
当然,从极少的对话中,及桂纶镁脑海闪过记忆的声音,依稀略知桂纶镁的家庭发生了重
大变故,于是她伤心欲绝,母亲陆弈静带她躲进森林,转换不一样心境试图疗愈。但你不
会知道所谓的变故的来龙去脉,你也许能很深刻地从桂纶镁深锁眉头的哀恸,以及怅若所
失的身体语言知道她受到极大挫折。她的表演确实让你感受她全然进入那角色,她沮丧地
背后式倒入河里,愤怒地撞击土地出售的看板,她的投入无庸置疑,但,导演不知道有没
有考虑到观众,观众始终并不知道她们究竟在难过的具体原因?在如此单薄的剧本编写上
,角色的演绎没有脉络,观影的情绪投射,跟茫茫荒原一样,无处可去。
旅法台湾导演郭承衢很勇敢地选择此题材,确实如电影介绍所提及的“台湾前所未见的形
式”,它用青木树海和声音编写了很多“意”,可惜的是,故事是观众习惯在电影中寻找
的着力点,这点,《德布西》给予的很少。这是种导演的实验,但也再次彰显身兼编导的
作者,有时容易过于自溺。当然,在大自然的虫鸣鸟叫,加上法国印象乐派大师德布西的
钢琴配乐营造下,这确实是场优美影像的展演。
我想得到最大疗愈的人是桂纶镁本身。这是她遇到表演瓶颈休息1年后接的第1部片,能够
长时间与她原本就喜好的大自然共处,甚至在表演之中不断与自己对话,是对她本身能“
从零开始”的再出发。
对于以本片第6度提名金马奖的陆弈静,她以自然老练的灵魂住进角色里,她曾在受访时
说,准备此角色时,她做最多的事就是不断在家里重复播放著德布西的音乐,无时无刻,
换句话说,除了从音乐融入的意境,她可能也无从准备,可见剧本描写的薄弱。所幸她的
神情肢体在角色演绎上一气呵成,毕竟就角色塑造而言,她比桂纶镁占了较多优势,桂纶
镁的痛楚我们不见得体会,但陆弈静以一个疼惜女儿、在旁保护的母亲而言,说服力高得
许多。
这确实是1部台湾少见的电影形式呈现,我们乐见各式不同的类型电影出现,但或许作者
能再多思考的是,如何跟观众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