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无雷
***
前年上跟姐姐到台北工作之后,回高雄的时间越来越少。
虽然台北的电影资源远超过高雄,
但还是挺想念高雄充满热情和亲和力的电影馆与努力发展出自己风格的电影节。
今年高雄电影节发展出许多主题,先前只略看了能回高雄几天的片单。
选的几部,后来不是没买到,就是又忽然决定不看了。
原以为这次就要跟高雄电影节擦身而过,没想到回高雄这天,
朋友推荐了电影节在正港小剧场放映的“与山&石碇的夏天”。
《石碇的夏天》我有点印象,好像曾在哪听过。
一查发现是郑有杰导演的作品,由黄健玮主演的短片,有点心动想看。
一并放映的《与山》则是沈可尚的作品,虽看题材并不特别有兴趣,但也没有减少我看的动力。
朋友说这是用十六厘米现场放映,跟其他电影很不一样,更加强我的兴趣。
我没去过正港小剧场,以前也没看过十六厘米的片(至少就我印象中是没有)。
确定有票,就决定看了。
颇如预期,《与山》不是我的菜,《石碇的夏天》则颇得我心。
《石碇的夏天》让我喜欢的是它讲了一个简单自然、贴近生活,却很有魅力的故事。
其实就是透过一个想要出国游学却被迫回家顾店的大学生
与一个魁北克到石碇教暑期英文班女孩,
表现台湾青年、外国女孩的文化差异以及地方文化的氛围。
电影没有刻意谈什么深刻的思想,而是透过角色互动,
将人物的形象、处境、习惯和心理状态呈现来,
带观众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和感受。
演出男主角小志的黄健玮将大学生血气方刚、对父母、祖母与老家的不耐、
对于外国和外国女子的兴趣好感抓得很好,
看得过程不需要他说什么,就可以与他同步。
中文讲得很好的外国女子Elisa,大概是这电影的重点,
然而更让我喜爱的则是配角的阿嬷。
似乎有人说过最难拍的是老人和小孩。
能够将老人和小孩拍得好,那其他的应该就不成问题。
在去年的电影《太阳的孩子》里,我看到郑有杰拍小孩,拍得不错,
但我怎样也没想到在更早之前这片,他已经将老奶奶拍得如此真切、如此可爱。
如果说Elisa是这片的活水,那小志的阿嬷则是这部电影里的水缸,
能够将水装起来,让人看得更清楚。
正是小志、Elisa与阿嬷这样的组合,
让这片产生一种贴近生活感受的魅力,使在呈现的议题能自然展现而不显得过份用力。
看完之后,朋友问我之前有没有看过金穗奖,我说没有。
其实我一直是不太看短片和学生作品。
最近是看了《Face Taiwan我们这样拍电影》之后,
对“纯十六影展”和台湾电影低谷期出现的导演最初作品产生兴趣。
说真的,我还是不太有耐心看短片和学生作品,
但我越来越了解,在台湾能够做出精彩长片的导演,
多少都要经历各种长短片的试验和学习。
也许他们的才华,必须先用这样的方式被人看见(即使那是很少一部分人)。
又,电影放映的时候,可以听到后面带子转动的声音,
现场空位还很多,感觉就算坐满,每个位子也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整体感受十分美好,有一种不同于现在看电影的气氛。
我想这样的环境大大提升了我对“纯十六影展”的兴趣。
希望将来还有机会再看到(虽然空位实在有点多啊,囧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