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德布西森林

楼主: abenacci (张阿优)   2016-10-29 02:31:36
现代人看电影有着许多种理由,但这年头资讯传播的发达,导致电影不一定要到电影院才
能观赏,更多人是借由网络、电视等其他平台来收看。
.
而今天要谈的这部电影,我是强烈建议只适合在电影院里面观赏的。
.
《德布西森林》是新锐导演郭承衢所执导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监制是涂翔文老师,由桂纶
镁跟陆弈静两大影后主演。全片只有两个演员(有穿插几位小朋友),场景也只有台湾各
处的美丽山岳。
.
接下来的部份可能会讲到部份剧情,但请不用太担心,因为...本片其实也没有什么剧情

.
坦白说,在观影之前我对本片是充满著期待的,我期待在场景设限以及角色数量、对白数
量也设限的前提之下,郭导演能用什么样子的手法去表达、呈现一个故事,算是这下半年
里头,我最期待的国片。
.
但期待越大,相对失望也就越深。
.
电影叙事迷人之处就是在于“留白”的运用─也就是常被说的"电影感",因为观众会藉
由蒙太奇、场面调度等去脑补、或者说是感受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与对白之外、镜头之外
甚至是故事之外的情节。
.
可是在《德布西森林》里面,前半段过于刻意的留白,反而是令人不耐的,有意无意的提
点与回忆都不能将观众从重复性过高镜头的出神状态中拉回。
.
本片要讲述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母题的部份是在于桂纶镁对于“自身的赎罪”,并获得救
赎的过程。虽然浅白易懂,但剧情发展上的说服力不够,对于故事进展的铺陈以及角色本
身心境上的转换都是很无厘头式的。在看完本片后,跟朋友间的共识都是一致认为若这个
故事只是部十分钟甚或三十分内的短片会好看许多─但这是一部长达九十分钟的剧情长片

.
在九十分钟里头,整体结构松散,若完整将其分割成三幕剧的三部份,前三十分钟大略提
点到桂因何落魄以及原因,中段是和母亲的告解以及最大转折:母亲的过世,末段是只剩
一人的主角得到救赎,乍看之下还是颇为工整的。
.
两位演员的角色关系也有对比的部份,一位是失魂落魄的活死人,最后却得到救赎获得了
新生;一位是象征着生命的母亲,后面却死了。
.
可是摄影机运动的缓慢以及场景的重复性,是造成观众抽离且无法进入故事内容的最大元
凶,而我相信这些都是刻意的。
.
本片在构图上以及选景上都用了很大的心思,让我们去欣赏台湾山林的壮阔与美丽,所以
刻意的广角镜头、缓慢的摄影机运动都是让我们用全心去体会这片“森林”的各项元素。
.
而除了画面之外,声音的部份也是本片所经营的重点,如同片里头的台词,森林中有各种
声音,例如风吹草动、虫鸣鸟叫等,都像是交响乐团一般吹奏乐章,而除了“森林”以外
,还有着“德布西”的元素─本片使用的配乐皆为德布西的音乐。
.
所以不论是画面上的精琢以及声音上的巧思,都是在电影院以外的环境很难感受得到的,
唯有在电影院那全黑的环境里头,观众才能放大自己的五感去用心体会、观赏、聆听这些
元素。
.
非常可惜的是,在夜戏的部份,虽然我了解部份场面是夜戏日拍,但不晓得是调光上的严
重问题或是秀泰影城投影机效果欠佳,几乎所有的夜戏都是完全看不清楚的,只能见到模
糊的人影走动或是大略地勾勒出场景地理位置等,这对于观影感受是相当大的扣分。
.
另外就是后半段叙事与前半段的突兀,相较于在前半段所留白的部份,后半段却以报纸、
看板以及显灵等廉价的方式去处理桂纶镁的心结,是我最失望的部份之一....还有那每句
都不像是电影台词的对白。
.
虽然抱怨很多,但本片还是对电影形式上做出了很多大胆的尝试,而且台湾的山景真的很
美,声音设计也很杰出,如果是对本片的形式或是内容甚至是两位演员有兴趣的观众,都
极度强烈建议进电影院观赏,毕竟出了戏院就没那个效果在了!
.
最后,就像电影一样,让我用德布西的“月光”来收尾吧,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这首曲子
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FH_6DNRCY
作者: SsiDnEy (YU)   2016-10-29 08:22:00
夜戏有同感,看得相当吃力。但换个角度想高山或森林里的黑夜就是如此。by是镁迷也是山痴的我
作者: septmai (noir)   2016-10-29 10:14:00
作者: mindy201 (人不负我‧我不负人)   2016-10-29 11:27:00
这篇写法很是中肯。
作者: qwe622679 (fan)   2016-10-29 11:30:00
大推
作者: hardho (R{17}F)   2016-10-29 22:31:00
看完只有生气而已,真心觉得难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