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有雷]怪奇孤儿院中关于“眼珠”的隐喻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6-10-03 02:13:51
我也一直对“吃眼珠”之喻百思不得其解,谢谢你提出这么一个完整的想法,也帮我疏理出不少没想到的东西。不过我对其中许多思考环节还是有些疑问,不知你是否可以帮忙解惑呢?
※ 引述《jacktang3200 (汤豪)》之铭言:
: 挺有趣的一部黑色寓言电影,不过寓意藏得有点太隐晦了。
:  
: 例如: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大人想吃的不是其他孩子的其他躯体,偏偏是眼珠?
:  
: 事实上,吃眼珠是个隐喻,孩子的眼珠亦是。正如原作作者、制片与导演都背书过的说辞
: ,《怪奇孤儿院》(Miss Peregrine's Home for Peculiar Children)这部电影绝非一
: 部变相的超级英雄电影,也与超能力没那么多关系。事实上也是如此。超能力只是表面,
: 眼珠才是重点;超能力者间的大对决也并非故事真正的主旨,“坏大人想吃孩子的眼珠”
: 才是。两者真正的意涵,在于揭示全片藏得略为隐晦的寓言寓意──当大人想重新成为小
: 孩,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若说“大人想重新成为小孩”是这群 Wights & Hollows 吃小孩眼珠的寓意,我想有很多种说法都通,譬如 Barron 直白说的“长生不老”,或是吸血女伯爵的“青春永驻”,他们的确都有很古老的童男童女炼丹或洗浴处女血等等邪恶方法,我一开始是这样理解的。
但当接下来说“眼睛”代表的是“看见真实的纯粹洞见”时,突然令我疑惑了起来。当然要说大人想重拾真实洞见所以去采补孩童眼球,是可以说得通也很够戏剧化。不过这个隐喻的喻体切题吗?是具体反应了什么大人剥削孩子的社会现象吗?现代真的还有大人在追求这东西吗?
当我想到这一步时,我想不出真实世界的现象,我只看到大人社会化更上层楼、心机奸狡更上层楼、抛弃“真实”而努力经营“想像的真实”以从中获取利益更上层楼... 倒是很少看见努力回头向孩子学习真实洞见的。而有此返朴归真学习真实洞见之志者,谁需要透过剥削孩子来达成呢?哪种剥削孩子的方法可以达成呢?
:  
: 这要先从孩子与大人的差别说起。
:  
: 在故事的开头,男主角杰克为了一探爷爷逝世的真相,在父亲富兰克林的陪同下一齐踏上
: 了陌生的石州岛土地。他俩在渡船上看见了一只时隼鸟,随后,杰克发觉这只时隼是由人
: 变身而成,进而发现祖父对他说的床边故事与老照片并非“想像”,而是真人真事且现在
: 进行式的“现实”:能倒转时间的鸟人、永远不朽的城堡、会隐形的男孩、用后脑杓吃饭
: 的女孩、食用眼珠维生的怪物们、以及他们跨越千年的对决……都是真正存在于地球于历
: 史的,常人所不得知的“现实”。
:  
: 然而,常对儿子杰克喝斥“你要接受现实”的富兰克林却没有发现这种现实。作为一个立
: 志撰写鸟类专书的作家,他不仅对时隼的来历漠然,对石州岛的特种鸟类也在他人的三言
: 两语下就失了兴致,在旅馆昏睡度日。不仅在岛上,多年来,他都将家传的床边故事视为
: 二战创伤经验的变形、视老照片为二手店买来的赝品、更对己父四处云游的一生简单解读
: 为外遇的嫌疑,他与妻子自始至终都与现实无缘。
:  
: 既然富兰克林从来就不清楚现实,那他喝斥己父与儿子的“现实”又是什么?答案呼之欲
: 出──那是他做为一个成年大人“想像的现实”。
以上你这几段提出“想像的现实”,我学到很多,非常感谢!
:  
: “超能力是假的,床边胡诌才是真相,因为这感觉比较现实。”、“怪小孩的照片是假的
: ,伪造的恶作剧照片才是真相,因为这感觉比较现实。”、“爸爸拯救过世界是假的,爸
: 爸出门外遇才是真相,因为这感觉比较现实。”、“我儿子说看到怪物在家里出没是假的
: ,他患精神病才是真相,因为这感觉比较现实。”…….这便是富兰克林想像的,他正在
: 过活的现实生活的现实。
:  
: 俗话说“眼见为凭”,然而富兰克林判断万事万物依凭的是经验、是感觉,唯独不是眼见
: 为凭。杰克的遭遇自始至终没有一件事情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只凭自己有限的社会
: 知识推测,就一竿否定自己从未体验的世外有其他的可能。这种心态与他喝斥杰克的“想
: 像”并无分别,都是自欺欺人,但他并不觉得是。
:  
: 不仅富兰克林,杰克的母亲、婶婶与众多成年的大人,都是如此依赖“想像的现实”。对
: 大人们而言,现实与想像的分野并非“眼见”与“未见”,而是成了“好想像”与“难以
: 想像”。这种想像来自层层的传播宣传与狭隘的生活经验所包夹,正如富兰克林盯着电视
: 萤幕上的鸟纪录片的时间远多于实际探勘活着的鸟类,导致他对时隼夫人视而不见一般。
: 绝大多数成年大人的眼界,就像反派的下场一般,成了──有眼无珠。
由实地探勘与萤幕上谈兵的时间多寡、以及其所反映的 Franklin 光说不练之人生态度,提出“导致”他“对隼夫人视而不见”,我想是严苛了点。毕竟说眼见为凭,隼夫人并没有在他面前以人形亮相呀,要怎么视而有见呢?
:  
: 杰克认识的怪孩子们(Peculiar children)则不然。他们是真正看清现实、面对现实、
: 依仗现实的一群人,尽管这种现实如此天马行空。
怪孩子们在那个纯真的循环里,的确没有社会化堆出来的“想像的真实”,而能在那一日生活中真实面对一切,包括自己的能力与每日所需,所有眼见为凭的讯息他们都能接受。
但现实不只是这循环里的现实,还有洞外的现实世界。而原著小说与电影都有在强调孩子们关在这里如何对外界好奇、小说也有谈他们如何拉着 Jake 谈论 21 世纪新鲜事,但隼夫人严格禁止他们谈论这些,如小说中 Emma 所说“只提未来的坏事”,只要求孩子们安份地日复一日把这同一天过下去。
孩子们一开始当然都是看清现实、面对现实、依仗现实的,但这一整间“怪孩子”们经过了 73 年的孤儿院教育后,还是这个样子吗?我不认为,甚至从他们求知若渴却不得的姿态中,我想他们也不认为。这整个循环里的孤儿院与其说面对现实,更像是逃避现实。因为现实不只是别人看不见得他们之怪奇现实,还包括他们不被准许看见的外界社会现实。
:
: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怪孩子不是一般的小孩,也不是大人想像的那种小孩。一般的小孩是
: 像杰克的那些同学,早早在社会化包围下失却了想像力与童心,对老照片不感兴趣,在约
: 会与卖场打闹中混过年少岁月;大人想像的小孩则是“想像的现实”的另一种面貌,假使
: 观众眼尖,想必会注意到电影尾段有一件不大寻常的现象:主角与坏人在人潮闹哄的黑潭
: 市游乐园展开决战,途中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小孩,换言之,在这座游乐园玩乐的只有大人
: 。这里便隐隐暗示了,许多大人以为孩子喜欢的东西(大片的粉色砖墙、咖啡杯、摩天轮
: 、转木马)其实是种错觉,真正乐在其中的是大人自己,乐醉于自己成功打造出孩子梦境
: 的妄想之中。
海滨度假镇如 Blackpool与海滨度假镇的标准配备海上乐园 pleasure pier,在 19 世纪出现时本来就不是只针对小孩的,而是针对工业化都市化配上火车开通后的度假客,其中中产绅士淑女是一种,工厂劳工更是大宗。
游乐园当然又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也越来越会抓带宝宝出门玩的核心家庭市场,但我想我们不宜把它一刀两断分类为“大人以为孩子喜欢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大人的错觉”,而也很可能从一开始那就是“大人喜欢的东西”而他们也老实不客气地乐在其中。
大人是会有他们想像的小孩面貌而且傻傻跳不出来,譬如本片 Franklin 平常跟儿子讲话有一搭没一搭毫不认真倾听,但会简单地期待他“跟朋友出去,那很好,很健康”,小说中 Jake 更是抓准了爸爸这点傻傻的想像骗过他好多次(电影骗一次结果失败)... 不过我并不认为这场“只有大人的游乐园”可以表达这个“大人对小孩想像之错觉”。
:  
: 怪孩子最大的特色,在于他们不仅是小孩,更是永远的小孩。据小说原作者自言,《怪奇
: 孤儿院》这则故事的出发点来自于他对蒐罗老照片的酷爱,想像这些来路不明的照片背后
: 有何故事是他的兴趣。这也就不难看出,故事核心的世界观“时光回旋”──一座孤堡每
: 天都在1943年9月3日的24小时间渡过轮回──是基于照相术的物理特性延伸而成,因为照
: 相不含时间,照片一拍即是永恒。这个设定的实质意义,在于它制造了一个“永恒童贞”
: 存在的可能,裴利隼女士(Miss Peregrine)看护的怪孩子们不仅在肉身上冻龄不老,心
: 智也仿佛永久停在孩子的阶段,数十年如一日。艾玛经历过一场长达数十年的恋爱,面对
: 杰克却仍像初恋的女孩;以诺有看人偶互砍互杀的怪僻,却不令他忌妒杰克时表现得比一
: 个国中生更超龄。
“永恒童贞”的确就像照片被凝固一样,让这些怪奇少年们尽管经验与记忆累积 73 年,心智与思绪却数十年如一日。不过我无法理解这如何推论到下一段“他们也就此有了世上最敏锐的,看见现实的视野与眼界”呢?
:   
: 怪孩子的身心皆永生了,他们也就此有了世上最敏锐的,看见现实的视野与眼界。由于从
: 未进入社会,他们也就从未有虚妄的“想像的现实”,只以眼见为凭的态度过活至今,比
: 大人活得更好、更接近世界应有的面貌。他们看到杰克莱访就愿意接受亚伯拉罕死亡的事
: 实,对彼此超乎想像的怪力、巫力、超能力来者不拒,因为他们相信眼见为凭。
他们未进入社会,当然未有虚妄的“想像的真实”,不过他们也被禁锢于“眼见为凭的真实”之外,而只能关在这小天地享用那一点点真实。我是不知道这如何算是“比大人活得更好、更接近世界应有的面貌”啦,毕竟连怪奇少年们自己对走出外界都蠢蠢欲动,只是都在隼女士管束下不敢造次而已,这点电影在餐桌戏点到为止拍了,在小说里则有越闹越大。
他们是否因为关在孤儿院循环里“身心皆永生”就“相信眼见为凭”而对各种“超乎想像”“来者不拒”呢?我认为本片并没有给他们这种挑战来测试,唯一有接受“手机照相”挑战的 Emma 是敞开心胸接受而过关了。不过这间孤儿院是有禁忌、有藏秘密的,女孩们都极力拦阻 Jake 去看 Victor 复活,隼女士治下更是处处不可问不可提,连 Emma 要去看噬魂怪都要偷偷看,这些外界危险的东西隼女士都一人扛下来不让孩子们烦恼的。
我想他们在这极小范围内是够天真、够纯粹、不为俗世成见所乱耳目,但这样算是“世上最敏锐的,看见现实的视野与眼界”吗?这样的眼睛吃下去真有那么养生吗?
:  
:  
:  
: 坏大人觊觎这样的孩子的眼珠,非要噬食了它才能回到人世──这部电影的隐喻,到了此
: 处便昭然若掀。
:  
: 眼珠象征的是视野,是孩子能看见现实本质的视野。噬食则象征的是渴望,是大人渴望用
: 夺取的方式重新唤回看见现实的眼目的初衷。
大人渴望看见现实本质的视野,就要靠吃眼珠来夺取,这个是喻依。
但我不知道喻体是什么?真实世界的大人要改变自我视野,需要透过任何剥削孩子的方法吗?剥削孩子的方法有用吗?纯朴心态、看见现实、敏锐视野这些事情,是需要吃别人补自己的红海逻辑吗?
:  
: 大人活着太久,社会混得太长,尽管或多或少知道“想像的现实”有其侷限,却再也无法
: 脱身其中,因为自己已经受到太多社会常识、知识、经验与侷限的束缚,愈发难跳脱思考
: ,也愈发不能以最纯朴的心态看待人情义理与世事。
:  
: 孩子看不见它,它却能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噬魂怪,当然也是隐喻。孩子看不见,坏大人却
: 看得见的事物是什么?是包藏狡诈的心计,与成人社会的权谋。玩弄这些心计与权谋走火
: 入魔的大人会变成噬魂怪,他们想变回孩子而开始找寻眼珠,成了孩子的天敌,因为被保
: 母被世界呵护的孩子当然不可能明白这些说一套做一套,看不见摸不著的算计心事,正如
: 拜伦先生(Mr. Barron)能一人多化诱骗杰克登岛一般。孩子也有属于孩子的恶意(如以
: 诺玩弄同伴尸体的恶作剧),但跟大人世界繁复至极的名利场一比完全不是同个层级,是
: 凭诚意与眼见为凭绝对抵挡不了的致命邪恶。
这段“噬魂怪透明”隐喻成人社会的狡诈权谋,听起来相当切题,谢谢你的分析!
:  
: 于是拜伦先生一伙诞生了。他们就像每个大人一样“有眼无珠”,却又希望自己可以重新
: 看见曙光。所以他们狩猎起世上最永恒纯真的“视野”持有物:怪孩子的眼珠,只有吃著
: 这种眼珠,他们身上被社会迅化的成年象征──隐形(心计与权谋)才能逐渐消退,慢慢
: 变回人形。然而,噬魂怪彼此也“看”不见彼此的身躯,早隐隐注定了他们的下场:正如
: 江湖的人心难测,他们彼此并非团结,借机陷害、栽赃与抢功的算计到了尽头,就是拜伦
: 被同伴吞噬而亡的结局。
这一段我就觉得有点矛盾了,不太懂这些大人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要多吃眼珠,“隐形”象征的心计与权谋才能逐渐消退,变回人形;
结果变回人形后,象征的心计与权谋消退了、实际的心计与权谋可一点也没放弃呀,还是要处心积率执行阴谋攻占循环捕捉时鸟。
我不知道是哪种大人这么想洗净自己的心计与权谋... 我认识的多半是拥抱啦;也有少数真想洗净的,努力洗净之后还再来开心地耍权谋吗?这样说起来还真怪怪的。
更别说,洗净心计与权谋这件事情如何靠剥削孩子来达成,我也充满疑惑。
:  
: 男主角杰克与祖父亚伯拉罕唯一的超能力是“看见噬魂怪”是有意义的。他们的处境介于
: 孤堡的怪孩子们与大众社会之间,所以他们既被大众漠视与唾弃,却也理解了这套社会规
: 则的游戏。所以他们必然是怪孩子中唯一一群能看见心计与权谋的陷阱,进而带领怪孩子
: 们重新找回对抗蛮横大人的那个人,正如艾玛给他的最高赞美:“你不需要给我们安全感
: ,你给了我们勇气”。
:  
Abe & Jake两人的确是受社会洗礼的,的确因此介于怪孩子与社会之间,谢谢你点出“看见噬魂怪”能力与他们两人这中介身分的连结,很有道理!  
:  
: 正如开头所述,这个故事并非是一部超级英雄对打的电影,而是一则关于平凡人的平凡生
: 活,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奇事。透过眼珠、噬魂与看见噬魂的能力这一层又一层的寓意,
: 《怪奇孤儿院》完成了它作为黑色童话的本质──大人想重回童年是不切实际的,借由忌
: 妒、伤害孩子的方法更是该要挞伐。尽管这寓意藏的是有点太深。
我仍然无法理解:大人怎么会想“借由忌妒、伤害孩子的方法”来“重回童年”呢?这种方法有任何效果吗?真有人这样做吗?
如果没有,那这个寓意就有点不知所为何来呀...
:  
: 值得一提是:这些寓意的推论很大一部分不源自于小说,而是电影的独创,黑潭市只有大
: 人的游乐园便是一例。导演提姆波顿(Timothy Burton)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无疑巨大,观
: 察他这种在在大型片厂任职的导演总有种乐趣,一方面得对制片与下游交代而得中规中矩
: 的拍摄改编,一方面却又往往在波长恰好对上的情节中展现个人化的能量,这是独立制作
: 的导演绝不会有的灵光时机(蠢得以为任何导演能决定一切的影评人除外)。此片最显现
: 的亮光,便是他在处理怪异孩童的生活日常时那股恶趣与童真并存的气息,因为他就是个
: 相信孩子会受这些邪气吸引的人。一如他在半自传《文森特》(Vincent,1984)所自暴的
: ,“文森特对姑妈一表和气,心底却想着要把她作为自己蜡像馆的蜡像”(Vincent is
: nice when his aunt comes to see him,But imagines dipping her in wax for his
: wax museum.)这不是邪恶的种子,只是另一种年少的憧憬,正如踢足球的孩子不会因此
: 染上军事癖,歌德风与酷刑也不过是另一种安全的兴趣。原作者在拍片现场一再盛赞提姆
: 是他从小的偶像,是改编此片最好的人选,并非只是虚言。
:  
: 当然,电影也非尽善尽美,许多小说固有的糟糠情节无从避不开,例如结尾一场决战的节
: 奏糟糕极了,噬魂怪只要撞雪就会现形显然也是写不下去的诌笔(那时隼只要通通搬去雪
: 国或雾都,反派不会无所遁形了?),艾玛与奥丽芙交换了超能力的改编则让单挑有点说
: 不通(一口气能吹起一廋船的肺活量吹不倒一个活人?),不过也就这样了。
结尾这场决战好像不是“小说固有的糟糠情节”耶,小说根本没有去 Blackpool,小说只在 Cairnholm循环外解决一只噬魂怪、循环内解决 Barron/Dr.Golan而已,小说出现的坏人就这两只了。
这场决战的确观众普遍不爱,我是想得很简单啦,就是要童趣嘛,打打雪仗、玩玩旋转木马、派些骷髅士兵演神鬼奇航,不是很欢乐吗?嗯,我也许也陷入前述“大人以为孩子喜欢的东西”之错觉了。
:  
: 就我而言,最希望看到的,是提姆波顿用拍摄这部电影的方式,改编他自己的处女诗集《
: 牡蛎男孩的忧郁之死》,这本书的怪孩子比裴利隼女士养的这批怪上不只十倍,从被自己
: 老爸吃掉壮阳的牡蛎人、爱上火柴而活活烧死的枯枝人,到眼睛被一举穿烂而永远绑不好
: 圣诞树的铁钉男都有,这种角色的故事才是真正又黑暗又可爱的寓言阿。不过到时还能像
: 这部片一样,奇蹟似的演出不只一次吃眼珠的场景却不被设为R级吗?恐怕就难说了。想
: 像的事情就留在想像吧…….
听起来相当迷人!
以上回这么多有点乱,我还是摘要一下我的疑惑点好了:
1. 孩子纯真有洞见,看得见真实;
尤其,循环造就了怪奇孩子的永恒纯真,有最纯粹的视野与视界。
↑本片的怪奇孤儿们有这么美好吗?不是处处被保护压抑吗?
2. 大人社会化过度,丧失纯真视野看不见真实,只剩“想像的真实”。
3. 因此大人想吃代表“纯真视野”的孩子眼球,让自己找回纯真。
噬魂怪透明,就是孩子看不见的狡诈权谋,吃了眼球狡诈退去重回纯真。
↑本片拜伦一行人真的是想找回纯真吗?他们重回人形后又褪去狡诈找回纯真了吗?
↑这个隐喻很精采,但他隐喻真实世界的什么现象呢?找回纯真视野需要剥削孩子吗?
:
作者: nkfpig19 (阿布丁丁)   2016-10-03 02:26:00
这篇论点逻辑清楚多了
作者: nutta (nutta)   2016-10-03 17:28:00
推,很多跟我看那篇的疑问一样
作者: gelsoria (鹦鹉主人)   2016-10-03 19:14:00
作者: penbitchguin (Edison)   2016-10-04 00:02: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