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的夏天,刚好是国中升高中的暑假…
而也是情书这部电影上映的时间点。
情书里少年的滕井树们,也是大约那个年纪,
当年没什么看电影的兴趣,只知道这部很红,
很多人在讨论,但就是没去看,
甚至电影台重播也没看过…
但或许这也一种巧合吧!
巧合的就是,那时的我还不到“看得懂”有共鸣的年纪,
所以因此也让我错过20年前的盛况(毕竟看不懂)
最近,终于经典在台又重新上映…
(巧合的是,因为在车上听到广播在播张学友的情书,
于是上网查歌词时,才发现居然这部电影正在上映!)
=================(以上真是癈话一堆)======================
忘了哪位哲学家或艺术家说过,
如果人生可以自己安排,希望能把青春期这段时间,安排到人生的最后阶段
是呀!青春期岂不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吗?
有着近似大人的身体、小孩的天真、青春的活力、发情动物的敏感,
有着能自由想像的未来、开始对爱情和性蒙懂、好奇、向往。
20年前,正拥有这一切的我,根本不会有这种“追逝青春年华”的感情…
因为我正在其中呀!
20年后,或许时间到了吧?我突然有了想看这部电影的冲动…
青春期的我,并没有这样的迷恋着某个年轻同龄少女,
那时的我比较像是滕井树的同学,通常都在旁喊烧的那种,
但是,那时没有比较好的异性同学吗?
有的!
但或许当年过于木头?多年以后,回想…
国中一年级,曾有坐在前座的好朋友女同学,上课上到一半,转过身来,
递了一张素描人像说:“我在画你耶!”
并补上一个可爱的笑容。桌上还曾被她偷放上巧克力…
但我却没什么神经,后来这个女孩读一年就转学了,也再没有联系方式了,
却在多年后的一个夜晚,无缘无故的梦到当年那个“我画你耶”的场景…
情书这部电影,就是在讲这种“遗憾”…
它的剧情其实很平淡,没什么过多的高潮,
就像在告诉你一个很平常的故事,
但最后女滕井树得知借书卡后面,当年未翻过来看的那面,
居然是自己的画像时,那复杂又感动的表情,
让前面近两小时的偷偷舖陈,终于在最后那一幕,
让人(我)眼眶泛红…
(泛红的原因,应该有包括,青春期就把桃花运用完这件事)
我想,幸好20年前没去看吧?不然那个小屁孩,
看完出来应该也只是骂说:“这是个什么烂电影!好无聊!”
至少…女滕井树是幸运的,最后找到了曾经被爱的证明,
但大多数人年少时,或许也是有被喜欢过,可是无从证明呀!
大多数的人,在年少时,面对喜欢的人,或许像我,太木头查觉不出来,
也或许都深深的保留在心中的某个很偏僻的角落里,
唯一的证据就是自己的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