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爱与黑暗的故事:谁的应许之地。

楼主: kaoru1992 (黑草)   2016-09-28 22:56:22
1 故事流畅,气氛平淡中透露著压抑的气氛,不是一部看了会愉快的电影
2 配乐与音效画龙点睛,为沉静但灰色调的故事增添了紧张的色彩
3 演员表现令人惊艳,尤其女主角Natalie Portman跟饰演儿子的Amir Tessler
4 不是一部好懂的电影,看完之后需要仔细思考其意象与意义
5 片中有些小细节未交代清楚,个人是看完电影之后简单搜寻一下资料才理解,可能是因为对该时代氛围与历史没有太多了解的缘故,电影没有略微带到有些可惜
6 部分画面美感很足,整体来说满分若是10分的话,大概7分
☆以下有雷
  出身东欧犹太家庭的Fania与同为犹太裔的丈夫结婚生子后,怀抱着对应许之地的期望
在二战后移居到耶路撒冷。但阿拉伯裔与犹太裔两族之间对彼此的歧见,也让耶路撒冷一直
弥漫着不安的气氛。Fania总爱与儿子编说故事发挥着无尽的想像,而另一方面她身为一个
家庭主妇努力打理好家务,以支撑丈夫的写作事业。
  然Fania的姊妹与母亲们似乎对Fania的人生决定不甚满意,时常怀抱着怒意或者对其家
庭表现出轻蔑的态度;婆婆也对其有诸多挑剔与偏见。此时迎来了以色列的建国案在联合国
通过,耶路撒冷一片欢欣鼓舞,但犹太裔与阿拉伯裔的战争也因此爆发,原先应为此高兴的
Fania却骤然感到一阵失落。自此她的偏头痛便越发严重以致影响身心状况,也逐渐与丈夫
疏离。即使战争结束迎来安稳的生活,丈夫千方百计寻找新药与医生也未见好转,最终Fani
a在回乡拜访姊妹们时,于幻梦中撒手人寰。
“没有人了解任何人,甚至不了解自己,我们一无所知。假如自以为了解任何事,那就更
大错特错。活得无知,胜过活在错误中。”
  剧中的这一段话,是贯穿Fania整个人生的灵魂。
  故事以母子编说著故事开始,勾勒出一个荒芜孤独的心灵世界,但却又带着灼热的对这
个世界的想望。Fania崇拜的是同时为农夫与革命烈士的人,在留着奶与蜜的土地上耕种出
未来,革命创建出属于犹太人的国家,是Fania是心中的应许之地。
  她善于创造故事,叙述那些深埋于她内心的渴望给孩子听。故事中有那个帅气的烈士、
有看着苍凉世界的孩童,行苦行却拯救了溺水女子的僧侣们。她是一个有着浪漫性格,而且
渴望展现自我的人——透过她的这些幻想、她诉说的故事,她或许并不只想要当一个支撑丈
夫梦想的家庭主妇。
  然而,在遇上同样拥有浪漫性格,以创作诗歌维生的丈夫后,剩下期望的那些精彩只剩
下犹太人建立的民族国家之路。她努力做好一个妻子与母亲,学习婆婆期望的样子,但并未
得到青睐,有的是更多的奚落。
  而姐妹们的嘲笑与母亲们的谴责,似乎反映出她现在过的生活并非她所要。这部分甚为
可惜的是琢磨不够细致,让Fania的处境并不特别突显出来。但是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完成
了一大心愿的Fania却不如她想像中的满涨欢欣,取而代之的是无所适从的空虚。
原先一直期望、以为的梦想达成之后,Fania突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丈夫仍然追逐著
写作,可是她呢?只拥有家庭的她只剩下追逐自己梦想的丈夫与儿子,这似乎不是她最深沉
的心中想要的生活。
电影中的犹太老一辈说,没有孩子便形同黑暗。然而有了孩子的Fania却有因此而感受
到人生是光彩的吗?她在以色列建国后逐渐委靡的精神拖垮了她的身体,她虽然表现得像一
个很好的母亲,但她却对孩子这件事情有所疑虑。她对孩子的爱毫无保留,但她却对Amos问
出“或许你终于能告诉我,为何我会如此爱你”这样的问题。
因为关于这个问题,她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她潜意识知道这样的家庭生活不是她想要的
人生,但她离不开也不能理解,自己为何离不开,自己为何愿意对这个孩子付出她的人生与
爱。
也因此在母亲的谴责之下她无言以对,只得痛甩自己巴掌,或许是在提醒自己“这就是
现实”,又或者是责备自己“为什么做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这一切同样被聪明成熟的
Amos看在眼里。在学校被霸凌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模仿母亲——痛甩自己巴掌。或许也
像母亲一样提醒必须接受自己弱小的事实,又或者一样在责备自己“为什么做不到反抗”。
  到头来Fania似乎弄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但先前她似乎以为她了解,因此陷
入无止尽的自毁与恍惚当中。她的生活失去了重心,她的世界正在逐渐崩解。拒绝医师、让
丈夫寻找第二春也无所谓,她的人生至此已经是一场挽回不了的错误,所以她再没有力气去
在乎任何事情。
  最后在无计可施之下她回到了故乡,回到那个自身梦想最初的发源地。她再次看见了那
些儿时的幻想,如今的幻象。
  那她与儿子诉说的故事当中,为了救助溺水女子而破了戒的“罪”,应该在放下之时就
已经要消去。但最终才发现那罪,那以为自己理解自己,但其实根本走上了一条错误的路的
“罪”,从未放下、从未远去,而是就是她自己,就是她自己的处境。
  她是那苦行僧,但也是那溺水的女子。她从未是旁观者,而是彻彻底底的当事人。
  反而她儿子在这她黑暗无光的生命当中,是一个救赎。虽然她不理解孩子于她,究竟是
怎样的存在。但对于孩子的爱,对她来说既是光明又是黑暗的Amos的存在,是她人生潜意识
里最终的救赎。
  这也是为什么在她死后,儿子进入青少年之时,改名换姓离开了耶路撒冷,代替母亲去
寻找真正的奶与蜜之地,去亲手耕种出未来,去理解母亲的应许之地究竟是什么样貌。儿子
似乎理解母亲对生活的焦虑与不满,在母亲诉说的故事中,觉察出母亲渴望的人生样貌。
  但最终,Amos也说他并不真的感到满足,他的心中仍是一片空虚。
  因为那毕竟是她母亲追求的应许之地,而不是他的。那是她母亲想要的人生,并不是他
的。他自己的应许之地究竟在哪里,他还需要找寻、他还需要思考。因为他过去的人生接收
了母亲的理想,而他自己的理想或许在那未知的未来。
  至此与其说这是一部在崩解时代之下追逐自我的电影,不如说是描述在每一个自由的年
代,人们在世俗桎梏与心中理想世界之间拉扯与挣扎的故事。世俗给予了诸多观念告诉人们
“什么是好”,因此人们以为自己理解“那就是好”,但或许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每个人的应许之地,都不会是同一个终点。
  这就是为什么Amos追寻母亲的路,最终却什么都没有得到,因为“没有人了解任何人”
;Fania也或许因为以为自己了解,走上了一条其实不快乐的路,因为“甚至不了解自己”
。人们一无所知,却走上以为自己清楚的道路。
  最终痛苦的人生不能回头,所以也才说“活得无知,胜过活在错误中”。因为最终Fani
a只能在神智不清当中,拥抱幻想而死去。到头来她宁愿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胜过活在错误
当中,苟延残喘地挣扎。在那个什么都可能发生的混乱自由年代,她没找著自己,而既为黑
暗又为光明的存在的Amos,却似乎找著了她,却也还是走在寻找自我的路上。
  而同样活在一个瞬息万变、拥有着多元价值观跟无限可能的世界的我们,究竟会选择无
知、错误,亦或是找到自己的应许之地呢。
作者: sigrid0331 (中岛宏之 >///< 山崎康晃)   2016-09-28 23:30:00
很艰深的一部电影
作者: yeahwazzup (RAY)   2016-09-28 23:59:00
拍得很美,要看过原著才能完全理解角色心境转变。粉丝向作品。
作者: joey0602 (joey)   2016-09-29 00:03:00
但看过原著更显得她拍的很单薄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