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比海还深》── 我们已经成为

楼主: S738 (某S)   2016-09-09 21:28:37
原文发表于ViewMovie:http://www.viewmovie.tw/columns/731
※我们没有变成
“大多时候,我们没有变成。没有变成自己厌恶的人,也没有变成自己信服的人。”
──黄丽群《我们没有变成》
这几年,导演是枝裕和双亲过世,自己也成了别人的父亲。
《比海还深》的开场,父亲离开了,
家里仍不免将生前债务与人情积欠一类俗事挂在嘴上,
没有特别酸楚,只是暴力而安静的日常。
父亲在是枝裕和的镜头里,不是第一次离开,
但父子之间的矛盾情感,也从没有像《比海还深》说得这般私密。
那件从横山家穿到坪井家的浅蓝色睡衣,在电影里落寞地消失了,
而良多这次穿上的,是另一件父亲留下的旧衬衫,
即使良多心中再不愿,他终究得把父子之间,那比海还要深的一句自白给继承过来:
我也没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大人。
作家黄丽群曾经写过上面那段文字(最神奇的是,在收录了这篇文章的散文集里,
《我们没有变成》的前一篇,就叫做《无人知晓的我自己》,请观众掌声鼓励),
而我们还可以用那篇文章的最后一句来回应是枝裕和与他的《比海还深》:
我们没有变成一个幸福的人。
※文学,侦探与家庭
母亲这样打趣良多:“我都忘了侦探的工作就是要窃听和私闯民宅。”
而姊姊则一再告诫良多,别再把家里的事写进你的小说,那不是只有你的人生。
──这整个设定,都是对以“纯文学写作”为志的良多,最当头棒喝的对比。
这里的“窃听”和“私闯民宅”都极具深意,
对家人而言,写作者作为他者的身分拿捏,是永远的难关。
所以良多那本得了奖却不被大众所认可的小说名称,就叫做“无人的餐桌”,
这是写作者心中寂寞的家,与空洞的家庭身分认同。
“是不会到浪费时间啦,但就是,搞不太懂主旨在说什么。”
“我懂你的意思。”
曾经爱过良多的前妻,依旧没有看懂这本小说,
就是良多自己的家人,也并未做出比姊姊更深的评论。
文学奖与这本小说的设定对良多如此重要,但当电影越是强调它的存在,
它就越显得无用,只能在架上过剩,只能在架上滞销。
前妻用大富翁(人生游戏)揶揄良多,
母亲也用一颗未曾开花结果的橘子树挖苦良多,
就连一心只想保送上垒的儿子,
也是“我不想成为爸爸,我想当公务员”的自嘲与自省之化身。
《横山家之味》的良多在结局总算把那台母亲梦寐以求的车开上了山头,
而《比海还深》的良多这辈子要存出一间母亲理想中的房子恐怕是更难的了,
这也成了是枝裕和在影像中和母亲永恒的对话──
现实同时无力,现实同时也来不及,
母亲曾要他去考公务员,最终他走上了导演之路,
可有这么多要拍给母亲的话,她也听不到了。
《比海还深》的最后,留下几张未兑的彩券在风中摇曳,
那是幽默的,微小而确实的一点希望。
※炖肉,蝴蝶与墨砚
是枝裕和曾在节目上与岩井俊二有过一次交谈,当两人谈到恋爱电影的典范,
是枝裕和给出的名字是《爱在黎明破晓时》(Before Sunrise),
虽然他解析的是电影里镜头与场景的调度,可我却要说,
是枝裕和其实和导演Richard Linklater的影像中,
都逮住了一个他人所不能及的主题:时间。
如果说Richard Linklater后来的《年少时代》完整地换取了岁月的刻痕与代价
(当然,before话痨三部曲也是),
是枝裕和的家庭剧也终将凝成透过时光的见证才能完整的文本。
当我们看到《比海还深》开始没多久就掀开的一锅炖肉,
当我们听到树木希林口口声声说自己又见到了那只飞舞的蝶,
当我们想到良多一家人要在这屋簷下居留一晚,
当我们认出那个要学溜冰的外甥女居然是《Going my Home》里长大了的坪井萌江,
无数的一刻之间,我们就什么都知道了。
良多最后磨墨的镜头,一如《Going my Home》中,
良多最后轻触父亲胡渣的一幕,漠然而戚然。那是生离死别,父子最后的相知相惜。
都是关于时间。是枝裕和还会步履不停地,一直走,一直走。
然而无论路在何方、有没有出口,关于一个家的记忆与残局,
其实比起“我们没有成为理想中的大人”更难堪的现实是:我们已经成为了。
作者: Leaflock (民雄凤梨田切让)   2016-09-10 01:0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