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图文好读版与电影相关音乐推荐
http://goo.gl/qkrLaf
==============================
哥吉拉,这个日本,甚至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巨型怪兽,
在萤幕前的演出早已横跨超过半个世纪。2014年美国
推出相较于1998年版外型、设定忠于原作许多的版本,
优秀的电脑特效让演出不只真实,更是震撼。虽然仍
有不少缺点,但只论视、听觉的话当时在IMAX观影的
确是一大享受。
2016年,日本则推出了“正宗哥吉拉”,由知名的新
世纪福音战士导演庵野秀明操刀,打着史上最大、制
作规模最大的标语,灾害地点想当然选择了日本首都
东京,颇有互相较劲的意味。
初次看到预告时,我便被音乐给吸引住了。而庵野秀
明的构图非常、非常厉害,不只充满意境,他特有的
远景美感和场面调度极为精彩,好几个片段让我想停
下来观赏,那种沉静的、无助的绝望跟欧美灾难片的
呈现方式有极大的反差,也反衬出日本人的独特个性。
当然,我觉得哥吉拉做得那么不逼真是故意的。虽然
日本的技术还稍微有一点落后,但绝不至于差距如此
之大,至于刻意保留的特摄感觉喜不喜欢就见仁见智
了。(在哥吉拉蜕变下一阶段站起之前我的确也感到
有一点错愕,但没多久就习惯了。)
其实本戏的重点也不在此,而是在人。
从一开始发现海底异状时,总理官邸内就有开不完的
会议。不断在不同楼层、不同阶级、不同对象间进行
冗长、要求身份又互推皮球的讨论。节奏飞快,但实
质的进展却少得可怜,最后结论还一再地出错,一再
地被打脸。每一场会议导演用特色鲜明的大大汉字写
出名称与地点,仿佛是对于这一连串低效运转的嘲弄
讽刺,满满的黑色幽默。
日本是个高度发展的国家,极为先进,也极为注重相
互对应的礼仪与细节。繁文缛节,这完整分层负责的
制度,面面俱到,适用于持续发展舒适的生活,却不
适用于面临“生存”考验的时刻。其实这问题在许多
先进国家都存在着,部分老一辈当权者因顾虑太多而
进入迟滞,只是日本的民族性让一切都更放大、更强
烈了些。
片中也探讨了日、美与全球的微妙关系,想依赖美国
伸出援手,但对方终究还是会以自己的国家为优先考
量,哥吉拉13%登陆美国的机会就让他们想以核弹解
决问题,拉着东京和哥吉拉一起陪葬,残酷,但也很
真实。
本片卡司坚强,除了长谷川博己、竹野内丰、石原聪
美外也有不少知名演员串场,除了日本演员几乎免不
了的英文口音问题(石原聪美跟竹野内丰的表现其实
已经不错)跟与看不到脸的外国人对话时有点出戏,大
部分的情绪表现跟演出都很优秀。
从头到尾,一群不同专业领域的年轻人集合起来无畏、
努力的为拯救东京而奋斗著,许多桥段和台词令人动
容。但老一辈也非只是被数落的一方,总理想安定国
民的意念,想留守东京的决心,就算有些不切时宜,
但或许也只是立场不同罢了。现状的运转不是一个错
误,而是终于随时间堆叠而僵化,面临危机的日本需
要破坏式的改变、新生。
与现实高度呼应的文戏,是这场灾难中的重心,无奈、
恐惧、挫折、热血、希望,在哥吉拉接近无敌的破坏
力肆虐下,跟着主角群们一起奋力抵抗,一起走出新
的道路。
即使时间不长,几个展现哥吉拉威力的场面仍没有马
虎,庵野秀明擅长塑造末日,从晃动镜头近距离开始
感受人民的恐惧,再由远方看东京转瞬间被破坏得满
目疮痍,即使精锐进出仍无法抗衡,总动员的反击下
哥吉拉却只是变得更强、更巨大,让不安到达顶点。
我也很喜欢用折纸隐藏哥吉拉秘密的做法,合乎逻辑
也有文化与历史的意涵,千纸鹤与核爆的故事,反核
思想不言而喻。
另外其中有段哥吉拉蜕变前才先返回海里,东京人就
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继续过活,完全无视危险
的盲目,不知是逃避、不愿正视,还是已经无法改变
了。就像当初福岛核灾发生时传得沸沸扬扬的辐射外
泄甚至该迁都的言论,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呢?
真正的破坏激发出求生的意志与进步,勇敢正视危机,
或许正是这时代所需要的吧。
====================
网志图文好读版与电影相关音乐推荐
http://goo.gl/qkrL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