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宾汉 2016 -经典难以超越,但至少过瘾

楼主: grafishbanet (鬼废墟贝内特)   2016-08-25 03:16:12
网页版文章:
幕迷影评: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10069
痞客邦:http://grafishbanet.pixnet.net/blog/post/393870340
《宾汉》(Ben-Hur)
经典难以超越,但至少过瘾
by XXY
俄罗斯籍导演提默贝克曼比托夫(Timur Bekmambetov)一直是个人相当欣赏的导演之一
。从2004年改编俄罗斯奇幻小说的《决战夜》(夜巡者)以及2006年续集《日巡者》,甚
至于2008年初征好莱坞的《刺客联盟》开始,提默导演将小说或图像小说、漫画等文字转
化为具象化影像的能力,一直是个人欣赏的重点。回想过去他将日夜巡者小说中的幽界,
描述成一个充满蚊子的环境,如此具有创意的发想始终令我印象深刻。在他的脑袋里,似
乎有满满的视觉创意,以及充满想像力的狂想舞台,能够让原本只在平面世界的虚构故事
呈现超现实感,同时又不失原著蓝本的核心价值。而他监制的许多实验性创作,如《超狂
亨利》、《黑暗时刻》、《弑讯》、《9:末世决战》、《阿波罗18号》等,再再说明了
他热衷于创意的概念性电影投资。而当我得知提默贝克曼比托夫将重新诠释《宾汉》这部
美国影坛史上超经典作品时,感觉如同第一次得知2012年他执导《吸血鬼猎人:林肯总统
》般的兴奋,期待看到提默再次对经典故事的创意诠释,也期待看到他展现独特风格的说
故事方式。
然而,在123分钟的片长里,提默这次的表现可说是以平庸的口吻说完这一个大部分人都
知道的经典故事。喜的是,提默所制作的《宾汉》比1959年威廉惠勒版本的《宾汉》相比
,在动作场景上更加精采,许多第一人称视角或是透过GoPro摄影机、空拍机等摄影技术
,拍摄更具危险性的画面,使观众更增添临场感,壮阔的场面也显得非常具有张力气氛,
令人目不转睛。但忧的是,《宾汉》一直以来的故事重点,应针对主角犹大宾汉以及马萨
拉两者在犹太人与罗马人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罗马人以高压统治的方式,迫害征服后的
当地人,同时加入了耶稣基督在传道发迹时的创教过程。因此,《宾汉》的故事线其实十
分宏观,描述手足情谊、种族以及宗教议题等多层面向,让一向擅长动作创意场面的提默
执导,显得难以掌控大局,是本片个人认为褒贬不一的最大原因。
很明显的,提默将他擅长的动作片导戏风格运用在《宾汉》故事:“爱奥尼亚海战”以及
“古罗马战马车”两场大型动作桥段之中。不可讳言,在爱奥尼亚海战里,我们能够透过
主角宾汉大量的第一人称视角,更能将战船甲板下方的狭窄密闭环境更具写实感,从木船
的木板缝隙间一窥敌舰袭来的紧绷气氛,同时配合著击鼓手沉稳又紧迫的鼓声,确实将海
战场面与紧张的气氛营造得十分成功。尤其是当宾汉被抛出船舱时的一镜到底画面,更是
让人仿佛置身在现场,令人惊艳。而在竞技场上的战马车竞赛中,我们同样透过大量的车
手视角,以及低取景的镜头画面,将战马车的气势崭露无遗。我们能够在每次战马车转弯
的甩尾时刻,车手互相较劲以及紧张的夹击下,感受宾汉在现场与对手竞争的紧绷情绪。
然而,在这两场重要场景之外的故事铺陈,包括宾汉与马萨拉两人在分道扬镳以前的手足
情谊、马萨拉衣锦还乡后面对罗马上司以及犹太同胞的矛盾情结,以及最重要的耶稣出场
桥段等,虽说节奏掌握得宜,都似乎在提默的说故事方式下,明显张力不足,差强人意。
个人认为,提默将故事的重点摆放在宾汉与马萨拉两人身上,而排挤了绝大部分有关宾汉
与家人间的感情桥段,以及双方各自的内心挣扎。饰演主角宾汉的杰克休斯顿,以及饰演
马萨拉的托比凯贝尔,两人之间的情感流露十分奇妙,如何从情同手足转变为仇视,最后
又转变为原谅的重点转折,本应穿插最重要的耶稣传道,说明爱与和平的信念,以温柔的
力量取代互相仇恶的心,却无法利用剪辑与流畅的口吻串联,非常可惜。最令个人觉得突
兀之处,在于犹大成功返回耶路撒冷后,在自己被查封的王室宅第如进出于无人之地,并
与马萨拉多次会面而无法描述出罗马人对犹太人的肃杀气氛,同时也与找寻母亲和妹妹的
桥段形成强烈冲突。不仅在情绪上无法层层堆叠,反而只交代了犹大宾汉在过程中一方面
需要加强自己在赛马的训练,同时又需要躲避马萨拉方面的查缉,又打听母亲与妹妹的下
落,明显让提默在组织这些多线剧情上乱了阵脚。纵使在最终的竞技场对决上,观众们的
情绪拉回到两人的较劲,但仍无法推向最高峰,是本次《宾汉》最大的缺憾。
有趣的是,在过去1959年版本的《宾汉》中,耶稣故事线总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描述。
我们不仅无法看清楚耶稣的样貌,甚至还只是背影。在剧中的耶稣也始终没有说任何一句
话,带有一丝中立性以及神秘感,成为威廉惠勒版本《宾汉》的耶稣特色。然而,在本次
的《宾汉》中,耶稣以木匠的身分登场,并以传道的口吻传达爱与和平的信念。面对罗马
人的迫害,总是以一种关爱慈悲的眼神,劝使犹太人放下仇恨化解冲突。或许,透过“念
台词”的方式使得原本的《宾汉》故事更为大众,但同时也破坏了电影以画面阐述理念的
原则,耶稣讲述理念的台词便显得多余而累坠,让整体故事深度不足。而当中穿插耶稣的
戏码,铺陈以斯帖在发生意外后投入慈善行动等,仿佛只是为了最终宾汉与马萨拉两人从
仇恨转变为原谅所做的铺陈,在戏剧力道上无法与观众们的情绪形成连结。
这部重拍经典故事的《宾汉》,在俄罗斯籍导演提默贝克曼比托夫的诠释之下,确实别有
一番风味。从原本的212分钟片长压缩为123分钟,并将故事焦点聚焦于宾汉与马萨拉两人
所遭遇的经历,并将视觉重点摆放在两场大型动作场景。而《宾汉》故事所阐述的宗教寓
意,也透过“有台词”的耶稣平舖直述传达略显刻意。电影娱乐性十足,但节奏掌握上有
失过去提默导演的水准,多线故事剧本也挑战提默导演过去单一故事线的叙事方式,也略
显紊乱。但整体而言,以一部新的电影来看,《宾汉》仍是一部低成本却效果惊人的娱乐
佳作,只可惜在旧作经典的包袱之下,那个难以跨越的门槛俨然是这部电影在制作上一大
挑战。但提默选择以安全牌的方式,尽可能地将整体故事完整描述,并将自己擅长的动作
场景拍摄发挥极致,算是值得鼓励的地方。
【视觉动物的电影观点】个人评分:
故事剧情:
整体故事节奏掌握前后不一,在宾汉与马萨拉分道扬镳后重逢,再到发生意外前的故事显
得缓慢。直到海战场景形成第一波高潮,随后又在宾汉返回耶路撒冷后,步调又明显趋缓
,再到最后战马车又形成第二波高潮。这样的情绪线配置仿佛宣告本片重点摆放在两场大
型动作性,反而在其他阐述宗教寓意、亲情、种族议题等旁支故事明显缺乏力道,是本片
较可惜之处。
(6.0 / 10)
影像美学:
以充满黄土飞砂的画面,呈现古罗马时期的中东样貌。整部电影除了海战场景外,描述耶
路撒冷的画面颇具质感。而在海战场景上呈现密闭空间的压迫感,加上大量的第一人称视
角拍摄增添不少临场感。
(7.5 / 10)
电影配乐:
由曾以《决战3:10》与《危机倒数》两部配乐作品入围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的配乐家—马
可贝尔特拉米操刀。本次《宾汉》配乐气势十足,也让众多画面气氛提升不少。个人相当
喜爱海战桥段,配合低沉鼓声的气氛营造,让人感受到在狭窄的划船舱内的奴隶们紧张的
气氛。
(7.5 / 10)
视觉特效:
惊人的特效重新诠释了《宾汉》过去经典桥段,在本片中的海战与战马车两大动作场景,
让人惊艳。
(7.0 / 10)
观众取向:(不计分)
喜爱宾汉故事的观众、喜爱提默贝克曼比托夫导演作品的观众、喜爱古罗马时期题材电影
的观众、喜爱圣经故事的观众
个人总评:7.0 / 10
电影预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De-yMNKsQ
文章内容使用图片及影像,为电影发行商版权所有,非商业用途
内容版权所有,转载前请先告知作者
【视觉动物的电影观点】 FB粉丝页
https://www.facebook.com/animalofvision/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6-08-25 03:32:00
我们如果期待的是 1959 宾汉那种“张力”,那当然是张力不足。甚至“张力”的时代脉络也早已不同,这点值得在下评价判断时加进来讨论。
作者: nosweating (不流汗)   2016-08-25 07:44:00
作者: toyamaK52 (叉烧二代目)   2016-08-25 11:46:00
1.把过错都堆到彼拉多头上效果较好(抓到小鬼仍背黑锅2.上帝(摩根费里曼)一到耶路撒冷就该去下注 利用赌注来保证训练期间不受罗马逮捕干扰 接着才放老家会面那段3."要爱你的敌人"应该贯串全场 犹大的原谅才有效果
作者: vvvvaaaa (s9545114)   2016-08-25 19:50:00
想问一下,耶稣不是犹大告密害死的吗,怎么犹大在这部变成像好人
作者: ian5king (南方的悲情)   2016-08-25 23:41:00
楼上,因为犹大这名子在当时算菜市场名了,一大堆犹大
作者: vvvvaaaa (s9545114)   2016-08-26 14:22:00
原来如此,害我看到后面好纠结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