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极少在特映或上映初期就去看国片,但这部蛮久以前翻过书,
当时就觉得情节蛮适合视觉化,所以早早就在期待了。
整体来说,就是“相对好评”。
去看之前有两个心魔挡在前:它是国片+略记得原著剧情
以下就以这两块分享好评怎么相对出来的。
先讲国片这个点好了。
说是资源或文化等造成的原罪都好啦,总之常有几种观感:
1、艺术风格想表现得很强烈,但技术还不到位就看来很假,
像海角七号里复古风海上回忆那段动画,在我心里是假到一个巅峰的地位
2、画面写实会有很浓厚的本土味,不是每一种电影都适用或需要的
3、演员表现不对味,人亲土亲的,变成好像演员跟观众彼此都不易拿捏距离,
台词、表演方式等常让人容易出戏
结果这三点,在这部电影里,都还是稍微有感,
说完全没有也太瞎了啦,不过一跟其他国片比较,
但发现这几点表现确实大跃进,几乎不造成观影过程的困扰了。
以前看到这几种状况不禁要歪嘴、皱眉甚至翻个白眼,这次至少蛮顺的看完。
像最前端从街景带到那栋房的那段动画,然后房子本身就是假的,
但是都已经抱着它是假的的心态等着它出糗,结果觉得OK耶!
然后,整体风格蛮一致的,房间摆设依角色设定作差异,
但有紧扣在同一栋楼的感觉。
除了颖如的一切都蛮刻意,还有晒衣阳台可看到海有点莫名其妙,
不过毕竟这两场是在象征特殊意境,所以大致来说,
可接受这部现实跟超写实的程度跟表现手法,应该是不会让人大力抨击的部分。
至于演员,我本来以为任达华口音会成为出戏点,
但其实反而算加分吧,怪里怪气变成有种接近汉尼拔等级表演的味道,
其他的演员即使不是每个都叫得出名字也都算是熟面孔,
但不会有 啊这些熟人好尴尬喔在冲啥啦的感觉,
尤其情色跟虐杀的桥段,会沉浸跟着气氛走。
接下来讲剧情。
看完深深觉得,这部电影跟原著之争,其实根本不用争,
书有书的想像空间,电影有电影的观点跟剪裁,我是觉得各有擅场。
加上这部腥羶色程度,多少要为了台湾民情能接受的尺度去改吧,
所以喜不喜欢没必要跟原著比较了,而是直接针对电影的安排,
当成一个雷同但全新的故事来看会比较客观,不然都马旧爱最美啊。
所以这个故事就是
一个心理有病的房东被警察侦讯时讲了一个很惊悚的离奇故事
→讲完故事被警察查到大翻盘
→原来房东是被自己的遭遇用精彩的幻想包装,
把恶行合理地嫁祸到每个房客身上,
其实这些房客只是督到肖欸下落不明的衰人们。
大致就是个不用怎么脑补的简单架构,但重点在过程演绎!
基于剧情安排顺,转一下也还算合理,
加上尺度跟幽默感拿捏都适中,才又给了剧情上的“相对好评”。
或许蛮多人期待更多挑战道德底线的安排,但我觉得好险没有!
好比日本的<渴望>,暴力美学跟色情过度,满到无法品味它,
剧情的美学的演员表现啥的,通通被淹没了啊,
当初预想楼下的房客最坏就走成这路线,再说一次好险没有!
大体来看,这部瑕不掩瑜,也很难得让我没有后悔走进电影院。
讲完了,草草总结,楼下是国片类型的突破,这点跟几个朋友观感蛮一致,
至于要不要跟原著绑在一起去解读,见仁见智,
可以确定的是电影跟小说不需要混作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