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重复告诉自己不要带着小说党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
也不要带着已经看过、知道故事情节的角度去看。
尽量让自己是一片空白的进场,好像也有一点效果。
就不打太多防雷了,因为我觉得他好像也快下档了XD
是说不知道这篇会不会被当作是在护航......可是我不是工读生QQ
这篇的重点应该是放在角色,我所看到的角色。
所以二刷的心得在最后面XD
先从宋伊人开始谈起好了。对我来说,她就是个剧情工具。
可是她有没有她的意义在?
撇开最后一幕她的告白、心蕊刚好听到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有一些意义在。
在体育课分组时,她问小绿可不可以跟他同组,小绿说了:
“我的人生没有太多选择。”
虽然这是脑补,但是我觉得这句话或多或少已经表达了小绿对于朋友的选择。
一起涂鸦孔子铜像的不只他们俩,但是最会让小绿放在心上的,也就只有阿智了。
最后是伊人到医院探望阿智,但是就像小绿说的,如果真的要感谢,也应该是对阿智,
毕竟阿智伤的更严重。
我会觉得以小绿的想法,他在警局也好、受伤也罢,这些跟伊人都没有关系!
因为是阿智被打趴了,所以他才动手!甚至是不假思索、有什么就拿什么。
如果今天倒在地上的是罗杰......或许就不会这么冲动了。
所以宋伊人就是个不用特别帮她想名字的剧情工具......
只是这个工具让我们(应该说是我...毕竟是脑补XD)看见了小绿的选择。
选择了这一个义气相挺的朋友,选择了一个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喜欢她的女孩。
然而这个工具到底有没有必要嘛......见仁见智就是了。
因为我真的觉得那段被流氓追的情节,很像是要套入一个约定俗成的校园电影公式......
再谈欧阳妮妮,也就是蔡心怡。
套句我上一篇讲的话,她真的不是我想像中的蔡心怡。
但若放下我想像中的蔡心怡来说,我觉得欧阳妮妮演得有点过于用力,尤在医院时。
不过她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个剧情工具。
她演出了“单纯”的高中生对感情的二分法:不是喜欢罗杰就是喜欢小绿。
也演出了在不讨厌一个人的情况下,纵使靠腰一下对方,也会很快当作没事。
像是在医院的教学、之后还可以拍照,像是推著抛锚车,还跟着阿智淡出萤幕。
如果你真的讨厌一个人,或者对某人做的事情反感,这些都不可能有后续发生的情形。
所以蔡心怡虽然觉得阿智很烦,可是她并不讨厌他,也才有后面他们在一起的可能。
只是欧阳妮妮的戏份在这整出电影里面,既不吃重,却又好像有她的必要在。
因为有她,我们可以看见阿智好色(?)的一面;
也因为有她,才能看到阿智执著的一面:管妳怎么对我,我就是乐在其中。
更因为有她,前期就帮我们推进了心蕊对小绿有好感,只是心蕊嘛....想的比较多。
至于这个角色是不是非欧阳妮妮不可?
我没办法这样评估,但我会觉得她因为受限于电影,能够发挥的有限吧。
然后是林柏宏,萧柏智。
他就是跟小说的萧柏智不一样的个性。
对我来说,电影的阿智就是个中二......
可是好像也不能说是中二,中二感觉有点贬义XDDD
他应该是个天生乐观的人,所以很多情况下他都笑得出来,管你罚站还是要打手心。
也因为他的乐观,他才会在前面就跟小绿讲了,大不了换一个女生追。(其实我忘记原文
可是也因为他的乐观,他选择让小绿面对的方式,也相对的直接。
不管是直接问小绿是不是在对这段远距离死撑,还是后面接二连三的打击。
- 反正再换一个女生追就好啦,补考这么重要的事情干嘛不去!!(丢背包
- 妈妈都去世了,在那边什么都不说!是在干什么!男子汉就干脆一点啊!!(打
我会觉得,因为乐观,所以少了对那些痛苦更深一层的体会(只是我觉得
但是!
我相信在阿智的心中想的,除了这些,更有的是:妈的,你还有我这个兄弟啊!
他想直接让小绿知道,他没有失去一切,他还有阿智。
陪他冲台北、帮他呛学长、在咖啡厅外等小绿、再骑车载回家。
可是阿智不能看着小绿意志消沈,更不能看着小绿那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样子。
只是乐观的阿智,却忘了小绿的固执,就跟自己执著在蔡心怡一样。
放不下的,没有这么简单就放下......。
接着是颜卓灵、李心蕊。
还是回到前一篇我讲的,觉得这段感情里,两个人都是伤者、输者。
只是关闵绿伤得更重、输得更彻底。
说真的,李心蕊到底有没有错?我觉得她可能有点享受众星拱月的感觉。
高中时,有罗杰、有小绿,还有回来分享的学长送她花。
在这之中,她选择了一个三不五时就调皮捣蛋罚站、考试几乎不及格的小绿。
就像一个乖乖牌,看到有个人如此的破坏规则,那股潜藏在心中的羡慕。
却又发现这个不乖的人居然愿意遵守与自己的承诺,还真的有在执行!
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
可能李心蕊有喜欢小绿什么地方,也或许没有个明确的理由,就只是喜欢!
但是喜欢归喜欢,那看着对方破坏规则的刺激、以及近在咫尺的相处,
其实是为这份喜欢不断地加热,最起码也保持温度。
可是到了大学,当距离远了,也就是心蕊说的未知数时,
当没有了刺激、少了邻近的相处,也就没办法不断地加热、保温,最后只会冷却。
一旦冷却,魔术社是众星拱月的天然场所,更何况是台上魔术师的助理。
而冷却的过程,我不认为李心蕊会觉得自己哪里有错。
对她来说,就只是个互相有好感的学长;还没分手前,就只是交个朋友。
只是小绿的突如其来出现,让他们俩提早去面对这个事实罢了。
我没办法说李心蕊到底有没有错,但是从心蕊的立场,她可能并不觉得自己有错。
毕竟,就像短信上说的“你不在”。
最后说董子健的关闵绿。
其实我觉得对关闵绿不公平的,并不是他忘了长大,而是他根本没空长大。
当一个人为了缩短有形的距离而拼命打工时,他没有多余的时间了。
小绿不像心蕊,还可以玩社团、还可以补英文;他仅有的是上课打工补眠、两地来回。
他不是忘了长大,他只是全部心思都在心蕊身上,没空长大。
毕竟要长大要有契机呀,而那个契机,还必须是发生在自己身上。
而当长大的契机来临,却是接二连三、应接不暇......。
更对小绿不公平的,他居然是最先说“对不起”的那个人。
不是说心蕊有错所以她该说对不起,但是小绿先低头,不就只是想要挽回这一段感情吗?
可是挽不回的,无论如何都挽不回......。
我想,对小绿而言,他的生活重心就是一个鼎。
妈妈、阿智、心蕊,这三个人分别代表了其中一足。
心蕊的离开,已经让这鼎不稳了,这反应在他对于补考的冷淡。
妈妈的逝去,这鼎只剩下一足了,他能怎么面对?他又该怎么面对?
这鼎......终究有一天会倒的。
我想,心蕊一封封的短信,其实都在小绿的心上画上一道道的伤痕吧。
我希望我一直在、我尽量做到我一直在,但妳说我不在。
葬礼上多希望的是关心,却换来一则冰冷的短信。
多希望可以一起长大,不只可以一起放学吃饭,但妳连最初的承诺都已经忘了。
其实压垮的小绿的不是妈妈的离开,应该是那一句“熟悉的感觉”。
因为对小绿来说,一切的熟悉,都已经不熟悉了......。
看了几篇心得,有些人觉得三个月后才自杀有点奇怪,但我怎么觉得一点都不......。
这三个月对关闵绿来讲,其实很痛苦吧!
应该是放假的时候,却只能面对空荡荡的家;
每当想起妈妈,就又会想到自己怎么不听话,早点回家;
可能还想要跟心蕊说说话,可是彼此都只剩下短信、甚至没有联络了吧?
想想,最需要安慰的葬礼上,看到的只是冰冷的短信,心只会更痛,怎么敢打电话。
也需要阿智的陪伴,可是小绿呀小绿,要怎么面对这么关心自己、在乎自己的兄弟呢?
要怎么告诉他自己的难过、放不下、以及我好想妈妈、好想心蕊呢?
当被这些思绪反复折磨三个月后,我反而觉得这样的结局,并不令人意外啊......
失去妈妈的悔恨、少了心蕊的痛苦,正因为这样的反复折磨,最终才让小绿撑不下去啊!
就像中间小绿要去台北说的:“天堂!”
当天堂已然崩毁、家这个避风港已经消失,他就是汪洋中的孤舟,仅靠阿智的灯火引领。
但这灯火,却终究敌不过狂涛骇浪,让他最终灭顶了啊......。
也有些人觉得小绿不会想,都不会早点回去看妈妈。
我只能说每个时间回头看过去,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啊。
当被爱情冲昏头、当整个年轻的脑袋都是爱情时,家人就只是“理所当然”的家人。
反正也不会有什么事,不会花太多时间在家人身上。
更何况,十几、二十年来妈妈一直在,谁都不会想到有这么一天,突然离开的一天。
所以二刷之后,我反而觉得董子健把小绿诠释得很棒!就是那个年纪会有的样子。
最后的最后,讲讲“六弄咖啡馆”本身。
其实,还是会觉得电影没有交代‘六弄’本身的含义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可是转念一想,或许不交代也是一件好事。
可能电影中的这个咖啡馆真的就在某巷六弄?
要不然怎么不要叫“西雅图咖啡馆”就好XD
可能对每个人来说,对于这一字“弄”都有不同的体会,那就该去挖掘属于自己的六弄。
不免俗还是要谈一下口音。
对,口音让人出戏,也没错,口音也可以是演技的一部份。
但是我们小时候,真的身边的人都是“字正腔圆”吗?
遇过外省人的小孩,也遇过讲话口齿不清的同学,只是这些人在记忆中被淡忘了而已。
只是这出戏所塑造出来的,不全然是自己想像中的高中生活罢了。
然后白底黑字的转场看了第二次还是觉得有点奇怪XD
尤其是最后一次出现时,让情绪断了点XDD
但好在我的脑补功力很强,这段的情绪还是继续保留下去了。
但是这次我真的想要推荐还没看过的人可以找时间看一下。
虽然中间有一点桥段跟时下的校园电影有些类似。
不过会类似,那也是因为这样比较接近多数人的校园生活吧。
要不然如果按照书本来讲,阿智可是个混过的魁武男子XD
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好朋友,是有混过的魁武男子汉呢XDD
当然这只是推荐,可能有许多人不喜欢这部电影~
但喜欢与否,真的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不过我自己觉得书本有个梗没用到好可惜,就是李艸跟蔡台XDD
纯属个人心得,谢谢大家 <(m_ _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