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天眼行动-战争中真理总先被牺牲

楼主: moulinrouge (归来桃花源)   2016-08-02 13:22:34
“战争中,真理总是最先被牺牲的。”
还记得“正义论”里的铁轨与工人之道德辩论题吗?虽然老梗,但在不远的现
实里当真遇上,而且两造选项之间的善恶变得让你更难下抉择时,你、还会按
下那颗按钮吗?
还记得“传统好莱坞”英雄或战争片里,当“正义”的一方按下一击必杀之引
爆钮,将片中敌人炸得稀巴烂飞上天时,画面总会切到中控台里一群(其实啥
事也没做的)大老小兵们爆出欢声雷动的雀跃与击掌的这一幕吧?
但这部片,相信我,当你看到按钮按下时,所有人、包括中控台、驾驶员、联
络官、地面人员、甚至包括看电影的你,绝对不会露出一丝“喔耶”、“太爽
了”的畅快感; 相反地,你会跟驾驶员一样,只能拿掉耳机而低头拭泪。
这是属于我们这年代的战争片。背景总是用几张投影片简述历来发生的恐攻事
件、加上几张侧拍到的嫌犯黑白照(为何总是黑白?),于是简报完了,也让
正义的世界警察(即使不是实质上的恐攻受害者)堂而皇之地有了“出兵”的
理由。出兵?放心,也不用真的派锅盖头空降或潜入,我们早就进化成由卫星
、监视器、与无人飞机主导的战争了。反恐战争,击响隆隆来自远方的鼓声。
敌人不再是壕沟里拿枪矛互刺拼得你死我活的大兵,而被简约成银幕上可以用
鼠标锁定的目标,只要打通电话、与司法及外交部门确认、得到上级的许可,
就可以按下按钮终结他们的性命。而我们毫发无伤,观赏这幕的高官们继续喝
咖啡吃饼干、驾驶员出了模拟战斗室还可以回家冲澡。这本来就是一场不公平
地、高科技地、用电脑精密计算的战争。你说上一辈那份浴血奋战、杀出一条
血路、视死如归的大兵情操吗?那早过时了。加入战情室的大兵们其实只是为
了偿还学贷,以往也只有操控过无人监视机、从没真正杀过 — 即使是用按钮
— 一个敌军; 而有权下令攻击的上司们要嘛在出席友邦台球赛、不然就是在
吃异国海鲜料理,只是接一通忙乱中的手机,就可以三方、甚至四方交涉后决
定远在地图彼方人们的命运。
但即使看似如此事不关己,当中控室里偌大的银幕上出现了道德抉择难题时,
一切却又回归人性最幽微的情感面了。到底是什么样的道德辩论题呢?
(以下有剧情雷)
无人飞机监控已锁定一栋民宅里有多名激进团体的“恐怖份子”,其中有三人
分别为英美在东非名单之第二、四、五号通缉要犯,更有甚者,屋内监视器亲
眼纪录他们正在为两名新血穿上炸弹客自杀背心,可想而知接下来会再次引发
至少两波大规模恐攻,伤亡人数可能上百(甚至更多)。那么,用无人飞机发
射导弹摧毁这栋民宅,可说在“军事面”及“道德面”上都站得住脚吧?只是
,偏偏那么凑巧,那栋民房外有位年约小学的少女在摆摊卖饼,而且几分钟前
、无人飞机驾驶员才看到这小女孩可爱地在家里摇呼啦圈、接着奉父母之命去
卖饼贴补家计。若飞弹击中民宅,经过“精密计算”,少女的死亡率在 65%
以上。好了,问题来了,要发射飞弹吗?
不发射,炸弹客背心很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害死许许多多无辜男女老少,
包括其他辛苦讨生活的民众、或者仍对未来有美好想像的年轻人们。但至少我
们能保住眼前这位无辜小女孩的命运(虽然我们都不知道她会不会下一刻一样
被民兵击毙),我们没有用我们的权力“滥杀无辜”,而那些可能被炸弹客杀
死的人们,他们是被“恐攻”杀害,更给了我们在道德绝对论上站得住脚的理
由。
发射了,若能就此勦灭恐怖份子,在功利主义角度上绝对有道德的至高点,因
为对世界整体结果论来说,这项“必要之恶”是“好的”。但小女孩有很可能
遭受我们的“间接伤害”(collateral damage),使得我们在道德绝对论上已
然吃亏。更得小心,若这段监控影片以及讨论过程曝光了,将会遭到多大的(
尤其来自那些左派们)批评。
如果你是操控无人飞机的驾驶员,你会按下按钮吗?
这问题或许没什么好选择,因为若军令请你按而你不按,就是违背军令,在你
自己的基本责任上都站不住脚了,遑论道德层面。但你按下去了(尤其又是由
你发现小女孩的画面),你将自责一辈子,所谓 PTSD (创伤后压力症后群)
也可以从此诞生。或许有些人的心理素质不同,之后多遇到这种情境、多按几
次就麻痺了,但这也可能又造成了反社会人格了。
如果你是能作决定的长官们,你会下令按下按钮吗?
这不再是军事层面的问题了。虽然作决定的常常都是军官,但很有趣地,在现
在这种高科技的反恐战争里,反而更有缓冲时间,还能让坐在军情室里的军官
们询问、上呈意见或照会法律顾问、外交意见。一方面或许是让自己卸责(反
正皮球总会踢到最上层),一方面也让自己更回归人性思考面。也因此看到为
求能“问心无愧”,军官们一再要求精算师能否把 collateral damage “计
算”成小于 50%,仿佛这样的数据就可以合理化一切攻击行动。但一个小女孩
的生与死,真的是这 65% 与 45% 的帐面数据吗?就如同医师在解释医疗风险
时一再被教导的,所有数据都只是统计结果,而你眼前的病人的存活率不是 0
就是 1。但或许又有外科医师会跳出来说“真正遇到紧急状况哪容得你去计算
”?经验上告诉我们做什么是对的、就得有魄力地执行下去了啊!也因此老派
军官会说“我们作战时不可能每一步都停下来询问上级”以及“我是真的亲生
经历过战场及恐攻现场的士兵、我知道战争会付出什么代价”。但就算再老练
的军官,真的能相信自己的“经验法则”吗?人心极其诡诈,谁能摸得透呢?
没错,既然战争一被启动,就再也没有赢家了。
这部片很有趣地,把主角群都设定为英国,却毫不隐晦地在批判其实最会主导
反恐战争的美国。片中美国发表意见的只有两次,但都是很明确直白地“赞成
”攻击,即使民宅里的被招募新血中有一位是美国公民,“但既然他加入激进
派,他就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与美国作对了”,毫不掩饰地继续扮演好自己的
世界警察角色。或许也如此,本片才把这些讨论都丢给“最爱喝茶聊是非”的
英国人。自从日不落国形式上瓦解、又遇上美国成为超级霸权之后,英国在二
十世纪中后期一直扮演着在“世界警察”与“后民主时代”里居中斡旋的角色
,虽然主政者并非绝对左派,但立场总是表现出和平开放、尊重多元、互利共
生、甚至有些姑息的态度。但对照近来的英国脱欧事件,可见在欧洲世界经历
过多的动荡不安后,人民再度“退缩”回保家卫国、“恢复大英荣光”的极右
思考模式了。若真的发生电影中的事件,不知2016的人们,是否仍会赞成保住
小女孩的性命(而姑息可能发生的恐攻),或者这种道德绝对论会被批为“左
胶”而被社会大众扬弃呢?
再次回到本文开头、也是本片开头题词,实在再真确不过:
In war, Truth is the first casualty. - Aeschylus
最后,别说这么多了,本片算是我们挚爱的 Alan Rickman 告别作。能不看吗?
作者: jace4091 (白猪)   2016-08-02 13:29:00
天眼
作者: cappa (cappa)   2016-08-02 13:55:00
精采
作者: z510 (小Z)   2016-08-02 16:01:00
好看
作者: Dillon0801 (Dillon)   2016-08-02 20:38:00
战争中 生命只存在于眼前 其他只是统计的数字...好片
作者: jojoSpirit (JoJoSpirit)   2016-08-02 21:04:00
真理,只是一种幻想,做不到的才是真理。正义论也没啥意义,该轰就轰对了,其他上帝做决定不然绝对的正义会让你寸步难行,没啥实际价值。人就是喜欢吃饱太闲讨论不实际的,不做实际的啊
作者: tok255 (tok255)   2016-08-03 00:46:00
推将军最后一段话!好怀念Alan Rickman
作者: crystaldale (crystaldale)   2016-08-03 15:38:00
friday影音有上这部,很精彩!整个故事没有华丽的场面,但剧情跟情绪的拉扯却很有力道,推!
作者: jc1985 (歌痴)   2016-08-04 12:27:00
很值得思考的一部好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