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金马最佳纪录片《大同》周浩导演座谈会

楼主: XXYXXY (movier XXY)   2016-07-11 14:37:04
网页文章版: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04628
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大同》 周浩导演座谈会
交流、沟通,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好方法
《大同》预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9wNlA0A47k
《大同》是曾以《棉花》拿下金马奖最佳纪录片的导演周浩,于2015年出品的纪录片作品
。记录了中国都市—大同,虽有个过去辉煌的历史以及文化遗产,如今却成为山西省一个
重要的煤矿产的城市。破旧不堪的基础建设和前途堪虑的经济状况,市长耿彦波不惜大刀
阔斧,宣布了重现大同历史风华的大规模都市更新计画,拆除了违建,改善了市容,却同
时面临了破坏古蹟、债台高筑、强制拆迁的民怨。
导演周浩在《大同》中,长期跟拍了这位作风颇具争议的耿市长,并深入中国社会生活,
访谈了许多民众以及各方观点。有别于其他纪录片,《大同》不仅记录了被拆迁民众的声
音,以及支持市长作为的群众意见,同时也忠实呈现了政府方—耿市长的生活作息以及对
于都市更新计画的理念与想法,可说是站在非常中立的角度,记录这个挑起所有人敏感神
经的话题。
也正因为周浩导演的独特纪录风格,让他在本届第52届金马奖上,以《大同》再度拿下最
佳纪录片奖,证明周浩导演的纪录片实力是值得肯定的。
本网站【幕迷影评】很荣幸邀请周浩导演,能够借由本次座谈会的机会,分享他在拍摄《
大同》时的幕后制作过程,并与许多在场的年轻影评人面对面谈话。以下为座谈会当天的
文字整理:
访谈精华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RSNT9g19VM
座谈会与谈人:
葛诗(幕迷影评长)
翁煌德(无影无踪部落客、新竹市儿童影展选片人)
闻青翔(幕迷驻站影评人)
文字撰稿:
XXY(幕迷影评主编)
Q1. 导演从记者、摄影师转变成纪录片导演,一路走来的历程能否跟大家谈谈?
我从2001年开始投入拍摄纪录片,从原本做了十年的摄影记者工作岗位离开。若你问我为
什么不继续做记者?因为做记者不好玩啊!有很多人会管你,有很多约束。
在从事摄影记者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自己和他人打交道的天赋,是我后续在拍摄纪录片
的时候最大的优势。利用这样的优势,我取得许多人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我想这就是我
拍纪录片最重要的重点了。
Q2导演拍过工人、农民、学生,进过急诊室、跟过毒贩、拍过高官,是用了什么方法跟这
些人接触、打交道?
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打交道技巧。
在人群之中一定会有人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与你交流。第一时间清楚告诉他人你的拍片
目的,询问访谈意愿。如果被拒绝,那就再找下一位不就得了?总是会有人愿意和你交流

我相信,人的本性仍然还是希望与他人交流,和他人有所接触。
而就我的观察,多数人拒绝交流的原因,是因为你的拍摄行为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生活,甚
至是曲解他们的想法。但当别人觉得你的介入,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或是你的拍摄对他
们而言是很好的诠释,可能因此打开他的世界,当然就会有意愿让你拍了。
Q3. 影片一定会有所剪辑,但纪录片是追求真实的纪录。
在纪录片的影片剪辑后,是否能够保有其真实性呢?
所有的真实是相对的,真与假也是人们判断之后的结果,我的工作只是去多方听取不同的
观点,将这些零碎的东西整理后呈现出来而已。
听取多方意见这件事情十分重要。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个步骤,而做出偏颇的观点。比如说
有些纪录片在描述家暴,访问了很多家暴受害者的人,描述他们多可怜、经历多可怕的事
情。但似乎很少人去在乎施暴者的心情,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
当一件事情被粉饰太平,那就是所谓的伪真实。而纪录片是绝对不能自欺欺人,必须坦然
接受真实的事件。若是拍出非真实而欺骗的呈现作品,观众是绝对能够察觉的。
Q4. 导演当初是怎么看上题材《大同》?怎么和耿市长认识?
朋友介绍。
Q5. 那当初要拍摄这个影片,有和耿市长做什么样的沟通呢?
我们在协调的过程中,花了很长的功夫。我必须说: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沟通过程,我和
耿市长两人是逐步循序渐进的互相认识,并非马上说拍就拍。
Q6. 拍摄耿彦波市长的机缘?在拍摄的过程中是如何相处的呢?
我其实和耿市长见面时间和机会都不多,因为他一直处于非常忙碌的状态。
Q7. 那现在纪录片上映后,还有跟他联络吗?
当然还是有联络,只是拍摄结束后就没有像之前那么热络了。
Q8. 一般来说,在制作纪录片时,势必是需要去贴近对方的生活。
想请问导演这方面是如何拿捏被拍摄者的隐私呢?
其实,我一直认为拍纪录片是违背人性的,存在一种原罪。因为纪录片是一种拍摄者和被
拍摄者之间的利用关系,被拍摄者则透过拍摄者的镜头,传达出他的想法。举例来说,在
拍摄《大同》的过程中,我一直想拍摄耿市长的家人,但耿市长拒绝拍摄。被拍摄者有他
们拒绝的理由,拍摄者也没有必要再去违背被拍摄者的意愿。
因此,我在《大同》中加入了几段不让我拍摄的片段,透过这样的方式告诉观众,我已经
尽力了,有些事情是没办法记录到的,观众们也别再要求了。
其实我认为这算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拿捏,有很多东西我想加入影片里,也些内容在
后制时甚至被制片强制拿掉。我想我能做的,就是表达自己对这些片段的想法,强烈建议
这些是我希望放入的内容,希望让观众们看到的片段而已。
Q9. 耿市长本人有看过《大同》最后成品吗?他的看法是?
这部纪录片对他的影响这么大,他怎么可能没看过呢?
但我不知道他对这部纪录片有什么具体看法,但我知道,这部纪录片对他而言,确实后续
面临了很多各方面的压力。
Q10. 我们都知道纪录片拍摄并不像剧情片,能够在前置作业时就知道剧本大纲,甚至在
拍摄过程中出现很多意外的插曲。非常好奇导演在拍摄纪录片,针对影片的内容、长度的
拿捏为何?
其实这就像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没有刻意去侷限我想要说的故事,反而水到渠成就知道要
做哪些事情、何时该做个结束。
拍摄影片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将许多值得记录的事物拍摄下来,在后制时就有许多素
材可以运用。我甚至也有想过未来找更多人(工作人员)来协助我拍摄,把故事说得更精
彩。但其实现在我们已经有这么多东西可以发挥,自然而然就会知道该如何表达给观众。
因此我们在记录任何一件事情只要用心把握其中的细节,就会知道该如何处理了。
Q11. 您在拍摄任何影片时,是否有既定的价值观来做拍摄呢?
也许这就是我需要去寻找的目标:不同位子的人,对不同的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
我一直认为,对任何事情不用需要一定都有个结论。如同在《大同》中,不论是政府方、
民众方,都有不同的看法。或许我们可以思考,什么才是好的纪录片?什么才叫做坏的影
片?
我认为,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感觉,自己眼睛所看到的直觉,多去关心探访不同的观点,集
合起来丢回给观众思考,这就是我希望达到的成果。
Q12. 耿市长是否曾经在拍摄途中要求观赏你摄制的内容?
或者有任何的官方审查。拍摄中有没有遇到任何危险。
其实没有什么困难和危险。
纪录片的制作过程,其实是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之间共同合作的结果。我并没有特别过度渲
染某种观点,或加入过多的个人看法,拍片结束后就紧接着继续拍下一部了。
对我而言,如何让我的拍摄生涯延续,继续做我想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像
是得奖、争议、后续引发的反应,其实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也是我拍摄纪录片所想要达
到的目的。
Q13.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豆瓣上有条对《大同》的评价`:“这部片子属于野蛮生长中
的粗暴中国,能真正理解它复杂性的唯有中国人”,但事实上《大同》在中国大陆是被禁
演的。如果中国的观众有机会看到这部片,导演希望这部片带给他们什么?
我认为这世间本来就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所以我们难道要特定朝某个标准去否定其他人
的想法吗?难道我们装作看不见听不到,这些人就会不存在吗?
要去评判任何事、任何人,都不是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判断“对”或“错”。因为这个世
界本来就是灰色的,而不像小时候看的电影里,清楚分别为好人和坏人般。如果我们都能
认识人的复杂性,才能有办法在这个灰色的世界里生存。
Q14. 导演是否有观察过《大同》在海外播放时的观众反应?
这次台湾的座谈会,是我第一次参加公开的专访,其他在海外的影展我几乎很少出席。但
透过网络,我能够大概了解大家对本片的反应为何。就拿大同的市民来说,他们怀念自己
的市长,怀念过去耿市长对他们所做的贡献和努力。
Q15. 包括那些被拆的民众也怀念耿市长吗?
人其实是个很矛盾的动物,有些人说不定认为被拆了还有些好处可以拿呢!(笑)
Q16. 您自己接下来还想拍什么样的主题?或是下一部片的计划?
想拍Wechat(微信),因为微信改变了世界对人与人沟通的方式,我相信他们的幕后团队
一定是不经意发展出这套软件,就像蝴蝶效应一般的影响了大家,我觉得这是个非常有趣
的题材。
Q17. 想请导演谈谈有关去年同样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的《棉花》?
《棉花》是以中国的棉花产业为主题,是谈论一般中国人民的生活。我认为我是利用一种
逻辑和脉络,把大家的生活零碎的东西串联起来。
Q18. 在委由法国剪接《棉花》后,导演是否满意?
我在马赛待了一个月的时间,和剪辑师与制作人讨论。剪辑完成后,我看这个作品宛如混
血儿般的感觉,或许不是尽善尽美,但我认为别有一般风味。
Q19. 再想请导演谈谈有关《龙哥》这部作品。有别于其他纪录片作品,摄影机多数是在
旁观的角度,但在《龙哥》当中导演自己也成了被摄者人生的一部份。能否谈谈拍摄《龙
哥》的机缘?
我和龙哥是一种朋友之于非常不一样的朋友关系,就像人与人交往都是建立在互相利用与
被利用上。有一次龙哥被警察抓了,警察从他的口袋中搜出了一堆我朋友(记者)的名片
,警察才突然惊讶说,原来你认识这么多记者啊!
Q20. 导演连续两届获得金马奖,但都没有在颁奖典礼上露脸。想请导演在这个座谈会中
,分享《大同》得奖的感觉如何?
奖这种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该来的就会来。因此,我认为我的首要目标是把自己的事情
做好。其实我自己是希望能够低调点,就连两次金马奖的竞选申请这件事,也都不是我自
己送的。我想对年轻的朋友们说,把片子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事,奖是自己会来的。
Q21. 导演是否能够给现在的年轻影评人一些建议呢?
我当然希望现在年轻的影评人,能够透过网络或是更多管道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电
影人们有所交流、讨论。
至于影评对电影是否有帮助?我个人是不太有把握是否有关连,但我能确定的是,在各种
观点交织之下,一定会有更多好的东西被产出。像我知道韩国是有很多不同职业的人,例
如老师、记者、医生工作了好多年,对生活有了不同的感受,反回来制作电影,就不像我
们一般认识的从科班出身的背景。
我想在制作电影上,不同背景的人所制作出的电影,是会很有趣的。
Q22. 导演给现在想从事纪录片拍摄的年轻电影人一些建议呢?
我建议未来想要拍片的年轻朋友,要拍片最好是过三十岁之后,因为不论在社会历练或是
经济能力上的条件,相对来说都是比较适合。并且记住,专注于作品本身的精进,得奖这
些事情是自然而来的。
作者: visa9527 (高级伴读士官长)   2016-07-11 14:42:00
台湾何时会拍文林或永春?
作者: tony121010 (我是来乱的)   2016-07-11 17:35:00
作者: GJyoyo (故事方程式)   2016-07-11 17:45:00
PUSH!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