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欢迎来到美国:追求美国梦背后的选择

楼主: recfans (sky)   2016-07-10 16:37:25
星期五意外看到这片,才发现是第一天上映,因为要和家人一起观赏,周末热门片票太
难买,冲著主角(少年Pi的主角)与剧情介绍,连预告片都没看就买票入场了。
结论是非常幸运做这个决定,是一部很细腻的故事。
一开始会抱有热血青年勇闯天涯,费尽千辛万苦和笑中带泪的过程,最后成就美好人生
的想像。但上述的描述应该会出现在好莱坞片,而这一部是印度片。除了对于青少年寻
梦的描述,这部片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色,探讨不同的主题,像是亲子的相处与教
养方式、传统聚落的人际互动、在外游子的各种复杂情绪、手足之间的情感、孩子对于
父母照护责任的想法、不同文化的影响与融合...... 都可以有很多延伸的讨论,是一部
看完可以再三回味的片子。
以下有雷,不喜勿入
这部片的内容简单来说,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小村落,一家四口的家庭,大儿子乌迪要去
美国工作,年幼的弟弟拉玛留在家,赴美的大儿子是妈妈的骄傲,拉玛永远也比不上哥哥
。但随着爸爸的过世,拉玛发现哥哥的行踪并不如原本想像的那样,毅然决然离开村落
到了城镇,完成他给自己的任务。
一开始乌迪离开家因为音讯全无,所以家里愁云惨雾了一小段时间。但随着乌迪的来信
,每每捎来各式各样美国新奇有趣的情报,妈妈一扫阴霾,整天跟村里的人炫耀乌迪的
种种,连拉玛也决定要读书识字,更接近全村希冀的梦土:美国。
这边会让我很有共鸣的地方是妈妈的管教方式,是一种我很不喜欢的做法,就是不断的
比较两个孩子,而且远在天边的那个永远是最好的,即使事情都是留在身边的孩子做,
还是一样不被看得起。这在我的生活中有听过太多这样的例子,长期下来,真的只会让
孩子想要逃离。
是的,因着不同的理由,最后两个孩子都离开了村落。
但在这样充满束缚的家庭,连婚配对象都只能挑选村里的姑娘,看异性一眼就要被说是
胡思乱想,这样的环境让对世界充满向往的青少年都快要窒息了吧。能倾诉的人也不在
了,为了让妈妈能保有持续拥有希望的寄托,拉玛步上哥哥的后尘离开村落,开始他的
成长之旅。
他想尽办法找到了一份工作,收集想获得的情报,认识了住在附近的美丽女孩,努力工
作寄钱回家。而叔叔打了电话来却问了:“为何你都不写信回家呢?”当时看的时候感
觉还没这么强烈,但事后想想却觉得满难过的,因为他觉得他不被需要,家里需要的是
钱,和远在美国的哥哥带来的虚荣感,不是他,一直都不是他,即使这两件事都被他视
为自己的责任。这或许也是他后来看到哥哥愤怒的原因吧。 他宁愿相信哥哥去美国打
拼的路上,而不是和自己待在同一个城镇,只为了逃离家里,那个极度专宠哥哥的家里。
而哥哥离开家的原因,那把钥匙就是答案了。但弟弟很难知道了,哥哥也不敢说出口。
最终都是要寻找自由的,哥哥向往爱情和不被赋予过度期待的自由,弟弟向往著从小
到梦想国度闯荡的自由,证明自己也能成为家人的骄傲。
若以文化面来看,我很喜欢透过印度人的视角来看美国文化这件事,那是一种很不同的
体验,不论是对马桶的想像、热狗的猜测、看电影的反应,都给予了一种新的视角。但
有些部分如果没有先对美国文化有一点点了解,就会不太清楚在描述什么,像是介绍
“土拨鼠节”的桥段,当时我觉得那句“还说我们没唸书呢”这句台词超好笑,但电影
院就没什么反应。顺便推荐一部老片 [今天暂时停止](Groundhog Day),看完这部片就
会对土拨鼠节印象深刻了~
对于剧情有一个小困惑是,我一开始以为代哥哥写信的当邮差的叔叔,但后来想想应该
是爸爸才对,如此才会因为有美国信件中断的危机,让拉玛果断地要离开家继续成爸爸
未竟的任务。
这部片中的朋友们戏份也是满重的,不论是拉玛的挚友拉鲁,或是乌迪的好友拉赞,
(怎么全是拉字辈XD)他们都很认真地帮助朋友们保守秘密。出外靠朋友这件事在这
部片获得了强烈的证明!
最后要说美中不足的小地方大概就是音乐吧!印象中中间有两首比较抢戏的配乐,但我
不确定是不是影厅音响的关系,觉得有点刺耳也有点抢戏。有部分可能是因为时代背景
的因素所以曲风会比较老派一点我没那么喜欢,但总觉得整出戏的情节很细腻,架构很
完整,如果可以选择更适切更融入的音乐就会更加动人。
作者: qazwacko (钟ㄟ)   2016-07-10 19:16:00
这部片真的好看
楼主: recfans (sky)   2016-07-10 23:27:00
真的!很有内容又不会无聊,也不会大家突然唱起歌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