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大同> 首映观后感

楼主: g801109g (莫仔)   2016-07-04 23:02:48
【大同:我们该相信一个人,还是一个体制】
今有幸参加大同首映
此片荣获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日舞影展特别评审奖
其中点出了中国现今体制问题,同时也有不少部分台湾应借镜
(以下有雷)
-
故事叙述大同市长耿彦波,立志将大同市建设为“文化”之都,
拆除民房建设古城墙与古门,此过程引发不少争议,最大问题在于人民居住正义的部分。
然而市民的反应也反映出不少过往至今,在现代政治体制中,官僚文化所带来的窘境。
-
“一个人,还是一个体制?”
长期以来,中国中央集权的运作模式,常仰赖个人所能带来的改革与革新,
却忘了国家运作良好是体制的问题。
片中,市民仰赖耿市长能给予拆迁更多好处,纷纷“堵人”等市长出现,
耿市长给予众多人的要求,多给大一点房舍与补助,却同时造成不公平的现象。
拆建前没任何法定规则,必然造成众多问题。
回到台湾,每次选举都仰望一个救世主拯救苍生,冀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但都忘了,国家是个庞大的机器,要改的应该连同体制的提升才是正途。
但体制的运作良好,仍仰赖人的法治素质。
如同片中,耿市长荒唐地指导法官该如何办案、收押,行政严重干预司法,
法制荡然无存。
-
“没有人的文化,不叫文化”
耿市长的“文化”,在其眼中是兴建古城墙及古门,收集或复制旧的器物,
用以模仿古时辉煌的景象。
单纯的把器物与文化划上等号,严重忽略文化不仅是器物,
更是精神、思想、制度等的总和。
人的生活即是文化的表现,缺乏人的参与,文化仅剩空壳。
正如片中古城墙、城门完工后,空旷无人的“古蹟”留下的只是不知所云的意义。
因为这些古城墙,并没有参与到人的生活中。
台湾呢?喊的正天响的“文创”,也常如此。
贴纸、笔记本、雨伞、铅笔等器物层次的文创,为了赚钱而拓上不同花样图案,
与在地文化脱节,剩下的只有“给我钱”最强的精神意涵。
我们忽略、缺乏观察自己生活的能力,只看到能赚钱的硬件。
硬件复制与创造是最好、万无一失的方法,但没有人参与,终究凋零。
-
推荐各位,7/8 大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9wNlA0A47k
作者: reggiewang (freshman)   2016-07-04 23:48:00
在纪录片影展看了,耿市长一直让我想到柯P
作者: KYLAT (凯拉特)   2016-07-04 23:21:00
想看
作者: nanaserou (BurGLady伯格娘)   2016-07-04 23:19:00
g大未免太快!!!!!
作者: VegeCies (VegetableCookiez)   2016-07-04 23:17:00
但很多人也认同市长的作为 ?没错,人参与的确是文化的核心,但难道这种“刻意”行成的“空壳”不也是建构出另一种涟漪的推手 ? 导演历害的就是把双向层面都丢给观众思考。“大同”这名字的三关性质实在是取得相当到位。
作者: gelion (米~)   2016-07-04 23:08:00
作者: sophia1993 (全角句点是完美的象征。)   2016-07-07 04:25:00
想到柯P+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