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rc (å°æ³¢çš„大玩å¶ï¼:D)
2016-06-11 01:18:54http://www.viewmovie.tw/columns/360
《光荣之路》、《金甲部队》、《抢救雷恩大兵》......细数影史上
的经典战争电影,不难发现一项有趣的事实:为何战争电影总是反战
居多?有人或许会回答:因为战争本来就是违反人性的,因此反战电
影之所以容易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其彰显了人性的内涵。
但真的是这样吗?从本系列专栏的上一篇〈披萨的滋味:贫穷与戏剧
背后的结构〉我们已经知道了思想实验操作的方式;而透过这种操作
我们可以想到一些和这个答案有所冲突的反例:例如像是八点档的连
续剧或是一些卖座的院线大片,往往都倾向于将戏剧人物“扁平化”
,亦即塑造出明确的正派和反派;但从台湾愈来愈多的随机杀人事件
,让主流民意中的一些人从支持死刑的立场逐渐发现死刑不能解决问
题,进而发现社会问题背后的结构性问题的此一现象中,我们可以发
现:同样是锁定主流观众为目标客群的剧种,卖座或成为经典与否的
关键未必总是在于反映人性(让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先假设一部战争片
如果是经典,那么该片一定要是卖座的热门影片;当然,此一假设未
必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影片),因为从愈来愈多的随机杀人事件也有愈
来愈多的人理解到,人性其实是很复杂的,很少有人天生就是纯粹的
坏人,即使他做了错事,通常也不会是基于“因为那个人道德上堕落
,所以他就做了这件事,就是‘这么简单’”的原因;然而有许多卖
座的电影却未必有兴趣探讨这些问题。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些反战电影到底是为何会被人们视为经典
呢?也许是因为在片中的角色处于一种内忧外患之中:他一方面要面
对战场上的敌人,另一方面则是战争的残酷让他体会到人性的险恶与
阴暗面,而重点在于这两方面都会制造戏剧张力,因此在戏剧性上“
里外兼修”的反战者自然比好战者更胜一筹。
而在分析了这个层面的问题以后,或许我们可以回头对之前默认的问
题做出更进一步的探讨:那些将人物扁平化的八点档或卖座大片,其
之所以卖座是因为将戏剧性建立在外在的事件上;而与其说这样的作
品对人性没有着墨,还不如说对人性的着墨或许还不够深刻。毕竟在
某些生活的片段,的确就存在着万恶的上司、无能的政府……等族繁
不及备载的“扁平”切面。但也许是因为经典是由一群喜欢在各种环
节上追根究柢的人们所挑选出来的,而这样的标准就某方面而言的确
也是合理的,于是那些愿意追问“为何这个坏人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的作品,自然就比那些没有涉及这些问题的作品更耐人寻味。
有趣的是,哪怕像是《黑暗骑士》这样雅俗共赏的经典(尽管Wenders
来台和侯导座谈时适逢该片宣传期,因此当时的他一直在消遣这部片
),小丑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是“我就是这么坏”如此简单而
已;但或许正因为在这个环节上他还是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部片也才
会是雅俗共赏的经典。只是江湖一点诀,说破不值钱,如此简单的回
答是否真的可以说服所有人?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定不会都
是一样的,其实连笔者本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也都一直摇摆不定;
而这大抵也是本文为何用了那么多“或许”一词的原因吧。
延伸阅读:
〈政治的归政治,艺术的归艺术?〉:https://goo.gl/cGFXbM
〈Nolan剧本上的一些缺陷:以《黑暗骑士》为例〉:https://goo.gl/P9Os9i
(此为旧文;如上所述,目前个人对于小丑为何是坏人的问题评价改采保留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