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网志版:http://goo.gl/XVruIu
平心而论,一部电影成不成功,关键在于能不能让观众投入剧情、有所共鸣,甚至自我投
射出个人经验,若能,常会产生不错的评价,这些理当都得归功于优异的故事;然而,还
有关于技术的学门,时下盛行已久的3D(3 Dimensions)视觉飨宴、趋近真实、仿佛置身
其中的IMAX(Image MAXimum)、或者是企图打破银幕内外界限,以体验片中各种动态效
果的4DX等,无疑都让“电影”本身有了不同风貌,尽管这些与时俱进的附加价值见仁见
智,却是未来势不可挡的一大趋势。
演变至此,尚有主打第一人称(First person)视角的电影,看不见主角本人,宛如要观
众身历其境担纲演出,眼前所及全都朝你而来,打响这股风潮的正是《超狂亨利》,凭借
第一部全主观电影的封号,不论噱头多寡、技巧成熟与否等,确实话题性十足。
在实验室醒来,你突然发现自己丧失记忆与说话能力,眼前的美艳白袍女科学家,自称是
你老婆,还说你名叫“亨利”,来不及消化一切,你的冒险就要开始展开。《超狂亨利》
就是以“你”为起点,狂妄地要“你”在24小时内,用超乎凡人的力量大开杀戒!
以为只是野心勃勃的超能力者意图坐拥生化军队、统一世界,辅以冲锋陷阵救爱妻,这类
老掉牙的剧情?实则是要观众彻底感受惊险刺激的救援过程,待你选坐一间热爱的戏院,
用自己的视角,就可以与剧中人物在城市疯狂跑酷、在公路急速狂飙,而不耗费你一滴汗
、一滴血(但得看片中主角喷血飙汗),就能将敌人开肠破肚、爆头炸脑,恰似电玩类型
中的FPS(First-person shooter,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模式,奇异狂想富含电玩语言,
场场十足逼真的生存战,便是《超狂亨利》最大的看点。
作为俄罗斯导演伊利亚奈舒勒(Ilya Naishulle)的首部长片,《超狂亨利》并非是首次
以此不可思议的视觉效果技惊四座,早在奈舒勒推出此一处女作前,就是地下庞克乐团“
咬手肘”(Biting Elbow)的主唱,2011年为其乐团拍摄歌曲〈The Stampede〉,和2013
年的〈Bad Motherfucker〉MV时,就协同摄影师谢盖尔瓦伊夫(Sergey Valyaev)以第一
人称视角,拍摄苦命上班族遁逃办公室的疯狂过程而在网络上爆红,引起热烈回响后,甚
而吸引《刺客联盟》导演提默‧贝克曼比托夫(Timur Bekmambetov)的注意,认其风格
足以发展成一部剧情长片,出任监制便促成《超》片的诞生。
当然,多半转化成主角自身视野或心境的第一人称镜头,早有前例在先,如《科洛弗档案
》(Cloverfield)手持摄影机摇晃拍摄的逃难感、《蜘蛛人:惊奇再起》(The
Amazing Spider-Man)蜘蛛人喷出蜘蛛丝,凌空飞跃的速度感、亦或是《毁灭战士》(
Doom)还原经典电玩打怪的压迫感等,或多或少都在其电影里点缀著,但如《超》片全段
放大主观的特色,却是史上头一遭。
《超》片仰赖运动摄影机GoPro拍摄,超广角特性包覆下,虽做到人眼看周遭环境所不及
的超广角度,却也超出人体所能承受的视觉极限,仅能完全依靠银幕上角色正在进行的动
作,而无法真正恣意地控制影像的接收端,与其说看似亨利是我、我是亨利得以穿梭电影
当中,不如说是眼睛被绑架似地,在过分的视觉动态下,被迫注视著亨利与敌人的斗殴世
界,几乎不间断的连动场面,如突如其来的爆头、刀插枪杀的断手断脚、紧迫盯人的追逐
打斗等,一旦被这些异常紧绷的态势牵着走,人的感官就会显得很敏锐,好的自然会搭上
这股顺风车,深觉爽快无比;坏的却会因过多或过快的视觉暴力,徒留晕眩或呕吐感,也
难怪在正式上映前,于国内外各大影展放映时,就造成不少风波,头昏脑胀、呕吐连连不
在话下。
即便《超》片大量挥霍血浆与残暴,痛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稍嫌空洞而易于显露疲态,但
动作戏中不时出现的幽默感,如一人分饰多角的沙托‧卡普利(Sharlto Copley),或严
肃或疯癫的样貌,都令人莞尔不已;生化人亨利仅存的人性,落在回想儿时父亲激励其挺
身对抗,无非为电影注入一丝温暖和逆转胜的催化剂;末段真假爱妻的转折,也反转了海
莉‧班奈特(Haley Bennett)一角原先的单薄感,力荐《超》片拍法新颖之余,或许,
如同预告片宣称“具强烈视觉冲击,请自行斟酌观赏或停止”的警语,才是对本片最好的
注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