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对周而复始的日常已麻木,将自己的情感,至亲对自己的感情视而不见,而直到有一
天,情感缺了个角,才发现脑海里全是过往情景,而人总是要失去之后,才会懂得追悔、
珍惜。这是崩坏人生。
(底下有雷)
‘我又不爱她!’当Davis将这句话说出口时,我抱持着怀疑。当初一见钟情的干柴烈
火,进而步入婚姻,难道只是有助于自己事业大跃进,所谓政治正确的选择!?理当非
也,抑占了部份,还是其实不重要,所以导演选择不可考呢?开场第一场戏才是关键,
简单的对话已经告知观影者,从来Davis就不是会注意细节的人,他总是心不在焉,遑论
拥有浪漫的基因,就如同他与她老婆的家给我的第一印象一般,方正、冰冷、带点距离,
而非我所熟悉的美国郊区房子所带来的温热感觉。
导演用他一贯的拍摄手法,将过往与现在交错进行,延续前作《Wild(那时候,我只剩
下勇敢)》‘触景伤情’的型式,更承继作品履历中,难以说出口的心痛。在这影片中,
正是因为那些过往的细节,如鬼影般历历,出现在生活,出现在自己的,与感情无关的投
书里,于是我觉得他没有他所说的那般爱已逝去,以致冷血无情。反倒是片段对Davis生
活及工作的描述,发现人总让情感被掩藏在每日例行事务以及公事公办的来去中,所有的
一切已稀松平常化,过于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只是麻木度日的皮囊。
因此在面对剧变,Davis难有太多情绪。所以他必须将过往抽丝剥茧,就如同他突然好奇
所有机器的运作,将机器拆成零件检视,才能发现情感的痕迹。不只拆解,亦是破坏,将
所有从来无异议的存在崩毁,砍掉重练,探寻细节,才会明白能够一起生活的难能可贵。
这是个隐喻,如Davis所言。
对贩卖机的客诉信是另一个宣泄,这个部分的角色们都有些不该怎么办的关卡,身陷不知
如何挽回的困境,于是相互抚慰,并一起宣泄难以言喻的痛苦。然这一段的写入,个人认
为逃不开这类从丧失至亲之痛苦中复原过程的电影套路,浮着陈腔滥调的气息。幸赖音乐
选取的精准,曲曲深入人心,另外Davis与孩子相处的情节描绘,颇为特别,让Davis慢慢
学习留心周遭,观察幽微及投入感情;同时彼此的情绪互文著,更立体深刻Davis的
内心。
此外,场景的设计突显出Davis的特出,颇为出彩,回应了他从失去走出来的方式的确与
其他影中人甚至是大多数的人不同,尽管我以为他的心情和岳父母的遗憾声气相通,只是
做法稍有不同罢了!后者总认为可以再多做些什么,悲痛便不再,奈何已天人永隔,来不
及珍惜;前者却直到后来才了解到那些生活的吉光片羽,皆珍贵如捧在手里的小水漥,一
旦松手便难以再度成形,亡佚。于是,当Davis终于仔细看着汽车遮阳板后的字条时,那
悲痛之巨大,以排山倒海之势袭向Davis时,也从萤幕内往外涌入观影者的心中阿!
当所有的郁闷,所有的犹豫,在拆除解构,从内心一扫而空后,我们终能重新面对自己。
这部电影不单单只是Davis的重生,小孩与客服员勇敢地跨出去不清不楚的灰色地带,寻
求解答的举动,无非也告诉我们得好好面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纵使过程可能让自己需要披
荆斩棘,搞得满身疮痍,但编导相信风雨过后,必能绽放如阳光般,无压力的轻松笑容!
就像最后一景,宛如赤子。
欢迎光临:
http://dammimmi.blogspot.tw/2016/05/1616demoli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