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纯粹所以动人

楼主: lyo1014 (lyo (Less is More))   2016-05-14 23:44:03
网志版:http://classic-blog.udn.com/lyo1014/56320190
上星期受华映娱乐之邀,去信义威秀参加即将于5月13日上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
情书》特映会,由于我不想踩雷,也不想有什么先入为主的想法或期待,因此完全没查资
料就去看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部片是由2013年大受欢迎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原班人马──男女主
角汤唯与吴秀波,以及导演薛晓路再度合作的“续集”,说是这么说,但两部片的内容其
实不相连,也跟北京、西雅图八竿子打不著关系(倒是充份表达出男女主角位于地球两端
的背景)。因此没看过前作的人,直接看这部也没有问题。
男女主角虽然一不住北京,一不住西雅图,但确实是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年轻却世故
的焦姣在澳门赌场当公关,拥有一眼看穿赌客身家与赌术高低的能力,但因为用赌赚来的
钱来得快去得也快,某天她缴不起房租,被房东扫地出门,只能去投靠父亲的前女友,她
认为是一本叫《查令十字路84号》的“书”害她“输”,便忿而将书寄走。
无独有偶,在地球另一端靠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中国投资客买房置产的大牛,也在经过一次
困窘的情境后,一气之下把身边那本精装的《查令十字路84号》打发出门。
看似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人,就因这个小小的举动,建立起一段靠书信交流的奇妙情谊。
大概因为导演拍摄本片的动机之一,是向这本书的原作者海伦汉芙致敬(今年是她一百岁
的诞辰),因此整部片的文学味颇重,动不动就引经据典。虽然男女主角都设定为喜爱诗
词的人,但用得多了还是给人一种“先生小姐你活在哪一世纪啊?”的感觉。即使我本身
也喜欢历史和古文,还是有点消化不良。
此外,也因为对中国的用语及腔调不太习惯,一开始有点跟不上(顿时可以理解老妈平时
跟我一起看剧的心情),也觉得有点闷而冗长,但是渐渐地,不可思议地,我居然越来越
容易被牵动情绪,流泪的次数越来越多。坐我旁边一个面貌清秀的年轻男生,更是啜泣声
从没停过,哭到我右边的男士都以为是我,不禁侧目的程度。
真的,很感动啊...
全场哭成一片的感觉蛮神奇的。
整部片到了中后段,泪点很多,情绪很满,有些明知是老梗,还是不由自主地涌出泪水来

相信很多人是被秦沛和吴彦姝饰演的爷爷奶奶弄哭的。其实我不太喜欢像爷爷那种到美国
住了大半辈子,却连半句英文也不会说的移民。比如去考照时听不懂驾训人员的解说,差
点闹出人命,在其他观众眼中或许是笑点,在我看来却是把自己与别人的生命置于危险的
不负责任作法,好歹也该练到可以基本沟通的程度,否则我认为根本没有资格在国外生活

再者,连当地的语言都不愿意学,坚持说自己的母语,根本不可能融入当地,很容易产生
种种社会问题(好吧,我认真了....)。
尽管对这部分不以为然,但我也了解,那种“知识份子到了国外,也不过就是个文盲”的
惆怅与无奈。像爷爷奶奶那种长到二十几岁才出国的人,感受更是强烈。就算把语言练得
流利,根本上的文化背景就是不同,要找个言语投机的人实在不容易。像爷爷的孙子,从
小在美国长大,已经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也对诗词毫无兴趣,爷爷跟他的“代沟”远比
与大牛大得多。也难怪,遇到从小被爷爷逼着背诗词的大牛后,会有“他乡遇故知”的亲
切感,从而迅速拉近了距离。
而大牛又是另一种类型的移民。他看似充份融入美国社会,讲得一口流利英语,却终究难
以放下内心深处那股思乡情怀。移民第一代,本来就有不知自己是谁的认同尴尬与失去了
根的漂泊感,经历过父母离异的大牛,更是彻底将自己封闭成一株仙人掌,想借由追求物
质,逃避精神上的空虚与寂寞。
“毫无保留地把心交出去,就怕有一天得自己一个人疗伤。”
“谈爱实在不是我的长项,因为深爱太伤人了。爱既然可以做了,那谁还去谈啊?”
然而,总是对人有所保留的大牛,却也因此难以与恋人维持长久的感情关系;对于全心信
任自己的爷爷奶奶,大牛的利益计算更无异于最大的背叛。或许在生意上他是成功了,但
在爷爷奶奶甩头而去后,他只感到难以言喻的孤独。
“以前觉得做仙人掌,扎了人与自己无关,现在才知道,扎了别人,其实自己更疼”。
※   ※   ※
而焦姣正与大牛相反。大牛是刺伤别人的仙人掌,焦姣却总是被周围的仙人掌刺伤。她自嘲
像一只小虾,在大海里浮浮沉沉,却仍傻傻地坚守黑暗中的一点光。
“疼吗?疼,总是疼得撕心裂肺的。可要是不再试,你又怎么知道那个人是不是最对的?

她遇到的几个男人,有的意气风发自负傲岸,却在失败后只想明哲保身;有的豪气干云世
故成熟,好似能给她渴望已久的理解宽容与安全感,却原来只以交易的角度看待彼此;有
的温柔稳重才气纵横,能与她谈诗谈文谈心,却原来早已放弃理想,任自己在现实生活里
载浮载沉。
虽然好几次焦姣都绝望得几近崩溃,但大牛的信,让她终究撑了过来。我想,这也是书信
与即时通、脸书、line不一样的地方吧。因为无法立刻得到对方的回复,而会在心里反复
咀嚼、消化、反刍;因为信件的来回需要时间,而会在寄出信时想像对方收到信的反应、
满怀雀跃地期待回信到来的那一天。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太爱一直挂在线上用脸书,而喜欢偶尔用卡片或明信片与朋友交流分享
近况。收到的朋友往往都很开心,因为这年头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好好地写并寄一张
卡片了;就算是生日,也通常只在线上发一个“生日快乐”的讯息或电子卡,难以在对方
心里留下多少涟漪。
相对地,文字和纸张的温度,却能让收到的人内心暖起来,既感动,又惊喜。
很喜欢电影用文诌诌的教授与不羁的高中生这两个想像出来的形象,来与焦姣、大牛对话
。这样的拍摄手法,一开始好似只是为通信增加一点趣味性和变化,使影像效果丰富一点
;看到后来,却会发现很多对话根本是两人自己虚构出来的,可见通信已成了他们心灵的
支柱,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令他们每做一件事,都会想一想对方可能会有的反应,
由此抚慰了内心的寂寞与空虚,也在差点走岔路的时候得以回头。
焦姣与大牛是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既然不认识,当然就不会有任何利益上的纠葛与冲突
,所有建议和想法,看在对方眼里,都会是“纯粹”的。毕竟,大牛在信里说的“不以滚
床单为目的的搭讪都是耍流氓”是就现实社会而言,只靠通信维持联系,而且(至少一开
始是)对对方毫无非份之想的陌生人,或许一辈子都不会相见,所有丑态和烦恼,说出来
自然也就不会有任何风险。
因此这两个历尽沧桑、充满警戒心的人,也就在通信时放下武装,拿出最真实的自己来交
心;信任,也就在无形中滋长了。
这时我反而佩服《查令十字路84号》的原作者海伦汉芙和英国书店老板法兰克之间,能够
书信往来二十年而从不会想见面。或许,继续维持这种“纯粹”与“想像之美”,才是他
们真正渴求的吧。
总之,这部片的结局很出乎意料,至少对我而言是如此,看到最后,先前令我百思不得其
解的疑点都有了解答,也因此,看完后心里非常充实,也有一种想找个笔友的冲动(笑)

至于演员部分都是实力派与老戏骨,没什么可挑剔的,就是几个配角也都很亮眼,很容易
带人入戏。吴秀波的长相会让我想到周杰伦‘稻香’MV里的大叔,也有点像小劳勃道尼,
轮阔很深,有一股不羁的气质,是个很帅的熟男;汤唯虽然左看右看真的不算美女,但是
她的演技可以让她在电影里发光,充满存在感与渲染力。看到她,我一直忍不住想起二宫
(和也),觉得他们就是同一类的人,不是凭外表吸引人,而是演戏时的那股气场,那种
直击人心的情感穿透力。
最后想提一下,原来开头那段令人震撼的武打戏,是出自之前凭《神剑闯江湖》真人版一
炮而红的谷垣健治手笔,看来作为一个武术指导,他也逐渐在日本以外的市场闯出一片天
了,真是为他高兴!那场打戏与赌桌上的胜负结合,呈现出十五岁的焦姣及成人后的焦姣
倾注所有、背水一战的气魄,交织出惊心动魄的效果,令人不禁热血沸腾,真是很棒的一
场戏。
感谢华映娱乐提供试映机会,让我看完电影虽然满脸泪水,心里却是暖的。建议泪点低的
人务必多准备几条手帕备用;女生观众则请记得化防水妆,否则会有脸哭花的风险(笑)
作者: kuninaka   2016-05-15 00:19:00
这部片真多心得,没想到这么多人去看
作者: kitty0910 (Green a day)   2016-05-15 03:30:00
好看,喜欢用鱼雁往返串起剧情的拍摄方式
作者: snoopybc (EDEN)   2016-05-15 16:21:00
娇爷超正的!
作者: blueeye1002   2016-05-15 18:33:00
我也是没想到后劲那么强 好多段都掉泪了!! 推一个
作者: hopeblue (叫你阿嬷来囉~~~~)   2016-05-15 23:51:00
说真的 不见得是他们愿意去美国的,我外婆6x岁时也因为我阿姨们的要求请他去美国住,但她就是不会说英文啊='=后来居住不惯回来了..然后 我们公司隔壁的死歪国人也是来台湾居住十几年了也不会说中文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