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1987年徐克拍摄的《倩女幽魂》,仍是感动到哭,尤其想到此乃“真实事件”,就更
觉沉痛。
蒲松龄于明清之际创作《聊斋》,明写花妖狐鬼,实则暗喻黑暗人间,寓言笔法助其避开
锋利的文字狱,也能于单一故事中容涉许多相似情事。许多论者均指出,〈聂小倩〉这类
人鬼相恋的故事,皆是用以表现古代文士与名妓的情谊,不尽然是轰轰烈烈的爱情,可能
是相知相惜的友情,或是文人将自身不能自主的命运投射在妓女身上的镜像。因此小倩被
姥姥挟制,不得不以色惑人,献出肉身来换取男人身上的利益(精气/金钱),再以此朝
贡控制者,正是所有卖淫女子的共同写照。在这三者共筑的食物链中,女人如同祭坛上的
肥肉,日夜供奉、滋养著男性霸权;时至今日,香火仍是鼎盛。
然而于电影中,徐克显然未有此企图,这完全来自时代的差距。证据就是把甯采臣的赶考
士人身分,改为收债跑腿的人,徐克借此跳脱“书生妓女”的传统套路,更借此剥除蒲松
龄自身的投射,重新将故事重心定锚在“乱世”之中。电影里多次呈现的无序街道、势利
人群、赏金猎人为钱胡乱开杀的场景,正是80年代的香港浮世绘。
1984年,柴契尔夫人与赵紫阳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定槌九七回归的命运;于此同时,
香江经济空前繁荣,治安问题却层出不穷。就在电影出品的1987年,每个月都传出凶杀案
与自杀案;黑帮片与警匪片经典《英雄本色》、《警察故事》也于焉诞生,可见人心之浮
动不安,更不用说电影上映后两年,六四事件就血腥揭幕(这也是第二集《人间道》的寓
意)。如此看来,小倩所说“人比鬼还可怕”,燕赤霞:“人心太复杂,鬼比较简单”、
“在人面前像鬼,在鬼面前像人”,不就是争名逐利的当代社会切片?
大学时,香港来的教授播放《黄飞鸿》,教我们用社会学角度分析港片,如今我已忘了课
程内容,却牢牢记住教授脸上阴魂不散的苦闷。我不知道是否所有港人都有同样沉重的感
触,只是在重新复习这些老港片时,那些光怪陆离与嘻笑怒骂的障眼法下,仿佛都能看到
徬徨或了悟的心思。或许无论哪个时代的创作者,都免不了要为自己的命运抱屈,为自己
的时代代言,也为所有的悲哀祈祷。所以,我们有柔弱却勇敢的甯采臣,有凄凉却深情的
聂小倩,有粗野却仗义的燕赤霞,在艺术家的悲悯之下,黑夜中的灯火,就不至于完全熄
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