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少女离家记 Mustang,千年庄园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6-04-08 23:37:00
Mustang 就是福特汽车“野马”,而且还特别指西班牙殖民者带来美洲的那种强壮、顽固、不受控的小只马,和人类女孩的小只马差不多身高都是 150cm,当然就告诉我们本片五位少女谁是女主角啦。
五个少女,最小只的最会打,三个失陷最后两个逃离生天,怎么看都有一点点《杀客同萌》的味道。五位少女五种命运,刚好就是这个乡间家庭父权压迫故事的五个人格:
大姊 Sonay,把父权教条与自主情欲结合了,安然无恙,不过终究进入体制日复一日。
二姊 Selma,抵抗不住父权就使出龟息大法,关起自我冷漠面对一辈子,无喜无忧。
三姊 Ece,就算逃不出父权,也抵死不投降,愤恨极致时的寻死越是冷静越是惊人。
四姊 Nur,受害女子总要有一个由弱转强,鼓起勇气逃出生天,就是杀客同萌小甜豆。
小妹 Lale 从头到尾要用野性勇气,要带领受害姊妹一起翻身,就是杀客同萌洋娃娃。
http://i.imgur.com/maRBN2sr.jpg
这是土耳其故事,而且不是我们观光客最熟的伊斯坦堡,而是安那托利亚半岛上不知名的海边乡村(实际拍摄地点在 Inebolu 倒是离伊斯坦堡直线才 400 公里)。许多影评称本片为“伊斯兰教律法下的父权压迫”,那也未必啦,伊斯兰教也有松有紧,土耳其整体比阿拉伯半岛诸国已经松很多,至少还可以留长发穿短袖露小腿。而土耳其内部呢?
看本片,突然令我回想起两位土耳其朋友,一位是土耳其老板刚好名字也叫 Ece,外交官之女游历天下见多识广无拘无束,在土耳其她生于安卡拉,但“安卡拉已经变了,正在走回传统部落生活”。土耳其她唯一愿意住的地方,只有伊斯坦堡,建议我的土耳其城市旅游也只有伊斯坦堡,并且骄傲道“昨日有伊斯兰文艺复兴,明日是欧洲的新希望”。
另一位是土耳其男同事,刚出国工作不久还怯生生地,在家乡也是大户人家有家业可继承,但在国外就非常谦虚,尤其对女生总是小心翼翼,仿佛要改变很多传统上与女生相处的习惯,要努力学习从未学过的两性关系,别让自己从小受教育的大男人一面突然冒出来。相较之下,在中西欧遇到的土耳其移民二三代,那些在街头卖 Doner Kebab的劳工阶级,早就如鱼得水。
想起男同事,再看到本片的几位年轻男性真有感触。那些像“万中选一美女”们一样被秤斤论两的“万中选一青年才俊”们,一样身在这个父权压迫底下乖乖照规则走,乖乖到不认识的女孩家尴尬地提亲,洞房花烛很着急地想完成父母的“落红”期待。看看 Selma的新婚老公 Osman,老婆没落红他会一巴掌打下去骂她淫妇吗?也不会,只是惊慌失措怕被大人骂、怕被乡里瞧不起,慌张地拉着老婆“唉唷怎么办”。
看看女孩们家里的奶奶和姑姑阿姨们,一面战战兢兢行礼如仪当共犯,一边处处帮女孩们只手遮天,真不知她们是怎么从被迫嫁人的小媳妇慢慢熬成婆的;无独有偶,想必从听话的年轻男孩变成凶残的男性家长,也有其不为人道的血泪过程。没办法,身为 19 世纪前超级帝国但 20 世纪工业化现代化落后的土耳其,“现代”一直都侷限在伊斯坦堡,只看什么时候蔓延到海峡对岸、到安卡拉、到广大半岛上的小村庄。
http://i.imgur.com/S0d2sfM.jpg
片头第一景,告别,就是学校女老师远走伊斯坦堡,和我的土耳其老板一个样子。学校,是女孩们的知识之窗,是极端保守小镇中的清泉活水,难怪代表自我启迪的老师要走让五姊妹都哭惨了,仿佛希望的陨落。学校男孩与女孩这么开心打闹毫无性别壁垒,自由率性远胜台湾中学生,真难想像她们的家里仿佛还活在 18 世纪,真是一个土耳其乡村两个世界,迟早会冲突。
男孩女孩的戏水,我不太喜欢某些影评说的“有些肉体碰触,无涉情欲”却冤枉地“被视为放荡不羁”,这样讲仿佛还带着家父长眼光期待两小无猜的纯洁。拜托两小当然有猜,本片前段拍的少女情欲也非常明显,别说男女戏水湿身情欲荡漾,就是五姊妹自己平常打打闹闹也都充满性的好奇,彼此磨来蹭去又亲又抱探索身体,年纪最小的 Lale 总是被姐姐们笑没胸部没身材,姊姊春心荡漾谈论男生总是嫌她太小别听这个,总让 Lale 更加心痒难搔... 这当然就是货真价实的“情欲”,只是情欲多么自然而光明?
这片非常女性主义,非常严肃更是残酷,不过我最欣赏的就是它的形式并不走严肃黑暗,而走粉色青春。从头开始不论学校、戏水、搭便车、看足球、穿内衣跳舞唱歌... 一切都如此日常,都是 Lale 好想长大探索人生的视角,要她们做菜做家事其实事事也都充满好奇,谁知她们单纯的好奇探索一次次触碰禁忌,让父权的铜墙铁壁越筑越高,后果一次比一次严重。但再严重仍是日常,甚至淡淡地拍成日常的“粉色写实”手法还比“黑暗写实”惊悚多了,前一镜姊姊还带着七分愤恨三分促狭玩中指游戏,下一幕就是一条白色裹尸布慢慢入土,令人瞠目结舌想哭都梗在喉头。
铜墙铁壁,就是“城堡”的概念,只是自由男人的小说往往诉说“走不进”城堡的壁垒,抑郁女人则相反过来“走不出”城堡。第一层是窗子,想爬就给你装铁窗;第二层是院墙与树,敢爬就装尖刺不惜刺死自家女孩;就算连院墙都爬出了,第三层是无尽的海岸与省道,绵延不绝不知走向哪里,路就在眼前却走不出去,这是世界任何乡村社会共同的“阴森林”主题。
于是,女孩成为女人的最后一课,就要有车子、要学开车,就算不能开车至少也要知道车子的途径、与驾车的人结盟,世界才从乡村的死水扩展出去,传说中的伊斯坦堡才成为真实。想想世界哪个国家没有乡村、没有乡村的保守社会?但乡村僵固的程度不一,我们台湾大多地方至少有班次稀少的客运,这土耳其小村虽没功能上联外的客运,至少还有象征上认识外界的学校。保守,是世界各地共同的课题,绝非以“伊斯兰教律法”可简单概括的,本片也鲜少着墨伊斯兰教,倒是收音机里处处传来近年土耳其反世俗化的政令宣导。
http://i.imgur.com/jtCYJI7r.jpg
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负责抛头露面搞事业做社交,女人负责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帮忙递茶杯,这超保守,但就是乡村的现实。自中世纪以降,能够让个人得到解放的几乎永远是“城市”,毕竟不论功能还是象征的对内对外工作都要有人做,没有绵密百工分享资源的乡村,一个家的经营就像一个小城堡全部自给自足,传统的男女分工虽不正义却有其源流,不然谁来塞棉被、谁来制作食物、谁来煮饭洗衣?当这些事情不能像在城市那样委外时,就非自办不可,那就成为男女依其生理所长与传统惯例的分工,谁也逃不掉。
这一切劳动,本片也都认真地拍了,就把单纯的性别战争给拉高到千年的城乡问题。解放终究在城市,巴士开上跨海大桥, Lale & Nur 两姊妹眼前的更是欧洲新文化都会伊斯坦堡,无数庄园农奴存钱买车票拼命来这里呼吸自由空气,片头老师来了,片尾两位女孩也来了,相拥而泣。自由,什么时候能蔓延回乡村呢?
http://i.imgur.com/3QFEIgN.jpg
作者: mykabering (will always love H.G.)   2016-04-10 13:45:00
推 性别和城乡两个议题都令人无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