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简单顺畅、主旨明确深刻,笑点自然融入故事情节与角色特质当中,角色刻划鲜
明有趣,除了中文翻译为了符合台湾民情而太过生硬出戏之外,是几乎挑不出缺点的一部
电影。
这部电影已经上映超过一个月,却因为各种原因拖拖拉拉,到现在才去看。看完感触
良多,甚至因为上星期一发生在台湾社会的事情,让人有了更多的发想。
从主角兔子出发,她自小想努力抗衡的就是身为兔子的“弱小”,即使父母劝阻、学
校不看好,她还是相信自己努力做到了。但即使克服了自己,还是必须面对社会上种种刻
板印象而造成的歧视。
在她身上的,是一种越挫越勇的正面力量。
而狐狸却不是这么想的。
自小跟兔子同样不愿屈服于自己的刻板印象,狐狸却是反面教材最好的例子。因猎食
动物的特性而不被信任与认同,导致狐狸认为“那我根本不必变好”,因为“根本就没有
人期待我这么做”,即使试图去做也会因为不被信任而被拒于门外。
但其实明明只要一句“我相信你做得到”或者多那么一些些关心,牠就能成为很好的
样子,但往往却没有人愿意这么做,或没有人愿意去相信其实牠能够做得到原本人们“不
期望牠做的事情”。
而最终被整只兔子充满满满正能量的茱蒂给拉了出来,证明牠其实根本就做得到,无
关牠是狐狸与否──只要他愿意、只要人们愿意相信,给牠机会。
就如同长期被欺压、边缘化的羊副市长,因为狮市长只是想要草食动物的选票因而选
她当副手,从未给予过她适当的权力只因为他看不起草食动物,且没有尊严(破旧狭窄的
办公室)、没有地位(市长总是对她大呼小叫)。
也因此使羊副市长心生仇恨(当然也可能是自小长期以来整个社会对草食动物的歧视
),筹画了一连串的夺权行动,想陷猎食动物于不利的地位,创造一个由草食动物所统治
的美好世界。
这一切不都起因于刻板印象而造成的歧视,最终产生了仇恨的后果?
同时,在羊副市长的阴谋被揭发之前,整个社会被垄罩在恐惧的猜忌之下。人们避猎
食动物唯恐不及,明明友善可爱,做为警察局门面的豹也必须被调离岗位。
以安全之名,草食动物倚仗着自身弱小的特性,强烈批判著猎食动物狂暴化的可能,
进行全面的排挤与歧视。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这样的心态有些熟悉。
以安全之名,在法令还未松绑且忽视当事人的意愿之下,将流浪汉强制就医;忧郁症
患者突如其来接到政府关心的电话,只为了确认他们的稳定性是否不会造成“没病症者”
的危险;精神病患丢掉了工作,只因为老板害怕他们的精神病可能会造成损失。
疑似精神病、无业、啃老、男性,脸书没人按赞,媒体归类出以下特点大报特报。因
为一起社会案件我们的社会开始了全面性地猎巫,就为了揪出那些我们“认为”“可能有
危险”但“不知道到底会不会有危险”的族群。
而这些行动除了挑出他们之外,下一步动作就是排除异己。你们“不正常”而我们“
正常”,你们“可能会伤人”而我们“绝对不会”,因为我们是正常的、我们没有病。
却没有进一步想要理解那些我们所认为的“不同”是从何而来、为何发生以及,真的
如我们的印象那样,就是会伤人?还是其实,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那些病症与特质,真的能跟随机伤人画上绝对的等号吗?还是我们只是给了自己一个
借口去简化那些太过复杂的成因,划清“你们”与“我们”的界线之后,便可以高枕无忧
,做一个安全干净的好人?
在真正尝试去理解那些不同以前就选择为他们贴上大大的标签,拒绝去理解与我们不
同的人并将他们推得远远的,甚至驱逐于社会之外,如此创造出来的安全或令人安心的社
会,真的会是我们要的吗?如若如此,我们与羊副市长的做为,是否有那么些许相似呢?
看完动物方城市,看着持续在这个社会上发生的种种,或许我们都能够借此思考,我
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社会──而这个我们想要的社会,究竟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