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了俘虏以后迷上北野武,不想直接跳到太暴力的电影,所以先从文艺片开始看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据称是北野武执导生涯中最美的一部电影,也同样获奖无数
但我有疑问的是这部片在当时最被称赞的部分是在哪呢?我可以看出透过听障这个元素的角色塑造出无须对话与文字的简单画面,也看见在电影过程中贵子为了回头找寻阿茂,在公共汽车中难耐的细腻气氛
但如同我查到的某些影评,“精简的台词虽是呼应了男女主角听障的无声世界,但采取极端写实的情境,几乎搜寻不到‘演戏’的因子,这种戏剧结构有时被称为‘反叙述结构’”,
因为缺乏了特定情绪或是运镜的表现,我发现我反而无法看出特定台词或画面的意义.....譬如冲浪大赛的颁奖那边...怎么可以这么冗Orz
原始/粗糙的运镜手法成功营造纯净的气氛与当时北野武的初衷,“故事大纲除了"两个聋人抱着一片冲浪板一直走"以外,什么都没多想”,但是至少至少,人物的情绪呢0.0...?如果不是查到影评确定阿茂最后是死了,贵子在影片最后几分钟发现阿茂只留下冲浪板却不见踪影时的情绪反应,平静的让我完全接受不到现在是发生什么事了....???
简而言之,我可以理解这部片将重心还给画面,而舍弃台词(或者某部分情绪)的企图,但我看不出他之所以会大受欢迎,获奖无数、甚至感动人的点在哪ˊ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