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热潮两岸大不同?盘点近期台湾 IP 电影
【娱乐扒卦阵讯】就在 IP(intellectual property),这个中国人用起来跟英文原义
完全不同的词风生水起之时,中国大陆电影一部一部大片,几乎都是有原著的改编电影。
举几个例子:《小时代》系列、彭于晏主演的《匆匆那年》、畅销小说《鬼吹灯》系列改
编的《九层妖塔》和《寻龙诀》,都是这几年火热的案例,甚至曾被改编为两岸合拍偶像
剧的《泡沫之夏》,在 2016 年也要推出电影版。
其实中国电影的 IP 热,跟近年好莱坞频被提及的缺乏原创剧本问题是同一趋势。片商倾
向砸大钱在已有群众基础的大片上,希望做稳赚不赔的生意,对于优秀的原创剧本,即使
成本较低也往往不予采纳,只剩下少数极知名畅销导演有能力启动原创作品,诺兰的《星
际穿越》便是一例。近期好莱坞除了无战不克的漫威外,亦有《饥饿游戏》《分歧者》《
移动迷宫》等由青少年小说改编的案例,以及过去题材的重新开机如《侏罗纪世界》。
虽然不管中外,IP 改编作品都证明仍然有成有败(除了漫威的无敌传奇目前尚未遭遇真
正败绩);但对制片方而言,有过去已经被证明有人气的好故事,仍是能稳定军心的重要
磐石。
不过台湾电影市场对于 IP 热潮似乎置身事外,目前整体产出仍以原创剧本为主。本
文就先盘点近年台湾重要的 IP 改编案例,也展望未来 IP 作品的合作可能。
◎九把刀到藤井树 网络小说是否能进一步杀出生路?
2016 年,台湾最重要也最受瞩目的两部改编电影,非九把刀《楼下的房客》与藤井
树《六弄咖啡馆》莫属。两人不但是前、后代的知名网络小说家,当年藤井树的人气不低
于现在的九把刀,藤井树《六弄咖啡馆》票房成败,更可能影响后续一系列的改编可能,
重要性不能说不高。
如同大陆一个接一个改编的 IP 大多是网络人气小说,台湾的畅销网络小说也很早就被
片商看中,最早声名鹊起,并且红遍两岸的痞子蔡作品《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堪称首例。
很不幸的,2000 年上映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也成为第一个改编失败的案例,
电影虽然有陈小春、张震、舒淇等大牌阵容,但号称海选、实际内定的女主角却与小说形
象相去甚远,电影剧本也跟原著几无关联,自然无法动员小说读者,也彻底失去原著小说
拥有的趣味与魅力。随即痞子蔡的短篇小说集《7-ELEVEN之恋》也在 2002 年改编成电影
剧本,包括同名短篇与最受欢迎的〈雨衣〉都在电影中再现,但也许大环境时不我予,也
许呈现不尽人意,总之票房再次失利,这也让网络小说改编之路蒙上一层灰,变成吃力不
讨好、又无法保证成功的任务。
直到近十年后的 2011 年,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改编成电影大卖
,台湾网络小说改编再度出现生机。从《那些年》到《等一个人咖啡》,九把刀小说改编
的电影丝毫不受大环境(甚至部分负评)影响,总是成功动员粉丝而大卖,似乎再度印证
IP 威力。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电影宣传海报。
然而,目前成功的台湾作家案例只有九把刀。操作 IP 成功、担任《那些年》执行制
片的柴智屏,随即挑中中国大陆作家郭敬明《小时代》系列小说,以同样模式进行操作,
而不是开发其他的台湾网络小说家。就这个角度来看,同样请来《那些年》执行导演廖明
毅、由藤井树本人亲自执导的《六弄咖啡馆》,究竟能否复制《那些年》模式(如同它的
海报视觉??)获得成功,可能会很大幅度影响未来其他台湾人气网络小说改编的可能性。
去年大动作宣布自制拍片计画的华联国际,也笃信 IP 教,改编作品包括香港人气小
说家张小娴的《我的爱如此麻辣》,和台湾网络小说家 Div 的《虎姑婆》(非常原生的
网络小说,甚至没有出版),也是企图改编人气小说的尝试,华联这系列作品能否有正面
回响,也值得关注。
◎从新电影延续至今 文学小说改编不辍
除网络小说外,台湾的文学小说从新电影时期,便一直是导演们汲取灵感、反映社会
现实的来源。白先勇、黄春明、李昂、廖辉英、萧飒等知名作家作品,都曾是兼具商业与
艺术的好材料。
不过,台湾文学小说历经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洗礼后,现在不管是乡土题材小说
或都会题材小说,都偏重于文字与形式的追求,以及个人内心情感的捕捉,像白先勇、黄
春明这样既直指人心状态,又兼具历史背景及情节的作品,在主流文学小说里并不常见。
所以,虽然台湾知名的纯文学小说家不少,他们的作品却通常较难改编成影像,也较不具
商业基础。近年只有公视改编一系列的台湾文学名著成电视电影,从朱天文《世纪末的华
丽》、骆以军《降生十二星座》、张惠菁《蛾》等名篇,都成为改编来源,但确实没有太
多商业能见度与市场。
近年还有几部兼具商业与艺术的长篇文学小说要被改编,包括剧场大师纪蔚然的《私家
侦探》,目前已被买下版权,正在筹拍阶段;以及魏德圣导演的大计画:欲改编王家祥《
倒风内海》为《大航海时代》三部曲,以郑成功时代的台湾历史为题材,规模据说超越《
赛德克巴莱》,目前也正在筹资改本阶段。从这两例来看,具有一定评价或学界地位、又
兼具商业可能的小说,被看见的可能性仍然很高,毕竟这是台湾从80年代开始,就证明可
行的一条路。
其他(曾)据闻有计划要进行文学小说改编——包括房慧真的《单向街》、刘克襄的
《十五颗小行星》、刘大任两部作品改编成的《晚风细雨》,和马华小说家张贵兴的《赛
莲之歌》等——都和公视计画较为相类,以艺术成就为主要考量,而非市场面,确实延续
了新电影文学改编的传统。不过这部分的电影计画,似乎都还只闻楼梯响,有些可能已经
胎死腹中,有些可能还在筹备,目前尚未有较明朗的消息。
◎电影小说与偶像剧改编 SP 还有没有更多新路?
就大环境来看,台湾主流文学小说适合改编的例子不多,网络小说改编又有失败前例
,导致台湾电影即使有苦寻 IP 的制片商,能成功找到合适作品的机会也不高。BenQ 几
年前成立“电影小说奖”,希望多产出适合电影改编的商业小说。该奖项路线明确,获奖
作品也确实多有不错的商业可能。成立几年间,已有成功被改编为电影的《共犯》。虽然
奖项立意与成效都算不错,但票房却都失利,这似乎也再让“台湾小说改编”这件事更像
票房毒药。
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共犯》,票房不如预期。
2012 年,台湾倒是意想不到地出现一次 IP 改编的成功案例,就是偶像剧《犀利人
妻》电影版:《犀利人妻最终回:幸福男,不难》。人气偶像剧完结后,出 SP 电影上映
,在日本已是行之有年的作法,但在台湾没有人想过要这样玩。过去三立即使有红遍两岸
三地的《命中注定我爱你》或《败犬女王》,当时的制作人陈玉 珊、苏丽媚或三立电视
台,都不曾想过要跨界电影。直到三立出品、资深制作人王珮华的《犀利人妻》大红后,
才打铁趁热直接推出电影版。不管电影版评价多差、置入多夸张都没关系,因为它证明偶
像剧的人气可以被带进电影院,即使剧情被骂到爆,它仍成功地动员了偶像剧观众,成为
票房的基础,轻松破亿。
也因为《犀利人妻》的成功,后来台湾人气偶像剧如《我可能不会爱你》、《我的自
由年代》等,都有传闻要拍电影 SP,尤其后者的开放式结局更像一开始就在为电影版做
铺垫,但现在看来两个计画都没下文。儿童电视剧《萌学园》亦在 2014 年计画开拍电影
版,但目前仍未有进一步消息。另外,去年大动作宣布开拍电影 SP 的,则是长期经营的
人气偶像剧《终极》系列,原本预计在 2016 暑期上档,但目前看来似乎还没排档期,粉
丝们可能要再等等。
《犀利人妻》电影版《犀利人妻最终回:幸福男,不难》,狭带偶像剧高人气,票房破亿
。
媒体多元化的时代,IP 来源自然也不须受限于既有小说或偶像剧,像今年台湾首部
改编自本土手机游戏的动画电影《聚爆:第零日》,就是全新尝试。《聚爆》为台湾本土
雷亚游戏原创的手机游戏,自行透过国内外募资制作动画电影,不但开创新的电影 IP 改
编可能来源(台湾不少过去的电脑游戏也曾改编成电视剧,但尚未有改编电影前例),手
机游戏改编电影的概念直追好莱坞;另一方面,更符应科技业跨界进军影视的潮流。这个
新模式——科技业自行募资、制作,而非与电影业界合作,直接从外而内打入影视市场—
—是否能够成功,也决定未来台湾电影市场有无可能加入更多意想不到的参与者。
除小说、游戏以外,曾在 90 年代红极一时的台湾漫画家游素兰与林政德的代表作:《
火王》及《Young Guns》,也都传出改编消息,但尚在筹备初期;另一个比《终极》更加
长寿的台湾知名 IP “霹雳布袋戏”,在 2000 年便曾推出 IP 改编电影《圣石传说》,
而在去年放弃 IP,直接原创的偶动漫电影《奇人密码》惨败后,新闻消息指出,霹雳布
袋戏将回归 IP ,以史艳文、素还真等角色再度改编电影,从 3D 电影到真人版都有讨论
,但目前尚未有确切方向。
前面谈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改编 IP 的台湾电影,但放眼在 2016 年已确定档期的台
湾电影,不难发现仍以原创剧本挂帅, 背后原因可能包括 IP 来源不易、台湾电影业内
习惯等因素,除华联开拍的一系列电影都有 IP 撑腰外,目前似乎还没有要追随 IP 的风
向。即将于 2016 年上档的 IP 电影《楼下的房客》、《六弄咖啡馆》是否能同时取得成
功;以及由科技业跨界的新生儿《聚爆》,作为首部由手游改编的动画电影,能否成功做
出口碑,可能都是 台湾未来是否会进一步向 IP 风潮靠拢的关键。
http://yule.sohu.com/20160218/n4378024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