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伍迪艾伦:《百老汇上空子弹》

楼主: zamkao   2016-01-21 08:27:20
网志图文、注释版:
http://blog.udn.com/linengreen/44207180
《百老汇上空子弹》:朝自恋的自己开枪
[心结] 生活总在操我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拮据、多年不得志、自命清高的编剧。某天你得到一个难得的机会,有
位黑帮大哥愿意不惜血本,投资你手上一篇没人愿意投资,小众的文艺舞台剧,将其送上
全国最华丽的舞台,条件是你必须让大哥的情妇担纲剧中重要角色,你会如何抉择?
伍迪.艾伦(Woody Allen)1995年的作品《百老汇上空子弹》(Bullets Over Broadway
)陈述的正是这样一个两难处境。
自从舞台剧顺利获得金援,剧作家大卫(David)成天在剧场和各路优秀演员,以及完全
没有表演天份的老大情妇奥莉芙(Olive)排戏。他每天都在诅咒自己,和同居多年的女
友宣告自己成了艺术界的娼妓。
工作之余,大卫身边有一群和他同样落魄的艺术家,有的人满口充斥对社会的不满、对商
业化的不屑,还有对于自身从事艺文创作的优越感。
为何他们毫无成就,却自恋不已?
§ 你真的爱自己吗?
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丹.艾瑞利(Dan Ariely)在《不理性的力量》书中称这种心理
现象为“工作付出效应”,具有以下四项特征 :
1. 投入的努力会影响工作成果,还会改变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对成果的评价。
2. 更多的投入确实会产生更多的爱恋。
3. 我们对给的心血结晶评价过高的情况极为根深蒂固,以致会误以为其他人也同样偏
爱我的作品。
4. 虽然已极力投入,但若功败垂成,我们就不会对那件事产生太大的依恋。
艾瑞利举了一个例子,最早食品公司研发出用一个步骤就能制作出面包的料理粉,本着高
度便利的优势,却不被消费者所青睐。通过心理学和行销专家的检讨,发现过份便利造成
消费者对产品缺乏自我认同,因此食品公司更改配方,让消费者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付出一
点额外的劳力,这才解决了销售方面的困境。
换言之,大卫等艺术家们,他们自认怀才不遇,可实际上他们很可能并非如自己所认定的
那般才华洋溢。他们平庸而不自知,却陷在对自己过高的评价和付出努力所带来的自我感
动中。
所以有时我们表面上以为在坚持梦想,实际上可能是盲目而顽固的在自我欺骗。我们以为
在做自己,实际上是沉溺于自慰般的感动。
§ 放下手上的奖杯,才能看清双手的掌纹
正如伍迪.艾伦于2013年《蓝色茉莉》(Blue Jasmine)的剧本摘要中,自陈作品的中心
思想在于揭示“人们往往刻意忽视生活的残酷与现实” 的消极心态。
当大卫萌生辞退工作的念头,拒绝任何对于想要左右这出戏偏离原意的恶势力,奥莉芙身
边那位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保镖奇奇(Cheech),他屡屡在排练中提出意见,结果每个意见
都确实点出大卫剧本中的盲点。大卫慢慢了解,眼前这位貌似莽撞而粗鄙的黑帮杀手,具
有比他高出不知多少倍的天赋。渐渐地,大卫越来越仰赖奇奇的意见,直至整部戏几乎成
了两人的共同创作。
戏上演了,在美国各地皆获得前所未有的好评,观众、演员和剧评家都把大卫视为新世代
的伟大编剧。当众人的赞赏声越发热烈,大卫的内心越发沈重,怀着欺世盗名的罪恶感,
以及对自身能力的失落感,脸上的笑容随之僵化在每一个华丽的社交场合,他一方面是会
场的焦点,另一方面又体认到自己形同外来者──这些成功根本不属于他原始的作品,他
真正的能力。
因为演出之故,大卫和饰演女主角的海伦(Helen)有了私情,他问海伦:“你爱的是我
,还是我的才华?”面对自己的女友,他也问了类似的问题:“如果我没有才华,妳还会
不会爱我?”
对大卫而言,幻想的破灭倒不见得是件坏事。正因为体悟到了自身的平庸,大卫才能清醒
的面对自己,重新认识真正的自己。
《蓝色茉莉》中的贾思敏(Jasmine)选择逃避,《百老汇上空子弹》中的大卫则选择坚
强面对。尤其在知悉奇奇为了作品的完美性,将那位以拙劣演技不断伤害演出的奥莉芙杀
害后,大卫内心的良善唤醒了他做为人,而不是做为一位艺术家。
§ 回归素朴的美丽
尽管奇奇的才华比自己高,大卫最终选择当一位好人,胜过当一位艺术家。正如他的女友
爱伦(Ellen)对他说的心底话,“她爱血肉之躯的大卫,胜过艺术家大卫。”
爱伦的话点出了爱情的某种矛盾,大卫和海伦出轨,在于海伦是优秀的演员,能够在艺术
上跟大卫对话,甚至给大卫指引。可是海伦的人生奉献给了事业,她欣赏大卫的才华,被
大卫吸引,但大卫清楚吸引他的是奇奇带来的灿烂幻影。反而在艺术方面并不契合,纯粹
爱着大卫的女友爱伦,她才有足够的胸襟包容大卫的一切,即使平庸,即使失败。
反过来看,大卫何尝不是如此,即使海伦如何美丽动人,那个人永远不会爱上完整的自己
。唯有在“平凡”的爱伦面前,大卫才能成为某个人心中的唯一,一位永远不凡的剧作家

§ 子弹横飞无碍幸福之路
人生在世,幸福本身就是生活的目的。我们不须要特地去追问“为什么要追求幸福”的问
题,因为这是所有人都要从事的真理。但我们须要了解我们所追求的目的,以便寻求实现
的方法,诉诸行动。
当我们反思自身,无论他人做了什么抉择,我们都必须做出一个属于我们,一条开展在我
们眼前的道路,但无论我们选择什么职业,或以某项活动为我们人生的职志,都是为了换
取幸福。有些人像海伦,一位优异的演员,一生矢志于演艺事业;有些人像奇奇,为达目
的可以不择手段,视人命如草芥。
我相信大卫还会写下去,即使一辈子都没法像奇奇,仅凭灵光一闪便能写出旷世钜作。但
这无碍于大卫对幸福的追求,他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朝圣之路,卸下不切实际的自恋,跳
脱其他艺术家朋友给自己设下的囹圄。
有些人像大卫,他挣扎、妥协、谋求改变,然后在这中间受到自己思绪反复变动的折磨。
表面上他最终对创作让步,从艺术之梦苏醒,可就在承认生活的种种恐惧之际,方能极其
勇敢的面对自己内心更大的渴望,进而成为真正的自己,拥抱完整的爱情。
通过大卫的视野,伍迪.艾伦又一次警醒人们对自身的盲目。比起《蓝色茉莉》,《百老
汇上空子弹》的故事更显光明:我们若能认清自己,了解内心真正的企求,放下对外在价
值的盲目信仰,真正的幸福自然会在平凡的岁月里,成就所有的不凡。
[解语] 无论大小,每颗星星都有属于自己的光。
网志图文、注释版:
http://blog.udn.com/linengreen/44207180
作者: qazxswptt (...)   2016-01-21 09:37:00
他还是中前期作品好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