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他们在岛屿写作:陈果逗西西/蓝祖蔚

楼主: chigusa (自由)   2016-01-02 22:41:41
岛屿写作:陈果逗西西
文字/蓝祖蔚
文学名家的大作,读进每位读者的心坎,许可各自不同解读,以电影手法拍摄的作者身影
记录片,毋宁就是导演的读人与读书心得,差别在于导演的个人色彩占了多大比例?
2011年我用了“其人其事”、“其人其文”、“消逝的时代”和“创作的年代”四个观点
鉴定导演林靖杰在拍摄《寻找背海的人》时的溯源工程,2015年我同样套用这四个观点来
审视陈果导演在《我城》中的记录与追寻。
《寻找背海的人》是“岛屿写作”第一系列中最精彩,最有想法的作品,林靖杰的摄影机
,不但登堂入室,而且彻夜守候,让影迷窥见了作家最私密的写作空间,目击了他锤笔锻
字的创作工程。同时,作家的丰彩主要他自精练的文字及繁复的心思,但是高密度的文字
张力,很难找到对应的影像,林靖杰的策略是用动画及朗读来领略王文兴作品的特质与魅
力所在,这个重现工程还包含了剧团的小说诠释,音乐家即兴演出,以及作家本人的声音
解读,从文字启航的影音之旅,有如一盒艺术百宝格,每格都有瑰丽精趣。
陈果的策略大致相彷,首先,“岛屿写作”的核心在于知名作家,文学大旗一舞,自有书
迷拥趸,纪录片取名《我城》,当然是向作者靠拢或者致意的稳健策略,不论是他是“铁
粉”书迷,或只是“寻常”读者,套用作家书名,既直接又省力,更能够从文字的温度与
熟悉度上找到靠山,只不过,陈果别有所图,《我城》可以是西西的港市,亦可能是陈果
的港市,《我城》的开放性解读,就让电影在“我的城”、“我们的城”和“我城”的三
轴核心中自在摆荡,完成他用影像雕塑文学大师的工程。
其次,陈果无疑是想借用西西名著《想我这样一个女子》的书名与角度,来检视这位作家
的人与事,以纪录片之名,陈果终于跨进了西西的写作城邦,登堂入室的第一个功能,无
非就是要符合书迷的名人窥奇心理,“像她”这样一个作者是在怎么样的空间写作,从斗
室到手残,从订餐到用餐,看着她如何以一只手熬过缝制熊偶的折磨,看着她得双手交叠
才能操持家务的艰难度日,她的平凡与不凡,都已从凡事都坚毅以赴的身影,赢得叹息。
正因为《我城》的文字记载着城市的变迁与悠游其间的心灵,电影版的《我城》在登堂入
室之后,则要请动西西走出斗室,走访她笔下的昔日世界,光是她的红呢帽和轻衣唐裳,
混搭的美术风格不但呼应着她的文学宇宙,也反应着她中西兼并的生活品味,西西的自我
打理,加上陈果的顺势而为,就让作家身影具现了诗人拜伦(Lord Byron)诗句“She
walks in beauty”的神采,曾经热爱电影,写过影评和剧本西西,显然也很懂得打点自
己的当家花旦造型。
至于陈果的机巧则是用“魔幻”与“模型”的美术风格来重现西西笔下童心世界。于是大
街和渡轮上有兽偶行走,甚至还会和西西擦肩而过,视觉上,那有如顽童的即兴挥洒,实
质上,兽偶的晃动作姿,却又完成了“作品完成,即已不再专属作者”的后设主义书写:
她的笔下角色因而得以走入人间(不只是读者的心灵与想像),又让作者得能以旁观之眼
,看见幻化人形后的笔下角色如何丰实了人间风景。
更有趣的则是模型重建下的旧日香港。陈果的城市书写有双层策略,电影中受访的文人名
家,都安排在一些已然斑驳的广场、古宅或长巷中进行,那是导演的“我城”意像;至于
作家的“我城”则是透过作家本人的寻访来做对照,就算多数已然物换星移,能够找到无
非只剩照相馆、铅字房和美利大厦等,曾是文中“姹紫嫣红开遍”的旧时风景,终究只得
著了“断井颓垣”的凋零意像。此时,模型达人翔实考证,打造重现的模型旧港堂堂登场
,既补足了流逝的旧日意像,更让彷真的西西人偶,有时出现在旧屋宇的模型中,又能本
人现身模型旁,电影用模型说著作家故事,作家则是看着家家酒般的童玩自己,模型不再
是模型,空间出来了,诗意亦出来了
至于西西作品的声音重现,陈果的处理策略原本有点老套,“标准”的国语读白,一定程
度符合了西西不那么“港化”的文字,却是彻底割断了香港的脐带,还好,随之而来的接
力朗读,一人一句,一人一音,耳朵听着北京腔,广东腔和台湾音的不规则跳动衔接,影
音的蒙太奇结构,非常有趣地呈现在西西作品流传在华人世界的波澜回纹情貌。这是电影
技术的展示,虽然少了文如其人的那种密度质感然而,变化多端的口白,却标识著多元跳
动的阅读观点,那不就是从来不愿“定于一”,一直在变幻的西西文体吗?
西西敢玩,陈果亦敢玩,两代顽童的谐趣对话,让一部纪录片多了导演与作家的拔河互动
作者: heancepaddo (Gina hey,)   2016-01-02 23:25:00
今天去看了,看完更喜欢西西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