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122239 (Sharp)
2016-01-02 01:18:26部落格版: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380172133
改编自美国作家R·L·斯坦从1992-1997年出版的《鸡皮疙瘩》(Goosebumps)的恐怖童
书系列,此系列第一本《鬼屋大冒险》(Welcome to Dead House)开始逐渐受到许多读
者欢迎,之后更推出《更多的鸡皮疙瘩系列》(Tales to Give You Goosebumps)、《惊
魂三重奏系列》(Goosebumps Triple Header)以及《给你一身鸡皮疙瘩》(Give
Yourself Goosebumps)等系列作,至2014年为止《鸡皮疙瘩》系列丛书被翻译成31种语
言,共售出3.5亿本,更数度登上许多儿童畅销书的排行榜。而这个系列不仅仅出现在纸
本上面,到后面被改编成电视剧、电玩游戏推出,甚至还曾有专属的游乐园主题景点,而
今年更是推出了电影版。
不过此系列也颇受争议,有杂志、评论家认为《鸡皮疙瘩》系列作品的文学素养并不高,
内容乏味、无趣,也在2000年代被美国图书馆协会百大禁书榜上排第94位,原因是因为就
童书而言对儿童来说太过可怕,正如电影所说,“童话故事是让你做好梦入眠,但鸡皮疙
瘩系列是恐怖到让你不敢睡觉。”
究竟原作有多可怕我并知道,但就电影《怪物游戏》来说,并没有达到恐怖到不敢让你睡
觉的境界。
《怪物游戏》在整体风格上近似于知名电影《野蛮游戏》,情节却有着《墨水心》的样子
,如果论成果论我觉得本作是有赢过《墨水心》,但离《野蛮游戏》还有段距离。
有鉴于去年跨年我看了《第七传人》这部惊世之作后,我深怕我的2015年最后一天又看了
会让自己生气的电影,于是观影前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网友的评论还有心得分
享,所以我做好心理准备后买票入场,看完之后,真不知道是要归功于事前的心理建设,
还是《第七传人》打下的标准,《怪物游戏》对我来说满有趣的,而且并不会到难看。
在看电影的时候,有种“似乎可以勾起当初看《野蛮游戏》的那种感觉”,虽然还是没有
,但本片的怪物特效确实做得很好,风格也就尽力达到《鸡皮疙瘩》系列要给人的那种,
恐怖的梦靥形象,所以在怪物上头花了不少功夫,而饰演作者亚洛史坦的杰克布雷克演技
到位,那种孤僻、古怪、不平易近人的怪人作者诠释的很好,但就是可惜了后头的个性转
换并没有做得很好。
有人说这部电影颇幼稚,因为是童书,为什么主角会是高中生,其实我也认为要找小朋友
来演绎会更好,当然这部作品除了要让观众知道《鸡皮疙瘩》系列的本色以外,更是要告
诉观众“面对心魔”的重要性,原作者亚洛史坦便是因为孩提时的影响,让他不愿亲近人
群,于是让他创造出这些本该只出现在纸本上的怪物去教训他人,却没想到这些梦靥幻化
成真,亚洛史坦、柴克、汉娜都各自有着各自难以跨越的难关,面对怪物的侵袭,这些一
连串的举动看似无关,但何不视为此背后隐含着“突破心魔”的象征?
老实说本片开始就有着BUG存在,当柴克用钥匙打开雪怪的书本、三人跑出去抓跑走的雪
怪时,掉在地上的某本书自己打开了,但后面有提到要用钥匙才可以开启书本,那么为什
么书本会自己打开?虽然有说是雪怪跑出来时撬开的,但明眼的观众应该都没有看到雪怪
作出撬开书本或者拿钥匙开启的举动,尽管我很快就忘记这个困惑点,转而被史赖皮吸引
,但后来回头想想,如果一开始这个BUG不成立,就没有后续的问题了不是吗?
“我们在梦里相见了。”最后史赖皮被吸回书本时说出了这句话,这些怪物正是梦里的产
物,内心有所恐惧它们才会成形,进而影响恐惧者。而电影最后的结局的那个转折,更是
做到了原作系列常有的“以第一人称写作,常有逆转型的结局。”
最后我想说,《怪物游戏》里面汉娜提到要让怪物回到书本,就是靠近怪物然后打开书本
将其吸回去,不禁让我想到小时候超爱的卡通《库洛魔法使》,他们打开书本时我真的好
想大喊:“隐藏着神秘力量的钥匙啊!封印解除!”,后面新生版的汉娜就是从库洛里多
变成了小樱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