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女孩国王 The Girl King,皇家出柜史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5-12-17 05:45:19
这片是瑞典女国王 Kristina 的传记电影,她于 1632-1654在位,虽然后世史家称她为“女王”,但 1650 加冕时的官方头衔其实是“国王”而非女王,而且她从 6岁继位到退位时才 28 岁,的确是个 "Girl King"。而她在历史上最为人注目的不是任何政绩功过,而是她的性向问题。
这位 Kristina 从小就被当个男孩养大,养大后不但头衔是国王,精于骑射与剑术又爱穿男装,而且不爱男人更拒绝结婚,甚至和贴身侍女 Ebba Sparre 女伯爵过从甚密。而比武功更厉害的是文才,她精通多国语言与历史,更对哲学与宗教有强烈好奇心,在位的年轻时代最重要的导师就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儿… 这一切对于今日 21 世纪女性来说一点都不稀奇,但在 17 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瑞典恐怕还停留在中世纪)就是前所未见的前卫女性,何况是身在重重枷锁的王座上?
从这位女国王的轶事出发,本片当然会是一部女同爱情电影,该悸动该温柔该激情的应有尽有。但我们也不能忘记了这位女国王的历史背景,不论在政治、外交、宗教与文化层面上,都正站在瑞典与欧洲历史的转捩点上。而本片神奇的就是:把情欲启蒙的爱情片与政治宗教的历史片合而为一,巧妙地穿针引线连结各种关于 Kristina 的历史事实,用一个全方位成长的角度整合起来,把情欲启蒙、女性独立、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到启蒙运动的智识发展连结在一起!当然主轴还是个人的成长,所有的历史背景都从旁画龙点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65cdquVuMU
家庭背景:瓦萨王朝末代国王
瑞典史上的黄金时代“瑞典帝国”stormaktstiden 在 1611-1721 延续了一百多年,从武功鼎盛的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开始。老爸国王一直想要个儿子,但连生一子一女皆夭折,直到生出 Kristina 虽然是个女孩,却投射了满满的儿子期待,直接把 Kristina 当个男孩抚养长大,连继承头衔都给予“国王”。可惜老爸国王 1632 年战死, Kristina 继任就由总理大臣 Axel Oxenstierna 继续养大,还是当个男孩,文学科学政治军事骑射搏击无一不教。
http://i.imgur.com/NEd1j3x.jpg
在本片中,首先由瑞典女主角 Malin Buska完美地诠释了这个像男孩的女孩国王姿态。这位演员虽然姿色平平,就算在派对里遇到可能也没什么人会去搭讪,但只要让她动态演起戏来,就超有魅力!在本片中一路穿着劲装英姿焕发,对朝中几位年纪相仿的文武将领有豪爽的兄弟之情、对法国大使与哲学大师有热切的师生之情、对养育自己也管束自己的总理大臣有纠结的父子情仇、对自己的贴身女仆则如有羞怯的情窦初开。
http://i.imgur.com/bL3A9IE.png
这情窦混合著阳刚与阴柔,威严时如渴望美人心的王子,温柔时又娇怯地比少女还要细腻,往往令人忘记这到底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而 Kristina 平日听群臣报告的无拘无束姿态,往往翘脚在桌上或半坐半卧在窗台,完全就是 20-21 世纪的阳光型美女,但以 17 世纪来说就是个中性的 Tomboy,不论男生女生都爱呀!难怪让本片多位年轻将领争风吃醋,也难怪让 Malin Buska 得到一座蒙特娄影展最佳女主角。
http://i.imgur.com/0VMCX0O.png
政治背景:三十年战争
老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将瑞典由冷冽的北方小国翻身成为欧洲三大强权之一,靠的就是在 1618-1648 三十年战争中横扫神圣罗马帝国,俨然成为新教国家的领导者;虽然老国王自己于 1632 年吕岑会战中身亡,却开启了连续百年的瑞典帝国黄金时代。不过,这黄金时代是踏在神圣罗马帝国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的悲惨之上,到了 Kristina 时代该怎么解决呢?
http://i.imgur.com/dSNeoks.png
本片开头很快就以三十年战争末期,作为 1644 年时终于成年的 Kristina 性格描写之引子。对以总理大臣为首的瑞典贵族群臣们来说,继续战争把神圣罗马帝国蚕食鲸吞,最符合瑞典帝国的利益;不过 Kristina 成年掌权时的第一道政令就是诉求和平,并马上派出爱将弟兄们出使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准备以三十年战争领导者之姿商讨和平协议,才促成了 1648 年的《威斯特法利亚和约》,为现代国际协商的基础。
http://i.imgur.com/xbK7ViX.png
当然这个和平倡议,也让瑞典帝国的扩张缓慢下来。以本片聚焦在 Kristina 个人成长的视角下,则是透过这次和平倡议发现主和的女孩国王与主战的男性群臣有多么格格不入,一方面让国王的统治地位慢慢动摇,另一方面在本片中更强调国王的自觉慢慢苏醒。
http://i.imgur.com/BcJgxfZ.png
文化背景:中世纪瑞典、文艺复兴法国
自 1630 年参战以来,兵力最多战术最强战功最多的瑞典就是三十年战争的第一领导者,第二领导者则是国力更强的法国。历史上看三十年战争绝大多数都公认是个宗教战争,但也不尽然,属于天主教的法国跟着一群新教国家蹂躏神圣罗马帝国,其世俗利益就昭然若揭。无论如何,这个结盟为宗教上南辕北辙的瑞典和法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本片也描绘了很多 Kristina 与法国使节的互动,正如 Kristina 在片中所说的“瑞典赢得信仰、法国赢得土地”、以及总理大臣说的“法国提供财富、瑞典提供矿产”。
http://i.imgur.com/2aIJS1S.jpg
的确,在老国王手上迅速翻身成为大国的瑞典,其基底仍是个以农林渔矿等一级产业立足的中世纪国家,而且信仰了新教之后更是直挺挺地想就基于这些硬实力继续打天下。但 Kristina 对文明的法国非常好奇,渴望他们的文化生活与人文科学新知,从自己的成年礼大宴就率先把铁盘铁杯换成磁盘玻璃杯,正式把中世纪宫廷升级为近代宫廷,并宣告战争结束、追求和平,是时候打造瑞典为北方雅典了!
http://i.imgur.com/aTU4o9f.png
在本片中, Kristina 更是一直黏着法国大使问东问西,学来一堆新鲜有趣的法国美食与异国事物,每次都让如父亲一般的总理大臣七窍生烟。 Kristina 所专注的不再是三十年战争的攻城掠地,而在于将文化知识分享给全民,让这个“农夫、伐木工、矿工与士兵”组成的国家能够普及教育,奖励文化,从国民体质开始彻底改造。史实上的 Kristina 的确也广设图书馆、学校、剧院等文化设施,在上层则建立了更大规模的瑞典贵族社会;可惜瑞典历史往往把这些文化投资的“挥霍”视为财政崩坏的开始,俨然把瑞典帝国的崩坏给归咎在 Kristina 身上。
http://i.imgur.com/93eeTgL.png
宗教背景:天主教、新教、人文主义
史实中,瑞典在主导三十年战争和谈的同时,还搞两手策略,于 1648 这和约签订的前夕还再度进攻布拉格。这个“以战逼和”的争议在本片,则稍稍美化为 Kristina 对布拉格之文化艺术的崇仰,想从布拉格夺取一本神祕的“恶魔圣经”Codex Gigas。事实上这本巨型手抄本的确是瑞典的战利品之一,今日还展示在斯德哥尔摩国家图书馆,本片不过是把这场侵略战争稍稍美化为 Kristina 对知识的热爱罢了,而这热爱总是脱不开一点点离经叛道的“恶魔”。
在本片中,幼小的 Kristina 就开宗明义点出了对“恶魔”的好奇,身在新教路德派的瑞典接受正统皇家教育,马丁路德的禁欲主义随时弥漫在空气中,令小 Kristina 一直抱怨“路德把什么都当恶魔,连一只苍蝇也是”。于是长大的 Kristina 对恶魔、对苍蝇、对各种离经叛道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正如笛卡儿启发 Kristina 的怀疑论所说:“唯有研究各种最奇怪荒谬的事物,才能让我们摆脱对成见的盲目崇拜”。
http://i.imgur.com/f0qYnLv.png
史实中, Kristina 身为新教国王,的确有蠢蠢欲动的改宗欲望,在位期间挡下了不少路德派的高压宗教政策,自己个人则渐渐向天主教靠拢,最后甚至为了要改信天主教而自愿退位,远赴罗马,毕竟那时的罗马可是文艺复兴重镇,这里的天主教也许不免流于腐败,但至少比高压的新教路德派有生气多了,而且更愿意支持 Kristina 所珍视的文化建设。就这样,Kristina 于 28 岁退位后以“北方智慧女神”之姿在天主教世界(主要为罗马)投身了 35 年的文教艺术建设。
http://i.imgur.com/Ycz6Qem.png
在本片中, Kristina 虽然偏向天主教,但对天主教的腐败之批判也毫不留情,只是相较之下更向往还能容得下文化与知识启蒙的天主教社会(如法国与罗马)罢了。但真正吸引她的是第三条路,一条不以宗教选边站为依归、而回归人本的人文主义路线。这人文主义在天主教世界与新教世界都存在,譬如新教喀尔文派的荷兰出了格老秀斯 Hugo Grotius、天主教的法国也出了 Kristina 的偶像笛卡儿 René Descartes,这笛卡儿还不见容于法国而出走荷兰、最后更投身 Kristina 瑞典宫廷中。
http://i.imgur.com/bJHCilz.png
史实中,斯德哥尔摩宫廷的确是笛卡儿人生旅程最后一站,他来此当 Kristina 私人教师才两年就受北欧风寒而肺炎逝世,不过本片拍得很阴谋论,描绘法国与教廷如何透过笛卡儿想诱惑 Kristina 带整个瑞典改宗,笛卡儿不跟着玩这宗教战争游戏,就被天主教下毒谋杀!而敌对的新教发现了也惦惦不作声... 当然啦,反正没有证据,这阴谋论看看就好 XD
http://i.imgur.com/kyAyFbw.png
情欲启蒙:笛卡儿的理性主义
从男孩豪爽的成长背景、到倡议和平的政治理念、到普及知识教育的文化理念、到宗教斗争时代中的人文主义道路... 本片前 30 分钟很全面而连贯地描绘了 Kristina 身为国王的历史形象。而串起她这许多面向的理念之后,她的成长试炼则要放在本片的核心剧情:情欲启蒙。这“启蒙”,和笛卡儿身为启蒙运动远祖之一的理性主义理念,不可分割。
http://i.imgur.com/mVcQsxt.jpg
本片最争议的,应该就是把史家们仅仅怀疑却没有确实证据的同性恋八卦,给堂而皇之地搬上舞台正中央成为本片主轴,拍成一部 Kristina 与贴身女侍 Ebba Sparre苦恋的爱情电影。与导师笛卡儿的哲学对话,都很浅薄,描述的方式都很古老,都还只是笛卡儿对“心灵”独立于“物质”、“思考”独立于“感官”的最原初研究,而且都不是用论文的方式呈现,而是用女孩国王能听得懂的常人话语呈现,更像是国王的爱情顾问 XD 毕竟十几二十岁的女孩国王,最强烈的动机当然是爱情呀。
http://i.imgur.com/J4iDsiD.png
被当男孩养大的 Kristina 无疑是这中世纪瑞典的天之骄女,只有她有机会突破命定枷锁、尝试更多可能、进而从尝试当中倾听内心,相较之下她的爱人 Ebba Sparre就像一般压抑的新教社会女性,只知道“我们生来都各有位置,遵从上帝的意旨完成使命”。本片由笛卡儿的书信与口白,很素朴地道出了我们今日都习以为常的心智概念,但从他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演绎来看,我们完全可以体会这个今日的常识在当时有多离经叛道。
http://i.imgur.com/yIG8Vfv.png
在本片中,笛卡儿所归纳的人类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和悲哀”,就让 Kristina 一步步在 Ebba Sparre身上得到印证,从初见惊为天人、二见伸手展现绅士风度、渐渐每见一次就脸红心跳、到强势却羞怯的主动出击、到出双入对的喜悦、到不见容于世的愤恨、到两人爱情终于妥协于大结构的悲伤、最后平静的觉悟与放下...
http://i.imgur.com/MmwyIwr.png
一个个阶段,都有化身为爱情顾问的笛卡儿书信提点引导,让我们看看在这从来没有人思考过爱情的 17 世纪中,一个情窦初开却不知所措的 Tomboy 如何面对这些本能欲望、如何放下路德宗的禁欲枷锁释放它们、又如何用自主的理智思考慢慢驾驭。这对今人来说很理所当然,但那时可是宗教对抗非黑即白的时代,要从两个宗教的拉锯战中挣脱出来找到自我,对常人已不容易,对女孩国王更是困难重重。
http://i.imgur.com/KoUqF3y.png
皇家出柜:不只是性别认同
女同性恋的故事,往往或隐或显会拍到“出柜”这一步,不论是面对自己、面对家庭、面对社会、还是昭告世人,哪种程度都好。在本片,虽然技术上 Kristina 不是告诉别人性向而是东窗事发,但她随着电影进行到最后,还是要有个主动“出柜”的终极之举。
http://i.imgur.com/J8qjtYn.png
女孩国王故事的终极之举,当然就是史实里 1654 年的退位。这退位在史实上主要原因是她想改信天主教,次要原因则是因其文化政策被讥为“挥霍”而在政治压力下下台,不过本片给了更戏剧化的视觉呈现。在片头加冕日, Kristina 像个肖像画的典型女王一般端坐,穿着女王的优雅长袍行礼如仪让主教戴上皇冠(类似《冰雪奇缘》的 Elsa 那样);在片尾退位日,则不由主教动手,由自己脱下皇冠戴给继位的表哥,自信地走下阶梯脱下白色长袍,露出女性长袍下潇洒的男子劲装,翩然远去。
http://i.imgur.com/oJeadZ7.png
这场退位戏,不只展现自己的性别认同,更展现自己不见容于世的政治理念:在禁欲的新教瑞典要改信天主教、在战胜国瑞典要维系欧洲和平、在专注扩张的瑞典要推行文化建设、在性别角色分明的瑞典要当个 Tomboy ... 有太多太多的体制枷锁要她妥协, Kristina 虽不缨其锋还是要坚定发声,勇敢放下翩然离去,远方自有一片天空。史实的后来,不事大国政治的 Kristina 的确以罗马为基地投身文化建设,成为艺术赞助人成立阿卡迪亚学院,促进了 17 世纪到 19 世纪初无数的文化交流。
http://i.imgur.com/WfebrVH.png
本片虽是女性君王传记故事,却不是在讲《一代女皇》武则天或《年轻的维多利亚》这类文治武功鼎盛、传统政治历史眼光下的“明君”故事,事实上在瑞典史上对 Kristina 的评价并不高,甚至瑞典帝国的衰落还可以归咎到她的文化建设之上... 不过这就看历史书写的角度了。本片并不跟随开疆拓土的大国崛起历史,而将眼光缩小到一位另类国王的心路历程,并在这时代转换十字路口看见了感情的绽放、以及理性的萌芽。谁说这种心理建设不是重要的国家发展呢?只是 17 世纪的瑞典看不见,而今天的全球各国也未必重视罢了。
http://i.imgur.com/tGjpmOq.jpg
作者: tuhsiaofu (老虎桑)   2015-12-17 09:07:00
作者: leila (Lizzy)   2015-12-17 10:09:00
推好文!
作者: bluesky626 (飞跃蓝天)   2015-12-17 10:12:00
霸道女王爱上我!觉得国王又帅又美
作者: sparklingday (鼻岚)   2015-12-17 15:58:00
作者: azqsxw789   2015-12-17 19:48:00
推 觉得女主角很美,有独特的魅力
作者: plok1 (秋水)   2015-12-17 21:26:00
用"老"国王来称呼古斯塔夫真怪,它死的时候也才37岁.......
作者: Anth   2015-12-17 23:11:00
推超好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