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好莱坞结局(Hollywood Ending)

楼主: zamkao   2015-12-14 10:50:17
网志版:
http://blog.udn.com/linengreen/38763969
http://www.philomedium.com/blog/79400
[心结] 我不敢说真话。
电影从曲高和寡的落魄导演展开:
Val 是一位在七零、八零年代拿过奥斯卡的导演,如今却只能导演一些商业的商业电视广
告。起初,生活宽裕,每当他的构想和委托人不合,他可以潇洒的辞职不干。随着委托案
件减少,Val开始面临失业、入不敷出的窘境。
在生活压力即将压垮 Val 的当口,前妻 Ellie 向制片家男友推荐 Val 担任一部商业大
片的导演,报酬优渥。这时 Val 为了生计,放下原则,接下工作。没想到因为压力,竟
在电影开拍前夕得了“心因性盲”(psychogenic blindness)。
在经纪人好友的帮助下,Val 隐藏自己看不见的事实,在众人面前上演了一场假装耳聪目
明的大戏。
§ 谁是赢家 / 谁有权决定谁是赢家?
做为一位献身电影工业多年的导演、编剧,伍迪.艾伦回头通过电影《好莱坞结局》,拿
自己熟悉的娱乐文化,向观众提出一个不容逃避的问题:“你是否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品味
?”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让我想起 06 年,《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入围奥
斯卡八项大奖,典礼前,台湾媒体纷纷预测该片很有机会夺下最佳影片殊荣。颁奖结果出
炉后,部份网民对于最佳影片颁给另一部电影《冲击效应》(Crash)深感气愤,都说李
安拿最佳导演是安慰奖,是奖项分配的结果。
那时候 PTT 电影板有位网友撰了一篇短文,大意是:任奥斯卡评审的电影学会,他们的
品味向来一致,所谓“奥斯卡就是奥斯卡,不是柏林,也不是坎城或其他的电影奖”,奥
斯卡一直都是带有浓厚的商业、好莱坞色彩,大众取向,并且有一定的保守度。
金马奖也有金马奖一贯的取向与风格,在这里成功或失败,都不表示一部作品直接晋身影
史“影史经典”之列,或毁灭性的影像垃圾。
回过头看,假设 PTT 是一项电影奖,它的本质是什么?不就是让许多乡民可以在上面高
谈阔论,发泄情绪的颁奖台。里头有一道主流的政治氛围和意识型态,任何人都没办法要
求 PTT 变得近乎绝对完美的客观,这不现实,也没必要。
还有其他论坛,正如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电影奖(不谈高度,就谈取向)。
又好比诚品书店墙上那片排行榜,时间才能检证一部作品的本质,以周或月为频率变化一
次的排行榜,是否能检证一本书的价值?回过头来谈,一部电影假如吵两天就被遗忘,那
这部电影的价值大概也谨此而已。
回顾当年奥斯卡,入围佳片,甚至更多因故没有参加影展的电影,有多少人都看过呢?搞
不好看完之后,心中的首选既不是《断背山》,也不是《冲击效应》。
§ 国王 / 臣民
《好莱坞结局》,像是安徒生笔下《国王的新衣》现代讽刺版。
《国王的新衣》描述国王因为害怕承认自己的不聪明,所以明明知道自己身上一丝不挂,
仍然假装身穿骗子裁缝声称“只有聪明人才看得见”的华服出巡。国王身边的臣子与随从
,以及路上民众,有的畏惧国王手握生杀大权,有的不希望自己被归类为不聪明的人,都
不敢声张自己眼前所见的是一位赤身裸体的国王。
结果天真的孩子一语戳破谎言,点出国王的愚蠢。
伍迪.艾伦通过《好莱坞结局》重新诠释了国王的新衣,在他看来,愚蠢的不只是国王,
骗子也不仅限于裁缝。实际上,满城皆是骗子。
国王被欺骗,是因为他的虚荣心作祟,所以他不敢承认自己的愚昧,以至于宁愿冒着赤身
裸体的风险,还是大张旗鼓地游行。而身边那些同样因为虚荣,或是碍于国王权势的臣民
们,他们对国王说谎,同时也对自己说谎,他们都不是诚实的人,同是爱慕虚荣的人。
§ 比特币 / 纸币
然而,环视我们身处的社会,回想我们成长过程中,长辈们的谆谆教诲。试问《国王的新
衣》故事中那位孩子口中所说的就是真相?他真的戳破了国王的新衣?
在一个社会,如果绝大多数的人都相信胸大是美的、英式英语比美式英语好听,那极为少
数站在反对意见的人,他们认同的概念是呈现了主观的立场,还是客观的视角?
许多我们习以为常,被多数人认同的概念,对电影、对时尚或对那些被人们视为真理代名
词的权威,都具有某种同质性:“大众造就的产物”。
从事电影工作的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曾讽刺的形容大众文化的盲目性,
广告的效力取代了商品本身的真实价值,人们狂热的追逐时尚,而这股盲目追求的浪潮本
身又成了另一种商品,造就了奢侈品尽管具有不合理的价格,却有一群荒谬的信徒不问究
理的追捧著。
为什么我们要反过来认同少数人口中的概念,而不相信多数人认同的概念?好比在《国王
的新衣》故事里,国王对世人展现自然的胴体,相对希腊以来的裸体雕塑、绘画等作品之
美,会不会其实比各种人造的华服,更具有美的超越性?无论我们站在哪一个立场,我们
能否明了我们认为一个事物为美的原因,乃是因为我们发自内心的感同身受,还是受制于
他人的意见?我们是否在审美的过程中,真正做自己。
借用德波的概念,国王身上那件不存在的衣裳,是经由广告、宣传创造出来的“宗教狂热
”产物。对权力的服从,对自身虚荣心的臣服,是通过当权者(国王/电影工作者)与心
甘情愿的受压迫者(臣民/观众)对权力化身的“虚幻的共同体”(communauté
illusoire)的盲目信仰。盲目信仰,致使我们做了一个接着一个,言不由衷的审美判断

这件虚幻的衣裳,宛如数位时代被人们创造出来的比特币,做为电子货币,表面上具备各
国纸币流通、兑换的功用,但它的价值和背后的信用体系是虚幻的——没有黄金(如台币
对应台湾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或任何国家(如美金对应美国在国际间的信用担保,受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管理)的信用可做为担保——在人类的欲望与投机心理下,尽管随时可
能泡沫、倒闭,却依旧有人冒着极高的风险加以投资。然而,比特币就像任何一个网络游
戏里头的游戏币,随时可能因为游戏下架,不再具有功能,甚至消失。
那些吹捧比特币的人,如同那些为国王的新衣喝采的人,高喊“国王的新衣”存在,却没
有人真正能触摸到它。但这就是社会的有趣之处,有时面对的明明是虚幻的共同体,却乐
于承认其存在,只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笨蛋,或者高人一等或其他非脚踏实地的因素。
人们对权威与价值体系的盲信,反而使人远离的真相,同时远离了我们自身原初的判断。
§ 典型 / 非典型
Val 在失明的状态下拍完了电影,Ellie 的制片男友和其他人坐在萤幕前都看傻了眼,他
们看见一部不知所云的影像堆叠。果然,这部电影在美国一上映,便成为美国毒蛇评论家
笔下的垃圾,观众眼中的废弃物。
正当我们以为伍迪.艾伦又在陈腔滥调的讽刺好莱坞制片方过份追求商业利益,忽视电影
的美学内涵。电影立刻倒打一耙,Val 乱拍一通的电影,竟在法国评论家眼中成了充满意
义、手法新颖的世纪佳片。
看着 Val 从狗熊变英雄,好似风向一转,伍迪.艾伦貌把“艺术品味的盲从”利剑,无
情刺向高谈艺术美学阔论的法国电影圈。
若更退一步看,会发现若观众为结局感到满意——因为最后看到男女主角得到善终——为
他们高兴之际,其实形同落入一个最典型的“好莱坞结局”框架之中:主角威能,无论中
间剧情多么狗屁倒灶、逻辑不通,最后必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主角大获全胜。
§ 我的结局 / 你的结局
光靠骗子的嘴巴,无法创造出国王的新衣,是国王和众人的自我欺骗,造就这件“薄如蝉
翼”的华服存在。
或许伍迪.艾伦所要讽刺的既非好莱坞电影圈,亦非法国电影圈,而是那些看见国王露出
大肚腩,却睁眼说瞎话,鼓掌叫好的评论家和观众。
“明明不喜欢一部电影”或“明明不觉得这部电影像某位影评人说得那么好”,却为了显
示自己的品味同样不凡,或碍于朋友圈的多数意见,所以我们放弃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意见
,通过承认不存在的事物,我们欺骗了自己,远离了我们自己的本意。刚开始,我们会反
抗外人与社会强加的错误价值观,但当我们一次、两次让步,开始习惯指鹿为马的社会风
气,我们就无法真做我们自己。
电影播毕,我仿佛听见伍迪.艾伦吃吃的笑声,但我不敢跟别人说,我怕他们觉得我疯了

[解语] 说真话,并不因为真话必然高尚,但我们能在真话中见证自己昂然独立的勇气。
网志版:
http://blog.udn.com/linengreen/38763969
http://www.philomedium.com/blog/794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