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生》为何落金马 (雀雀)
金马奖于华语电影圈地位崇高,然因是台湾主办,故其得奖者国籍身分总会触动岛内人民
政治神经、引发议论。尽管金马52台湾靠大师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和中生代张作骥的
《醉‧生梦死》等作品在22个竞赛奖项中拿下12座金马,但《湾生回家》铩羽而归败给中
国纪录片《大同》一事还是在网络上引发论战,台人在情感寄托以及未看先判的激情之下
认为给《大同》这部中国禁片金马奖是种打压台湾人意识形态的伎俩,把《湾生》讲成为
政治不正确的壮烈牺牲品。
笔者有幸观赏过这次入围金马奖的全数作品。《湾生》以日人返乡寻亲的感性氛围取胜,
扭转了台湾党国教育下的国族认同,大卖三千万票房,多少也反映台人目前意识形态。这
样勇敢的大议题,也难怪能够在近年流行热血梦想、温馨泪水的台湾纪录片潮流中杀出、
成为入围金马纪录片的台湾代表。而《大同》也是大议题,借由跟拍前中国大同市长五年
的造城计划、拆迁10万住户的工程,探讨都市发展与居住正义的权衡与弊病。另一部入围
影片《我的诗篇》则用影像诗与精工剪辑炫化了中国工人困境与劳工权益问题,依然是国
际共同关注的大题。
无法呈现全面观点
对照台湾,近年社会运动蓬勃、贪官污吏也不曾少有。居住正义从文林苑争议到大埔事件
、南铁东移,工运从关厂工人连线到国道收费员抗争,还有反核四、美丽湾、媒体垄断、
食安风波等事件,事发时虽也有为数不少的影像纪实与专题报导,但大多篇幅过短、拍摄
策略呆板且视角与技术简陋,无法忠实呈现全面观点,顶多只能称作是新闻记录或组织宣
传,无法变成一部完整电影作品进而发挥深层的影响力。
追根究柢,精采的纪录片永远无法离开对土地、政治、社会、人性的关怀,但回头看看台
湾社运纪录片《太阳.不远》上映没热潮,连《太阳的孩子》将社会议题转换成软性题材
、容易入口的剧情片都徒然换来无法突破千万的票房结果下,你我又怎能期待台湾有创作
者或投资人愿意去拍更多有观点而质精的纪录片,来与对岸抗衡?
当大伙儿用键盘嚷嚷着不想将奖座颁给中国纪录片的同时,请扪心自问是否染上了强国的
玻璃心?要不,不如去关心台湾土地生活与周边社会政治,让“关注”的能量成为台湾纪
录片潜在市场,让更多在地议题能被投资与纪录创作,成为金马夺奖热门。
影评人
http://goo.gl/QDwv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