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aiwandiginews.com.tw/?p=4816
疗愈之旅《湾生回家》
一直觉得,生命中的许多事情并非偶然的,就像《湾生回家》这部纪录片诞生在卖座片《
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KANO》之后,当本土观众已由电影来理解了某一部分台
湾日据时代的历史后,《湾生回家》正好可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时出生于台湾的日本后
代们,对这块土地的感情与历史记忆,这群没有政治决策权,出生于台湾的湾生们,在日
本二次大战战败后被迫离开自己的出生地,当时依规定只能带着简单家当和一千元日币上
船,返乡后一切从零开始,有的回到日本反而遭到外人般的对待与歧视,也有湾生一辈子
隐藏身分,不愿揭开过往苦痛。但也正因为这些苦难时光的淬练,让他们知晓人世间分离
的痛苦、战争所带来的残酷,以至于能在历经了数十年后的今日,分享他们对于出生故乡
的爱。
而拍摄纪录片,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疗愈的过程,《湾生回家》的作者田中实加,中文名
陈宣儒,身为湾生后裔的她,为了理解奶奶的人生故事,从事湾生研究13年,出版《湾生
回家》获得热烈回响,不仅入选教育部历史辅充教材,这部由她所筹资拍摄的《湾生回家
》也同时入围了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所有同名的影像纪录片作品与文学纪录的书籍,最大不同之处,除了篇幅长度与细节的描
述之外,也在于影像纪录其实还是有某种程度的侷限,除了历史影像的资料,有时候状况
发生没拍到就过去了,另外也必须针对影像的特性,做受访人物的筛选,你必须征求受访
者的意愿,并找出能让对方敞开心房的交流方式,又得设法让他们习惯镜头,而不感觉到
有拍摄的干预。而文学笔录作品,你可以采用许多资料,也无须让被记录者曝光,所以大
多数纪录片作品,纪录的人事物,多是只有走得出阴霾的人或家庭,才愿意面对镜头受访
,而大部分愿意受访者都是幸运的人,因为他们拥有比他人更乐观开朗的性格,愿意记住
美善的时光,愿意爱着过去滋养过他们的土地,愿意面对问题进而穿越问题。
这群被记录的湾生与他们的家庭,所呈现出来的感觉很相似,虽然历经这么多苦难,但他
们却是很知福惜恩,不让生命的变异而改变他们初心,他们还是热烈的拥抱生命,感谢这
片成长土地对他们的滋养。这让人想起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宁娜》写的‘幸福的人家都
一样,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我们可以说《湾生回家》纪录了比较幸运的这群人,但
这并不表示被记录的主角们没有经历过这些战乱,而是他们消化这些困境的能力确实是较
高的,而这些人能够传递的爱与感动确实有助于启发他人,让别人能在生命中激发更多力
量而不致沉溺于某种悲伤情怀中,这也是我觉得影像作品更有别于文学纪录作品更能鼓舞
人心,因为你确确实实看到有人可以挥别痛苦,活出生命出来。
影片里可爱的富永胜爷爷能够幽默风趣的与他人谈笑风生,想流泪时便能尽兴地流泪,这
是人生中的至情至性。而家仓多惠子奶奶风采非凡,能在影片中展现出自己历经人生战乱
七十年后,从她过往记忆的诠释里,理解她从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最后到了见山爱山
的另一圆满境界,我们几乎没有看过哪一部电影里或哪个纪录片里,会有人在讲完一句话
后,说那是自己的遗言,然后还洋溢着幸福的灿烂笑容的。当然还有惦记着战乱时被母亲
留在台湾的片山青子(插管的阿嬷),这一家人替阿嬷寻找在大阪妈妈之墓的精采故事。
最后要再提的一点就是,其实观赏纪录片真的是一件非常值得让人感谢的一件事,许多优
秀的纪录片真的是花费作者许多时间与精力,去深入历史,深入人生,甚至用好几年的岁
月追踪与完成的,看一部好作品,就仿佛自己也经历过对方的故事,丰富了自己人生,并
且让自己能用更多不同的观点来看世界,也鼓励大家多多去戏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