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见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 - 没有出口的人生
图文完整版: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1203704
《欲见包法利夫人》是根据福楼拜经典名作《包法利夫人》所改编的作品,
描述年轻的Emma(蜜雅娃丝柯思卡)嫁给包法利医生(Henry Lloyd-Hughes
)后,离开家乡随夫住在法国乡间小镇上。但小镇生活平淡无聊,丈夫又不
解风情,心情郁闷的Emma开始靠着向镇上商人(Rhys Ifans)采购、或者发
展婚外情来排解寂寞......
电影开始没多久,就以一场更衣戏,用当时女性的服装,暗喻大多数女人的
处境──Emma那件绿色洋装与马甲是无法自己卸下的,若非女佣帮忙,就一
定得靠老公。丈夫掌握著女性身体欲望的钥匙,女性无法自己决定。那场戏
里,在老公帮她卸下衣服上密密麻麻的细绳后,伴随的就是一场男方有发泄
到、女方却只是等男方完事的性爱,再度强调了女体的“工具性”与“财产
性”。
Emma对人生的期待,与社会对她这样的女人的期待,有很大的落差。她的婚
姻是改变人生的唯一希望,当这个希望也落空之后,她不可能有正当的出路
可以弥补人生缺憾。包法利夫人不想一辈子压抑自己的情欲,也不想一成不
变地过完此生,但她无法离婚也无法经济独立、出去赚钱,剩下的选择也就
不多了。
更糟的是,Emma生命中没有任何人可以适时引导她、警告她。在修道院她学
到的是如何做个淑女、当个好妻子,其他时候她几乎没能接触到女性,出嫁
时她离开的是父亲,结婚后她遇到的是她老公与他的同事们(当然是男性)
,以及不怀好意的商人。唯一可以讲心事的女性,是她的女佣,但女佣的生
活更封闭、单调、无望,根本不知如何安慰Emma,更不知如何警告她。可以
说,只要Emma对人生有更多渴望,根本没有全身而退的机会。
不过,很可能是因为电影形式的关系,《欲见包法利夫人》没办法将社会情
况,以及包法利夫人的痛苦、无望、自毁欲给表达得够深刻,Emma很快就变
成了一个对老公无情、举债沈浸在锦衣玉食的女人。她需要有野心的丈夫,
需要能在都市执业的丈夫,当现实无法达到她的要求,她就以非常致命的方
式去实现梦想。或许编剧与导演也明白,难以在短时间刻画包法利夫人的心
境与其复杂性,因此试着让她少伤点人,例如原著里的女儿就被删掉了,但
这些做法的效果,不足以抵抗整部片的仓促感。
另外,我对本片纷杂的口音感到颇困扰。这是发生在法国发生的故事,理论
上全片都该法语发音,但我可接受为了国际市场而采用英语。只是,起码口
音应该要一致些吧?本片有法国腔英文,有英国腔英文,有美国腔英文,每
一场戏都令我分心不已,大家好像各从不同的地方与剧型而来,不像是会一
同出现在某个北法小镇的人们。
好在《欲见包法利夫人》还是有一些亮点可以弥补上述问题,尤其我必须强
调,片中女主角穿的服装实在非常美丽,赏心悦目之余,又可让观众欣赏学
习到当时法国服装的许多细节。
此外,蜜雅娃丝柯思卡的演技也很不错,虽然我认为她与她的小情夫Ezra
Miller两人选角并不够好,但娃丝柯思卡的演技弥补不少问题。她到接近片
尾一幕,与狠心商人商量债务问题时,演出非常精彩,她那时已经全然放弃
自己,只求能有方法抵掉债务,她眼神的空洞与自我放弃让人心痛不已。娃
丝柯思卡的角色很不讨喜,但在她诠释之下依旧能令人有一点同情,颇不简
单。
倒是有个选角非常有意思──影集《唐顿庄园》里的三小姐Lady Edith(
Laura Carmichael饰演),来这边当包法利家的女佣哩。
过去已经有很多导演试着把包法利夫人搬上大银幕,但大多数成果都不佳,
此次挑战的法国导演Sophie Barthes,是第一位尝试的女导演,可惜的是并
没有带来令人眼睛一亮的观点。或许有些文学作品实在不适合改编成电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