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进击的鼓手

楼主: XIMIX (天不从人愿)   2015-11-13 15:22:04
剧中一直强调,查理帕克之所以能够伟大,是因为被乔琼斯当头丢了面钹。
而这整部戏,也是在演佛烈契如何对安德鲁丢出另一面钹。一面只属于这对师生,
发出轰然巨响的无形之拔。而且这面无形之拔,所成就并拯救的不只一人。
故事的开头,是以成为一代鼓手为毕生志向的青涩小鲁,在学校演奏室单独练习时,
邂逅了闻声追寻不请自来,高深莫测的光头阿佛。
乍看之下,我觉得这样的破题设计太过巧合,但以这部戏的评价来看,不可能犯这种错。
而导演也很快解开了我的疑惑。原来阿佛三不五时就会神出鬼没,
躲在各练习室外听学生演奏,发现不错的免洗新血就抓去用。
接下来的剧情,是展现小鲁跟阿佛的个性。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与其说是变态,
不如说是偏激狂热,自我中心的固执怪咖。所以才能互相了解,也才会彼此憎恨。
小鲁跟阿佛相处时,两人就像在照子,会对自己令人生厌的缺点一览无遗。
差别仅在于小鲁还太嫩,不会与人相处将心比心,
阿佛则是多了成年人社会化后的奸诈虚伪。
这是个由竞争所构筑的世界。人际关系不好,不可能爬上高位,所以阿佛不但敢得罪人,
更懂该巴结人。阿佛可以傲慢无礼打断其他老师的教学闯入课堂,
也可以纡尊降贵对有个成功老爸的小女孩示好。
阿佛在一开始,也曾对小鲁示好。然后立即给小鲁一堂震撼教育,
让小鲁知道自己并不特别,也不突出,就只是半调子中的一个,随时可能被迫走人。
握有生杀大权的阿佛,随时可以使人备感殊荣,也可以令人万分羞辱。
他是学校里的王牌,更是乐团里的暴君。所有规矩、法则、道理、逻辑,他说了算。
以走音事件为例,阿佛一开始是追究走音,最后却把没走音的学生轰走。为什么?
很简单。潮男走音,已经让阿佛很不爽,但肥宅连自己没走音都不知道,
更让阿佛恼火暴怒。不知道自己做错的学生还有得救,不知道自己做对的学生就很难教。
阿佛砍掉肥宅之后气也消了,于是放过潮男。因为乐团演奏不是食神比赛,
不能一直把人踢走。何况踢了以后还是要补,换个新来的不见得比较好。
为什么阿佛会这么情绪化?除了个性,我觉得还有压力。如果用一句话形容阿佛,
我选择专注完美,近乎苛求。因为他的世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否则就会沦为二流。
这突显了名声所带来的悲哀。即使你已属一流,能睥睨同行,
依然要被更高处的眼光评判,就是听众。
为了成为并保持一流,阿佛必须不断逼迫自己,压榨别人。
有些一流,成为阿佛这样的人,为了避免沉没始终不肯放松,
有些一流,是阿佛自杀的学生,无力保持紧绷导致虚脱灭顶。
所以阿佛无法接受任何瑕疵。他深切明了若想出头,就必需燃烧生命,换取成绩。
迈向成功代价太大,必须付出所有,倾尽自我。最大的代价是即使义无反顾,
付出曾经拥有与未曾拥有的一切之后,仍有趋近于百分之百的机率失败。
然而所有怀抱梦想的追逐者依然愿意,并争先恐后为了微乎其微的可能性入场拼命。
或许阿佛并不同意,但我认为这些人即使殒落,终究美丽,或许落魄,却不狼狈。
穷究极致,是无法喘息的苦行之旅,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想要轻松,只能放弃。
这条没终点的不归路上,只存在两种人。
稀少如奇蹟的伟大赢家。以及多到数不清的无名输家。
天才也会失误。英雄也会失败。只有继续挣扎,咬牙战斗,浴血吞泪奋不顾身,
才有机会成为传说。
才能、运气、毅力、兴趣、热忱、奥援,缺一不可。
每个挑战者踏出第一步后,就只有幸存或淘汰两种选择。或者该说是被选择。
不想成为乏人问津甚至未被记录的蒙尘历史,就要学会品尝折磨,拥抱牺牲,
懂得享受痛并快乐着的清醒疯狂,
绝不能满足于卓越、优秀、杰出这些听起来还不错的词汇。
因为那些都不是顶尖,只是扼杀斗志的甜蜜毒药,会让人忘记并失去目标。
想爬上巅峰让众人景仰,就得先练出相应的肺活量。
GoodJob这句话,只适合走庸俗之路的平凡人。
政客商人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能用多狠的心去伤害别人。
勤练技艺者的求生之道,却往往取决于能用多狠的心来伤害自己。
所以每个佼佼者都值得最好的。
因为他们克服万难,赢了以人生为筹码的豪赌,而且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者时,
必须梭哈毕生累积的名望以定胜负。面对这样的人,如何能不尊敬。
离题了。言归正传。
阿佛的教学不适合人,因为他想打造的是神。苦海无涯,回头非岸。
唯一的救赎与解脱之道,就是在溺水前到达远在天边根本看不见的彼岸。
想要上岸,靠自己独力泅泳,几乎是天方夜谭。除了会耗尽体力,更可能迷失方向。
比较可靠的办法,是登上一条会自动导航的稳固大船。
阿佛的乐团就是这条船。一条能乘风破浪的船。而阿佛就是船长。
一个会把多余乘客毫不留情踹下海的船长。
因为阿佛知道,拖油瓶只会害所有人一起陪葬。
阿佛的思想很简单,世上不存在会烧毁顶级良材的烈焰,
因为真正的良材绝不会被烈焰烧毁。
所以无论多残酷严苛的训练要求,都不会摧毁下一个查理帕克。至于其他人,不重要。
反正不良品就是该剔除掉。
佛与魔只在一线之间。对撑不了的学生来说,阿佛这种老师,十足是毁人不倦的魔。
对挺得过的学生而言,阿佛这种教法,无异于渡其飞升的佛。
只是阿佛自己在遇到重大挫折之后,也自甘堕落走火入魔。
这点晚点再讲,先来谈某个未曾出现,却非常重要的隐藏角色。
就是阿佛自杀的得意门生。
这件事对阿佛绝对是重大打击。但伤的不是他的心,而是他的成就感。
这是阿佛最真情流露的两段之一。阿佛得知得意门生死了,
就像一个投注大量心血的顶尖创作者,失去了好不容易成功问世的代表作品。
这件事也点出了一个问题。有些赢家,并不是真的赢家。
因为他们在赢得胜利前就已输光一切,包括自己。
撑住或崩溃,从来就不是选择,而是考验。
不是那块料,就算硬熬过了百炼成钢的折磨被锻造成器,迟早也会从内部开始碎裂,
直到彻底瓦解。只是时间问题。只有最好的才能到达最远,不够好的总归会被淘汰。
无论被外界或是自己。
本片最热门的讨论话题,绝对是谁把乐谱干走。
我认为应该是mini me。借由列出所有可能的嫌犯人选,再用删去法一一排除。
阿佛、小鲁、学长鼓手、mini me、其他乐团成员、乐团外的人。
首先能排除其他乐团成员和乐团外的人,因为这样拍太没意思,有点小看了编剧跟导演。
小鲁完全不可能,从戏中表现就能知道,小鲁没机会动手脚,除非跟人串通。
问题是小鲁不可能事先知道学长鼓手会叫自己保管乐谱。
学长鼓手可能性也不大。就算是为了挖洞陷害小鲁,也没必要婊到自己。
何况当时即将演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阿佛更不可能。不然一开始不要把乐谱还给学长鼓手就好。
而且阿佛想把机会给小鲁的话,根本不用拐弯抹角搞花招,命令学长鼓手让位就好。
嫌疑最大的,我研判是mini me,因为被阿佛羞辱怀恨在心,偷偷报复想害阿佛丢脸,
没想到竟成全了小鲁。否则前面特别让mini me露面,只为了单独让阿佛骂两句意义不大。
拍电影每一秒都是烧钱,这种高水准的制作团队,对每个画面绝对是锱铢必较。
因为观众等于是在看钞票的消失过程。
更何况导演为了铺陈乐谱不见这个梗,用了好多时间呈现学长鼓手不会背谱。
例如学长鼓手之前很紧张的叫小鲁快点翻谱,以及后来自己坦承没有背谱。
所以导演绝对不会在这个梗的细节上草率,最多就是为了省时省钱用暗示而非明演。
而且别忘了,学长没有背谱,是连阿佛都知道的事。阿佛知道,就代表全乐团都知道。
因为学长如果想瞒,第一个一定是瞒阿佛,以免被当成次级品踢掉。
这个缺陷如果已经被阿佛知道,那别人知道也无所谓。
但乐团中唯一可能不知道这件事的,就是新加入的小鲁。
再加上对小鲁来说,要背谱根本是一种常识,绝对想不到学长鼓手会没背,
所以不可能想到用藏谱来挤上位。
接下来的另一转折,就是小鲁终于正式上位,却没多久又跌到谷底。
为什么在乐团练习时,阿佛要为了鼓手表现不对,就让整个乐团无限空等?
因为演奏的优劣,取决于节拍跟音准。而鼓能掌握节拍的灵魂。
鼓若跑调,其他乐器必定荒腔走板,导致整个演出一蹋糊涂。
阿佛的指挥风格就是不准出错,所以在大家一起磨合之前,势必得先让鼓声完美无瑕。
而且阿佛深信要让煤炭变成钻石,超乎想像的庞大压力就是不二途径。
经过学长鼓手、小鲁、学弟鼓手,三人一连串的轮番上阵飙速,小鲁终于脱颖而出,
获得阿佛肯定,也争取到露脸机会。但这部分我觉得有点不合理。
小鲁早就虚脱到不成人形,连手都趋近报废,
还能继续以同样的水准配合练习?我不相信。
不过在看这段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是伏笔,否则这么长的时间,
光用来表现小鲁惨烈的出头过程也太浪费了,肯定还有其他用途。
所以我猜想伏笔会在鼓棒上头。因为再强的鼓手,没有适合的鼓棒也无法发挥实力。
而鼓棒也确实成了伏笔。只是安排的方法和我所料不同。
剧情里的伏笔是:
小鲁前一晚被熬夜操到快死→表演前又自行拼命练习
(这段没演,但阿佛解散时有交代大家把握时间练习。照小鲁的个性一定是卯起来打。
当然是打鼓。)→小鲁搭乘去表演的巴士爆胎→小鲁租车但把鼓棒忘在租车公司→
小鲁赶到表演场地发现没鼓棒→小鲁开车回租车场拿鼓棒→
小鲁开车往表演场时发生车祸→跑步到表演场,因伤重表现失常。
老实说这段真的大大出乎我预料。因为爆胎和车祸都属于意外,而意外的巧合性太高。
虽然有造化弄人的讽刺感,但我没想到这部一直环环相扣紧密连结的精彩剧情,
会在重点处以巧合呈现。我喜欢也震撼,但不欣赏或佩服。而且有一点点遗憾。
我以为小鲁会顺利上台,然后在表演到精彩处时,长时间陪伴小鲁一起被虐的鼓棒,
终于因为过度使用被操断,碎片还伤到小鲁的手导致短期内无法演奏。
毕竟小鲁会自我修复,鼓棒不会。断掉的鼓棒也能象征小鲁的鼓手生涯被强制中断。
但无论如何,小鲁的失败不可或缺,因为要带出后面的所有剧情。
小鲁如果没被阿佛弄掉,也不可能帮助自杀学生的家长把阿佛弄掉。
小鲁搞砸了重要演出,也替阿佛开启了新视野。
原来惨败也不过如此。很痛苦,很难堪,但不会死。最多就是失去名声。
换句话说,如果已经失去名声,就不怕失败。
所以阿佛在失去工作,经历人生最大的挫折之后,便不把单一演奏的个案出包放在眼里,
宁愿用赔上乐团表演成果的方式,在重要的评审面前让小鲁出丑。
你毁了我的表演一次是吧?没关系,我就让你再毁一次。
只是这次你会比我毁得更加彻底,永无翻身之日。因为这些评审从不忘记。
阿佛最真情流露的另外一段,就是被学校开除去弹钢琴后,在爵士餐厅里和小鲁的对话。
阿佛虽然假装不知道是小鲁告密,但对教育的看法却是毫无隐藏。
阿佛从来不觉得自己残忍,因为那是逼人成材的必须部分。
他给学生的,是最纯粹浓烈的直接激励。只可惜绝大部分的学生无法坚持。
这段也又一次突显了小鲁太嫩。小鲁以为只要不承认,阿佛就不知道告密者是谁,
所以最后小鲁才会傻傻上钩。真的是好傻好天真。
仇人是谁这种事情,根本就无需确认,只要自己相信,心里认定是谁就算是谁。
而且阿佛虽然被很多人恨,但踢掉小鲁后就被开除,白痴也知道是谁干的。
一心只想复仇的阿佛过度气馁,又过度好强,于是自暴自弃堕入魔道,
竟然不惜利用宝贵的表演场合,故意搞砸重要的指挥工作,也要把握机会挖洞给小鲁跳。
这种选择对以前的阿佛而言,岂止是根本就不会考虑,而是完全不可能产生类似念头。
这代表阿佛已经舍弃了尊严还有骄傲,只剩下缺乏灵魂的经验与专业。
最终场的乐团演奏上,小鲁第一首曲就因为没有谱而像个小丑。
阿佛太清楚苦练不懈者的死穴罩门。越拼命累积出来的技巧,就越需要机会表现。
如果不能让人看见实力,身怀怎样的绝技都是徒劳。
曲终后,小鲁落寞下台,还得接受阿佛的奚落。
要离开场地的小鲁,在门口遇见了一直不离不弃,温馨支持的暖男老爸。
老爸没有多说什么,只用一个拥抱表达鼓励。
我爱你,不为什么,就因为我是你爸。所以不要忘记,你是我的儿子。
小鲁顿时无所畏惧,也找到了扭转乾坤的翻盘之道。
原来这个方法小鲁早就知道,而且一直都那么明显,那么简单,
也不断不断被阿佛反复强调,并不停不停被小鲁亲手实践。
就是继续。无论如何,都要继续。那怕手破了、没鼓棒、出车祸、被踢掉,都要继续。
曲终,人未散。因为接下来还有别首。每一首,都是小鲁倒背如流,
炉火纯青的苦练之作。所以小鲁抬头挺胸,昂首踏步回到舞台。真正的战斗,现在开始。
小鲁不顾他人,只专注于表现自己,甚至成功越俎代庖,窜位阿佛的指挥权。
阿佛一开始当然很干,想抢回职权。但他身为音乐人的本质终究未曾抹灭。
在激昂鼓声的刺激之下,阿佛身不由己受到吸引,不知不觉开始振作,找回灵魂。
最后的最后,阿佛的尊严与骄傲,被完全投入,并且进入神之领域的小鲁重新换醒。
阿佛帮小鲁把被打歪的拔扶好,挂著满足而陶醉的微笑,举起神之手开始抖动。
所有认识加藤鹰的观众都会知道,要高潮了。而结局只有音乐,尽在不言。
总评:编导演剪,无一不优。
作者: eric999 (eric999)   2015-11-13 15:52:00
个人短评:两个变态的彼此折磨。评价:普片。男主角就算了,光头只让我想到以前看的那种黑暗军教片里面那种折磨人为乐的士官长,他们整人的借口永远光明正大冠冕堂皇。里面其实有强调,踢你出局不在于你演奏的正不正确,而是心情刚好不爽想搞你而已。
作者: GarciaWu (Let's Go Yankees !)   2015-11-13 16:17:00
还蛮好看的, 但感觉真的是两个变态在对战 ...
作者: eric999 (eric999)   2015-11-13 16:22:00
所以有人被整到自杀,导演也讲,他也认为男主角以后会自杀。他们的梦只是用人生的一切,去追寻一个由光头漫无标准的定义,其实并不存在的完美而已。等他们醒来就自杀了。男主角其实已经开始舍弃爱情了。
作者: dixieland999 (迪西兰)   2015-11-13 16:38:00
这没有绝对答案。正向教育跟毁灭性的教育都有同样
作者: eric999 (eric999)   2015-11-13 16:45:00
这部不是摇滚教室啊。
作者: noul (~诺尔~)   2015-11-13 18:00:00
这部片就是洒狗血洒得漂亮啊 那有这么多有的没的
作者: BJme (逼杰米)   2015-11-13 18:17:00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作者: aizawafff (没有ID)   2015-11-13 19:35:00
一个小变态遇到大变态然后片尾一起高潮的故事。
作者: how8462 (howhow)   2015-11-13 22:08:00
看完觉得就是光头抖S遇上嫩肉抖M,最后抖M硬起来,光头也兴奋的故事
作者: spree8 (Enter Sandman)   2015-11-14 00:49:00
Were you rushing or were you dragging?
作者: sillymon (塑胶袋)   2015-11-14 08:38:00
这部片就不是教育片呀...是两个身分不同的艺术家追求卓越的过程 如果你跟那个打球的老哥一样 并不认为音乐有标准 音乐家有品味的话 当然只会看到表面上的行为而已
作者: inhis (dexter)   2015-11-15 22:23:00
评论得非常精彩。如果把这部片重点一直放在阿佛的变态教法和没人性,就会忽略小鲁正是和一般人不一样,能被激发出潜力,他的变态才真正带出了小鲁惊人的潜力与努力不懈,这两个角色缺一不可。能沉浸其中看懂趣味的人,真的血脉喷张而且看完会反思:我曾经为了什么而这么努力过吗?
作者: Aphrodite19   2015-11-16 01:14:00
漂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