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湾生”回谁家?

楼主: ally2012 (爱莉)   2015-11-09 23:58:33
※ [本文转录自 Gossiping 看板 #1MGC7uSV ]
作者: ally2012 (爱莉) 看板: Gossiping
标题: [新闻] “湾生”回谁家?
时间: Mon Nov 9 23:55:33 2015
1.媒体来源:YAHOO新闻/公民行动影音纪录数据库 2015年11月8日
2.完整新闻标题:“湾生”回谁家?
3.完整新闻内文:
文/张立本
最晚,“湾生”也终止于一九四五年。跨越这么长的时间,跟着在台湾的湾生、在日本的
湾生,或寻找日本的祖亲,或追溯在台湾点滴,无疑是困难的。也许因为年岁感、沧海桑
田,主角必然心情激动,联带着观者也感动起来。好不容易循着记忆找到老友的家,对方
刚过世,怎么不悲恸?
关于人与人的关系的、回忆的纪录片,无疑易于赚人眼泪。《湾生回家》的节奏把我的情
绪也卷进去了,非常感谢。然而,老人与眼泪总是太尖锐的武器,我心里这么提醒自己。
好在片中也有笑。“有时候我还以为他其实是台湾人”松本洽盛先生的女儿笑着说。松本
洽盛也因为战后没有立即返回,从而学会了“中华民国国歌”。还有说台语说得七零八落
的富永胜先生,这些真真实实的片段,都让我感觉“啊!原来是这样啊!”
这些老人非常重要,他们展示了“人民”在巨大生存阴影中的复杂性。如片中提到,“很
多人去台湾,与国家政策无关,而是自己去的”,因而表现殊异的情感。片中也多处展示
了“偶然性”,竟然“因为失恋而离家出走,就到了台湾”这么生活的理由都有。
我们也见到片山清子被送为童养媳,就不仅显示“日本人”的内部差异性,也挑战“殖民
-被殖民”的粗糙二分。日本人当然也有穷苦人,只身来台的女性、男性,为开垦自己的
命运。还有单纯为了母亲的坟墓而留下来的人。人民之间当然有另外的联系方式,这“另
一种关系”,才使得杨逵《送报伕》里的故事,或小林多喜二《蟹工船》,是可能的。
更令人触动的,或许是老地方的人民仍能或熟或稀疏地说著“日文”,配上熟悉的脸庞,
情愫更浓。富永胜靠脸型认出老友的儿子,毫无疑问的情感真实。谁,接触自己曾经熟悉
的事物时能不感动?尤其战后,几乎以“赶回去”的方式离开,强制抛弃了熟悉的人、地
、甚至宠物?家仓多惠子们,都记得。家仓多惠子说与弟弟在甲板上唱歌,直到台湾从地
平线上消失,然而此时配合著的动画,却是船只从海平面消失,要说被海吞噬也好,从此
永隔。
但另一面,也许因为“湾生”代表着血统的不纯正,也许如富永胜“日文发音很奇怪”这
种非常明显的源由,使得湾生遭受歧视。是否是歧视反差了对“台”的热爱?我觉得有待
探索。但清楚的是,当他们回到台湾,脑海里曾经的、战前的宁静、祥和,统统涌了回来
。即使人事已非,空间变异。
可是为什么,日本人能够飘洋过海来?片中也提到了,因为“日俄战争”之后,日本经济
衰退,所以很多人出外寻找机会。但更因为此时的日本政令宣导片中“没有说这是殖民地
,都说这是日本群岛最南端的大岛”,台湾就是日本。这完全凸显了日本的侵略者姿态一
面。为什么能来?因为战争。“湾生”的存在证实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真实性──然而
台湾自己竟然还中性称之为“日治”。
最令我动容的即在此,湾生老人们、或如松本洽盛的女儿,清楚知道必须清理“日本战争
责任”。同样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优雅的家仓多惠子,她说了两段话,其一,她事后知道
,原来台湾同学成绩如此之所以优异,是因为“要努力读书,不要被日本人看不起。而日
本人无论成绩如何,都可以入学”,她知道了非常惊讶,其二,她提到在海边挖洞,若有
战车登陆,女学生也得躲在洞里面把战车炸掉,“但是这样我也会死。这种思想控管,就
是战争的可怕”直到返回日本,家仓多惠子才开始反省自己受到的影响。
湾生之口、记忆,证实了日本殖民侵略性,证实了意识形态操纵的全面性。即使是湾生二
代,也提出“希望日本以后不要再做一样的事”这种看法。在这个议题上,我同时觉得好
可惜,台湾人竟然只会说“公道的看,日本完成台湾基础建设”这种我们于事后建构出来
的话语。
湾生的反思,不得不令台湾人感觉惭愧!而且可能揭开更深的错位。家仓多惠子觉得“台
湾人都很好”;然而湾生们对台湾的情感,可否与战后六十年来,由“美国日本经济支配
”促成的“新皇民化”式的“亲日”,放在同一平面呢?湾生们的出现,是因为军国主义
,湾生们反省军国主义,但台湾“亲日”中有一部分人却兴奋著日本军国主义复苏。
不只“湾生”,早在一九八九年五月号《人间》杂志,就前往中国东北,或往菲律宾等前
日本侵略地,访查“望乡弃民”,这些日本人或自愿,或被迫,留在了“前殖民地”。所
谓“自愿”同样是以战争为前提的后果。如果台湾人的日本情感要能与“湾生”的台湾情
感对话,如果要通过湾生证实“台湾人”与“日本人”之所以情感深厚的一个侧面,岂能
不反省军国主义?尤其当湾生都知道这段深涉自身身世的历史的阴暗面。
战争结束后的日本当权者,通过他们对人民的遗弃,才使权力差异厘清了。遗弃,在某些
时候是令人痛苦的,尤其这涉及到人们不能确认自身。李幸蓉就为了协助寻找外婆的妈妈
片山千岁的墓,以解片山清子终生以为自己被“遗弃”的痛苦。此“解”自然也是台湾女
孩自身的解脱。
不晓得纪录片拍摄时的实际提问是什么?为何日裔老人们(湾生)都能侃侃而谈?但我想
,一群本来对“祖国日本”毫无概念的人们,从长辈口中听到陌生的祖国的样貌,繁荣、
富庶的“大日本”,但实际见到的却是满目疮痍、破败、火烧,应该不得不认真思索“日
本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何日本会变成这样的国家”?战后巨大的创伤,激起了
巨大的反思。
但台湾人的反思在那里呢?可以在那里呢?这部纪录片,在我看来,隐隐地呈现了战争遗
祸。但是导演没有刻意模塑这样的批判视角,最终回到了比较人道的、人文的角度,让湾
生凸显各自个性中“身为人”的心胸,让我们见到日本老人(湾生)的内在面。战争是全
面的,但是人在活着的时候的抉择却各有拿捏。
可是《湾生回家》究竟回了哪儿?岂是日本殖民地的台湾吗?我并不感觉湾生们这样想。
但是看片的台湾人怎么想呢?湾生的“记忆”能与台湾的“现实”对话吗?战后逾半世纪
,在美国的太平洋战略下,形成具有政治经济阶层性、依赖的“美日台”关系,从而产生
如今台湾的“亲日”。湾生能不能提供我们“另一种台日友好”的视野?
弹珠汽水,和“原住民朋友邀请躲去山里面”的回忆,如果不能帮我们展开疑问、撼动习
以为常的情愫,则可能反成为太沈重的浪漫。
修订于观影后2015.11.06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goo.gl/mfBzww
5.备注:
※ 一个人一天只能张贴一则新闻,被删或自删也算额度内,超贴者劣文,请注意s
作者: xzcb2008 (非常森77牛)   2014-11-09 23:56:00
支那人都叫我们湾湾
作者: Brad255 (曾经)   2014-11-09 23:56:00
这篇真的了解这部电影内含吗= =
作者: arrwin (干麻那么认真啊?需要吗?)   2015-11-10 00:20:00
最后一段???是想要表现前面都白看了吗
作者: Elende (皮皮犬)   2015-11-10 00:31:00
这篇就是偷渡反日思维啊…
作者: simon5566 (桃园彭于晏)   2015-11-10 00:32:00
yahoo就偏中
作者: mr680224   2015-11-10 00:38:00
其实不用扯到军国主义,就提七脚川事件,说出湾生移民的另一面是阿美族受到被驱赶和分散
作者: twen215 (橘宝)   2015-11-10 02:59:00
好好的一部电影 硬要扯到政治什么的真得很烦
作者: Jett (闲闲的人..)   2015-11-10 03:09:00
五十年就是半世纪了,光是活个二十年就已经是在地认同了,史实的东西还可以写成这样扭曲真的很不简单!
作者: maverick01 (秋天童话)   2015-11-10 10:06:00
XDDDDD 蛮 面白以
作者: yua123 (二手书,CD出清)   2015-11-10 10:22:00
希望原po不要那么以政治去思考。其实现在也很多大陆开放后去大陆工作的人,在大陆结婚生子,对他们的小孩到底是台湾人还是大陆人?那些第二代反而大陆才是故乡
作者: farmoos (farmoos)   2015-11-10 11:23:00
萤火虫之墓是军国主义
作者: alex514103 (增一盒)   2015-11-10 13:11:00
以后如果有《滞台支那人回家》我也会欢迎的
作者: goldjade (抽著大雪茄)   2015-11-10 14:02:00
什么烂文章 日本建设难道是假的吗?
作者: godblesssam (I believe~!)   2015-11-10 15:23:00
缅甸华侨比找个感动辛酸太多了那才是我们的故事这个
作者: shiriri (CG屁屁妹)   2015-11-10 16:44:00
外省人观点
作者: dannymon   2015-11-10 21:42:00
到底有没有看懂?
作者: canasa (cairo)   2015-11-11 23:26:00
只好给嘘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