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金马影展《路边野餐》时空旅人的生命难题

楼主: crazyfool25 (非主流中的非典型)   2015-11-09 18:41:25
完整图文版详见:http://crazyfool25.pixnet.net/blog/post/310569714
影片资讯:
国家:中国 / 年份:2015 / 片长:110 分
导演:毕赣
壹、初生之犊生猛如虎:毕赣大胆引人恍惚梦游
《路边野餐》的故事雏形,是黔东南凯里市的小镇医师陈升,以“寻找”为任务而开启的
公路电影。为了找回被同父异母弟弟老歪所遗弃的侄儿卫卫,为了将诊所女同事赵医师的
信物,转交给文革时期的老情人,陈升挥别凯里,坐着摩托车漫游于云雾缭绕、地貌奇崛
的山壑中,也搭乘火车,明案交错地穿越数个幽冥隧道,行经奇幻的荡麦村落,终向目的
地镇远小城前去,数段似梦似幻的曲折旅程,于焉开展。
旅途中,陈升遇见了一心以女孩洋洋的身影为去向的神祕大男孩。大男孩在追逐窈窕淑女
之余,也对旅人陈升伸出援手,驾着挡车,载着陈升驶入朦胧大雾,一路兴致高昂地分享
秘诀,教陈升如何制伏潜藏在黔东南暗处的野人。岂料,大男孩最后在自我介绍时,居然
自称卫卫!究竟陈升临行前,仍是幼童的卫卫,怎会瞬间长成青年样?幼时惧怕野人的卫
卫,现下怎么能谈笑风生教起陈升力克野人的妙招?此卫卫是否系彼卫卫?种种玄妙,教
人目眩神迷,难辨虚实。
“为了寻找你/我搬进鸟的眼睛/经常盯着路过的风”
另有诗人身分的陈升,低吟着他在此趟“寻找”之旅,犹如盘空之鸟,临风紧瞅沿路线索
的心境,只是,风起云动,仍穿不透迷茫之雾和内心纠葛。最后,陈升虽抵达目的地镇远
,在朋友花和尚的带领下,到了卫卫的学校,只是,导演无意设谜自不解谜,画面仅停留
在陈升拿起望远镜,向校园看去,而未呈现镜中成相。卫卫到底下落何处?青年卫卫和花
和尚指引的卫卫,何一景致为真?真相依然飘散于黔东南的五里雾中,不得而知。
《路边野餐》的剧情和技法不止于此,尚夹杂着少数民族风情、爱情、死亡、乡野奇谭、
诗词、流行歌曲等元素,亮眼现身、各异其趣,却偏偏精灵似的,予以剧情留白之美,直
教观影者与陈升同置梦游情境,不知不觉地舍弃了观影时,惯有的故事性逻辑推衍(实也
无从运作)。即便全剧终,心仍被困在黔东南的陌生小城,欲走还留,后劲久久不能散去。
正因观影经历如此绝妙,我自然好奇著无法望文生义的《路边野餐》电影题名,有无藏有
玄机?从文本脉络以观,《路边野餐》首出现在1960年代苏联作家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科
幻小说书名,伊时,小说虽普遍被给予平庸之评价,却幸获导演塔可夫斯基的注意,翻拍
成电影《潜行者》,并在数年之后,苦了电影系大一时的毕赣。
导演毕赣回忆道,甫观《潜行者》时,忍不住惊呼:“这电影是什么鬼啊?”无能咀嚼完
整部晦涩之作。可这种半途而废的困顿,却成了心魔,每当他要看其他电影时,就会想起
还有《潜行者》这个大魔王的关卡未解,只好搔搔头继续挑战,花了老长一段时间终克其
功,嗣后,发现自己对于电影好像慢慢开窍。
我猜想,有过上述观影经验的毕赣,必然不会以“让观影者看懂”,当作构思作品的要务
,也不觉得观影者处于懵懵懂懂中,有何不妥。《路边野餐》既是毕赣初试啼声的长片处
女秀,采用曾令他吃尽苦头,复又苦尽甘来的甜蜜渊薮《路边野餐》为名,无疑让这部片
鲜明标志着毕赣的个人色彩,率性生猛地向世界宣示:“这是我毕赣独有的电影语言,请
和陈升一起神游我的老家黔东南吧!”
初生之犊不仅不畏虎,还猛于虎,《路边野餐》必然会成为我心中,论创作发想、作品企
图和技法,均不愧为竞逐金马影展奈派克奖及最佳新导演奖项的秀异劲旅。
贰、当空间和时序模糊,回忆是活着的唯一证明
《路边野餐》非主流、非直观线性的叙事模式、匠心独具长达40分钟的长镜头漫游视角,
加上时而雾濛濛人间,时而悠蓝水下的场景,再辅以段落间,陈升操著苗族口音低喃著现
代诗,必然会形成一种飘忽迷离的氛围,或多或少使观影者对剧情走向,留下些许问号。
可神奇地是,整部片看下来,即便有种神游太虚的空灵飘然感,却丝毫不觉倦怠。随着陈
升的“寻找”脚步,陈升对母亲、妻子、卫卫的思念,诊所女医对旧情人的牵挂,种种回
忆所交织出的人际网络,一点一滴地涓流入观影者之心。陈升再不是过目即忘的寻常素人
脸孔,《路边野餐》也不自溺于灵性诗句与镜头,人之情感羁绊,是诡异魔幻时空中,陈
升摆脱游魂之姿,鲜明存在的证明,亦是观影者感同身受,逐步领略、感动之缘由。
那怕我有一度怀疑:陈升母亲的蓝绣花鞋缓缓沉入水里的画面,是否暗喻著陈升不幸命丧
于崎岖路途中?而亡妻张夕、卫卫不合常理的现身方式,是否为陈升遁入冥境后的重逢?
这些问题,在与陈升有羁绊之人不断出现时,似乎不那么重要了:陈升生理之存亡,无碍
其灵魂被回忆给填充、立体化的厚实存在感。
观影中,我有几次想起起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里,终年如幽魂,困在阴暗、密不通
风斗室,饱尝失眠之苦,絮絮滔滔地阅读、书写与回忆的主人翁马歇尔。陈升某方面来说
就是马歇尔,游走于虚实的意识间,看似前行,实则频频顾盼回眸,以重现曾有的幸福、
不舍对爱之追逐,圆满自身存在的意义。在回忆被召回的瞬间,陈升与马歇尔都被包融进
时间的流动长河内,成立了列维纳斯所谓“一个存在者的开始”,也成是古希腊人所称的
“面向过去并用记忆的人”(phronimoi),这样的人,在古希腊人眼中,才是富含哲理
,并扎实立于当下之人。
旅人陈升看似身向未来的前行者,实则,紊乱时空中所出现的故人片段,无一不是证实,
拾遗、重温过往的回忆,才是陈升所要的幸福。
例如:住家旁瀑布的磅礡水声,将世界喧闹隔绝于外,陈升与张夕毋庸多言,眼中只有彼
此,温柔搭肩搂腰共舞。又例如:张夕帮陈升洗完头后,拉着她听苗族乐团演出,并以呕
哑失准的歌喉,放声对张夕唱起《小茉莉》的真诚情感……这些鬼魅般涌现的情感互动,
才是片中最有血有肉所存在着(或存在过)的“真实”。
陈升与张夕的回忆,乃至于情感“再现”、“再制”,当真发生于现实?还是陈升在面向
过去时,自个儿添了些当初未有的浪漫成份?(或许陈升年少轻狂,从没轻抚著张夕,在
瀑布的见证下翩然起舞,更没有深情高歌著“请不要把我忘记”的《小茉莉》),这些质
疑,无庸多加揣想了,毕竟,不论是何种情况,细想下去都教人鼻酸:“前者见证了人生
美好的亡佚、再不可得;后者则展现了人在面对不可逆的遗憾时,置身虚幻梦境里,仅管
在怎么无力,也拼命想着要扭转、改变回忆的一往情深。”
叁、家乡提供梦田,以诗招魂,再以歌模糊疆界
《路边野餐》汇集著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缘俱足,在亚洲影坛新浪里,投入巨石,激起沛然
莫之能御的壮阔气势。导演毕赣老家贵州广为人知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
两银”特征,看似创作劣势,实却提供了滋养梦想的沃田。时常阴雨浓雾,高耸沟壑地势
的自然条件,无巧不巧地成为任令陈升横穿梦境与现实的绝妙场景。拍摄资源困窘的团队
,靠着亲友跨刀演出,还有直接取材于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态样,构筑出《路边野餐》的
边陲风味,一切虽非有意量身打造的素材,却与电影本身极其合拍。若由训练有素的专业
演员担纲任一主角,又或捧著资金打造出人工场景,绝对会失却《路边野餐》的生猛野性
《路边野餐》只有贵州长大的毕赣拍得出来,也只有贵州的山水,才能造就《路边野餐》
的奇幻魔力!一般咸见电影团队因困囿于既有资源,只好裁剪作品以因应现实条件,这现
象是人在江湖中的不得不然。难得一见客观创作资源并非先天限制,反倒与电影肌理斗榫
合缝,水乳交融,浑然天成。这种神恩,浩荡洒落在《路边野餐》,让这部片构造清丽有
余韵之余,闪闪发光。
此外,本片借由诗人陈升之口,行进之间,嵌插导演毕赣的诗作,亦是一大特色。起先,
我机械性操练著平日惯习,诗歌吟朗时,我便顺手摘录要句,试图架构诗作与剧情起落间
的对应关系,可这样的工事,运作未久,就旋即宣告停摆。
诗,本是将人生的直白,取其意境,揉入丰厚隐喻,再以精炼文字呈现的高度技法,在本
片诗句出现频率和句数都属可观时,步步拘泥于即刻抄写或生硬解读,反无助于情境之进
入。当我主客易位,轻搁笔墨时,辽阔意境悄然浮现:毕赣的诗句使用,“形式上”像是
提纲挈领地,带领观众理出剧情逻辑,但“实然上”,若抛开拘束,观看视角顺应感官直
觉,循着陈升的步伐,轻缓迷茫放松漫游,反能在无意间灵光一闪,当下领悟出能呼应电
影走向的精巧诗句。
《路边野餐》的诗词选用,兴许不乏创作者(即毕赣)欲对世人彰显才情、获取认同的人
性,这样的小小任性与自信,发挥了一定程度的魔力。陈升带有异族口音、非主流华语腔
调的呢喃,不若一般电影旁白,多系用于推展或解说剧情,倒像异度空间的苗族芦笛声,
引人不知不觉步上太虚之境。同时,隔了几幕便会浮现的朗朗诗声,也提醒著观影者保持
适度清醒,莫失却心智地,陷入不知终点何在的长镜头幻境。贯穿于全剧的诗词,既是勾
人入梦的引信,也是引导梦游者适度去思索、理解剧情的警钟,目眩神迷又清冷理性,矛
盾功效中,更见朦胧不可得的美感。
不确定毕赣在诗句的安排上,是否本有默认上述奇巧?“没有音乐/ 就退化了耳朵”,没
有勉强地紧贴萤幕诗词文字,就舒缓了视觉,让想像力掌权,勇于割舍眼前诱人迷障,换
得的礼赞,将是更加接近谬思灵动的海阔天空。
电影场景里的老派国语流行乐,亦可作此解。
无消深入探究《浪人情歌》、《世界第一等》、《伤心太平洋》、《坚固柔情》等歌曲的
象征意涵,这些汎大众的亲民乐声,可以适时地“转虚为实”,诱人偷偷轻声同唱和。然
而,在深遂海峡与层峦高山阻绝下,相隔千万里远的黔东南神秘小镇,怎会缭绕着台湾十
几二十年前的流行歌?这些曾占据海峡另一岸时尚潮流的复古乐音,反而带有幽冥意味,
再度打乱时空,把观影者转向,朝着过往,陷入时空迷障。
诚然,电影里的文本安插,不会全然仅在“意境打造”上发挥效果。横亘全剧,直至片尾
仍悠然高唱的《告别》,是梦境终点,在南柯一梦醒来后,重击人心,逼出眼眶积聚已久
之泪。
凯里诊所女医随身抱着古老收音机,里头永远放著老情人给她的卡带,重复播诵李泰祥‧
唐晓诗的《告别》:“我醉了/我的爱人 /在你灯火辉煌的眼里/多想啊 /就这样沉沉地睡
去 /泪流到梦里 /醒了不再想起 /在曾经同向的航行后 /你的归你 /我的归我”
“没有卫卫,哪里像个家?”的亲情、“小茉莉,请不要把我忘记;太阳出来了,我会来
探望妳”的亏欠与我执、“谁先离开,就先送谁衣服”的诀别……诸般人世挚情,在曾经
同向的航行后,终究是你的归你,我的归我。
歌词浅显易懂的流行歌,是《路边野餐》最为酖美的注解。
肆、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诗歌,醉人有之,催人告别亦有之,以回忆的存在打造真实,以回忆的逝去点出空虚,
《路边野餐》的呓语,以及人世的幸福情爱,是真实是虚幻?犹令人费解。
片中最先出现的《金刚经》字卡,似乎要点破一切虚无,叫人明心见性:“如来说诸心
,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
得。”众生心一切虚妄,过去、现在、未来之心皆不可操之在手,万物起起灭灭,从空而
有,由有归空,放下辩证事理的我执,抛开意欲永恒拥有的贪嗔痴,便能立地成佛,本立
而道生。
《路边野餐》试图为人世间的痴缠眷恋,提供一种解,却不以指导者的高姿态,传达唯一
处世价值。
搭上火车,穿过云雾,穿过时空隧道,也是一种解吧。
传说中的野人,蛰伏于暗处,所见者几稀,却世世代代活在乡里间。而不舍旧情,流浪在
虚幻的荡麦小城里,勇敢唱出情歌《小茉莉》,就算活得不切实际,也将不枉人生一遭。
纵然身子是朝向前去,只要心仍面对过去,珍重情爱,亦能成就一种传说:痴迷者,就是
传说中的野人!
伍、《Kaili Blues》凯里的悠悠蓝调
最后,不得不提,《路边野餐》的英文片名取得真好。
《Kaili Blues》,凯里小人物的忧郁,凯里小人物的蓝调,像美国甫立国时,从非洲运
来的大量黑奴,只能在宗教和音乐中,寻求慰藉与救赎。凯里的小人物,在体验失去情爱
之深刻苦痛后,以诗作,以收音机里的歌曲《告别》,穿梭于过往与当下,抒发生命的忧
郁,也不断地演算著“我爱,故我存在”的人生证明题。
要以佛说偈语证明生之意义,还是要秉持执念,回头追寻,人生实难,不妨轻哼著凯里的
蓝调,各自上路,寻找自个儿的出路吧……
作者: slippera (slipper)   2015-11-09 22:06:00
今天刚看完 真是好看 影评也好认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