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版: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372777937
(手机排版抱歉)
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影评人雀雀用了一段话描述了这部电影,“从《九降风》和年少纯然的
爱情与梦想告别,至《星空》与青春的惆怅告别,到了《 百日告别》(Zinnia Flower)
最艰难的一场与挚爱告别仪式,都是他回头意欲好好说一声再见的温柔。”,她说,这是
导演林书宇告别三部曲,多么恰如其分,多么令人惆怅。(节自:雀雀看电影)
对于林书宇导演,我仅看过《九降风》,看完了《百日告别》后,我想找个时间好好的欣
赏三部曲中的《星空》,看看是否会如同其他二部曲一样,充满感伤。
我喜欢电影每个片段,光线、色调等等都采用着冷色系去处理画面感,镜头下的每个画面
都非常有质感,不过分添加其他色彩,而让整部电影光就画面就给人一片宁静的氛围,很
美。
《百日告别》用着双主线,心敏与育伟,交替著进行,步调缓慢而又沉痛著前进,从丧失
挚爱之人的痛、办丧礼的痛、无法接受事实的痛、睹物思人的痛、重新振作的痛、接受以
后告别的痛,慢慢地、慢慢地,痛醒我们,痛醒观众,痛醒心敏与育伟。
“做七”是东亚国家特有的丧殡习俗,特别对于台湾传统社会来说,举办丧礼是件非常重
要且必须隆重的事情,尤其以“头七”最为重要,其实不只头七,举凡做七里头的所有祭
祀时机,五七、七七、百日或者其他电影中并未呈现出来的日子,都是必须选定好时机,
挑选良辰吉时才能举行,做完完整一套,才能真正让往生者离开人世,重新投胎。
记得当年阿嬷刚过世的时候,丧礼办的是否隆重我不晓得,却依稀记得许多亲戚都到场,
不是穿着印象中该有的黑色西装,而是穿着我没有看过的服饰,头戴用着类似麻的材质做
成的东西,上网查了一下,如果我的印象无误,那么这种服饰的正确名称应该叫做“衰”
,而依辈分不同又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现场还请来舞团表演,详情我已
经记不得了,只记得最后阿嬷的女儿们轮流一路哭着,就这样跪着到房子内,而丧礼的这
段时间许多亲戚彼此互相告诫、叮咛务必要遵守所有规定,不能剪头发、剪指甲等等,那
是我第一次参加丧礼,难受而又深感震撼。
我分不清每个到达现场的人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哭,至少我没有,但是心却很难受,每个人
表达伤心欲绝的形式不同,有人会痛哭失声,有人会无声流泪,有人不会表现在脸上,却
会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喝酒浇愁,或多或少也跟“自己跟往生者的连结性强弱”有关吧,对
我来说,我们家跟其他阿嬷的子女不同,自幼我们就搬到台北,而其他亲戚全部在南投,
所以在我有印象以来便很少有机会看见阿嬷,但我还是很珍惜每次与阿嬷相处的时光,所
以阿嬷走了我并没有像其他孙子般大哭,而就默默觉得很难受。
抱歉前面话说得有点多,也许是因为这个题材容易让人动情吧。
头七是让往生者回来见亲人最后一面,也让祂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属于这世界了,七七四十
九天以后,代表着人鬼殊途,活着的人不该再对往生人存有留恋,这会让祂们无法转世投
胎,因为有所牵挂,最后的百日,诉说著此日过后不能再哭,该放下了。
《百日告别》运着着习俗与日子的流逝,传达着活着的人的心境转折变化,从沉痛到接受
,最后再到放手,我想着,也许我们学习到最后,永远学不会的,就是告别,可偏偏,从
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学会告别。“活着的时间已包含着死亡。”或许就是这么一回
事吧。
心敏继续著与未婚夫策划的蜜月之旅,踏进冲绳,独自完成两人的旅程;育伟找到每个曾
经是妻子钢琴学生的孩子们退还学费,也听着琴音,想起从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疗伤的方
法,当然对于放下这件事也各自有不同的方式,花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而最终能否度过
这道关口也很难说。“相遇容易,告别难。”不是吗?
“花开花落终有时。”电影厉害的是,导演只用了这么样的一句话,写在一封信上的短短
一句话,便道尽了人的一生,生老病死,不过就是命中注定。我们能做的,只有随时做好
准备,做好告别的准备。
《百日告别》是一部简单却又令人深刻的电影,而且是台湾国片难得质感非常好的一部作
品,我常说电影之所以打动人,不能只靠画面,还有配乐功不可没,这部电影的画面配上
趁乐,真的让我爱上林书宇导演。本来以为不会哭,却还是默默的眼眶泛泪,后劲很强的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