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immad (Dammi)
2015-10-04 21:02:01萍水相逢自是有缘,三个本应不会有交集的生命,汇集于铜锣烧的小店。趁著铜锣烧改变
内馅所带来的喜悦之际,过去的伤痛,现在的身不由己贴合著故事线而不着痕迹,气质彼
此吸引且无须多言便能相互理解。用力感受着自然之美,大口大口的呼吸是提示;笼子内
的金丝雀,狭窄小店内的三人是呼应,生命仿佛是座囚笼,在莫可奈何的夹缝中,只好努
力探头过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为自己发声。这是恋恋铜锣烧。
(底下有雷)
近期的《海街日记》和这部电影有着雷同的气息,皆清清淡淡,专注人与人互动的关系,
虽没有说清楚讲明白,不过透过当下时序之光景暗示著过去种种,也让留白饶富兴味,具
有巧劲儿,同时延伸出隽永的人生哲学。何况同样的题材交到其他人手里,不一定可以处
理得这么优雅却不失冲突,又让议题发酵。
故事围绕着一间卖铜锣烧的小店,里面有着眼神忧郁,不苟言笑的老板,一个三顾茅庐,
不惜薪资低,就是想要打工的老婆婆,以及和同学看似亲密,实有一段距离,并时不时来
店内拿做坏铜锣烧的少女。镜头尚带观影者去拜访他们的家,名不符实的家,平添孤单寂
寞,于是他们齐聚至此,怀抱着各自幽微的心思。
只是并没有什么前情提要,故事就随着镜头流转,一点一滴释放线索及讯息,除了少女的
处境较为清楚澄澈之外,其他背景不说得太多,太满,仅凭靠着老婆婆与老板之间的一封
书信往来、老板的自白和甚嚣尘上的谣言,才知道原来不喜欢甜食,爱品酒的老板为何开
了一家铜锣烧店,才知道老婆婆为何想要在铜锣烧店打工的原因。然后藉少女的心情投射
著老板及老婆婆的心情,并互相取暖及转移和取代成自己所期待的家的模样。
三人甚至处境类似地在不自觉中感知到彼此的压抑与不自由,类似的言语尚未出口之前,
已经有许多暗示,如被关在笼子中哮哮叫的金丝雀,又如老婆婆似乎从没看过店门外的樱
花般,努力地去欣赏、感受,还有店长始终缩在狭窄的店内,身不由己地受债权人摆布
......等。社会议题便在这些情节陈述的皱褶中,缓缓地展开,并直接影响着铜锣烧店的
收益。
一场老板和少女去探望老婆婆的戏,形色不显露于外的老板吃著老婆婆精心制作的点心,
不禁流下了泪,一来他的处境投射到她的身上,感同身受地不舍老婆婆的用心竟被其他因
素所掩盖,无法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对照了少女想上高中却无法的无奈;二来虽说不断
感叹着人言可畏导致后来的局面,不过大概将自己过去对母亲不满的情绪反馈至自己,明
明可以保护的,为什么却做不到呢?此尚呼应少女将谣言告知母亲的满满愧疚感。
但生命自有一条出路,老婆婆如此深信着,才不断地说著没关系,连忙地感谢老板给予机
会,并持续鼓励老板开发新产品,正如同老婆婆一直觉得在煮红豆馅时,它好像一直在跟
自己对话,仿佛虽然即将到了生命尽头,但仍试图绽放出最后光彩一般。老婆婆每个享受
自然界奥妙的场景亦如是,樱花的绽放与飘落,果实的结成......无论如何,万物似乎于
不同时期有自己闪耀的方式。这样看来,老婆婆放走金丝雀的遗言,也就不感到意外了!
后来老板与那家为了还债而顶下来的小店结局到底是如何,未知。不过当他站在流动摊位
后,盛开的樱花树下,喊出叫卖的声音时,背负著债务的他,应该是找到自己的生命的出
口了!与此对望的是他在老婆婆的介入之下,铜锣烧得到好评时,嘴角漾起一丝丝微笑的
场景。少女也穿着制服,踩着自信的脚步,想必无法上高中的遗憾应该是泯除了!
欢迎光临:
http://dammimmi.blogspot.tw/2015/10/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