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您好
对于您认为电影的本质还是说一个故事
这一点我很赞同
但是对于你所谓的故事一定要有个清楚的脉络这种论点
我恐怕不能苟同
在此我可以举二个例子跟您说明
第一个是莫那鲁道
我想这个人物大家都很清楚 就是电影赛德克巴莱的主角
雾社事件中领导族人抗暴的头目
但是我要说的不是这个莫那鲁道
而是国民政府时期下的莫那鲁道
1949年在国民政府撤退来台之后 为了“消除日本国家神道信仰痕迹”,原日治时期神社
逐一改为忠烈祠,用以纪念国民革命各次起义烈士,以及讨袁、护法、东征、北伐、剿
匪、讨逆、抗战及勘乱等各次战役阵亡或殉职者
而1978年蒋中正又批示应将日治时期抗日的烈士加以纳入,于是原本只是为了守护自己
族人而反抗日本政府的莫那鲁道,这时候就变国民政府下的中华民族抗日烈士了
并且被奉入原本是祭祀日本英烈的神社之中,这就是你所谓的脉络
第二例子则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秦桧
在传统的史书记载中,他被描绘成与外族通谋,害死岳飞的奸臣
但实际上呢?岳飞的被处死实在他个人的咎由自取
第一,岳飞在统帅全国五分之三的兵力后,莽撞要求皇帝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触犯了
皇家最大的忌讳: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位继承感兴趣,令皇帝相信他野心太大,遂起杀
心。
第二,《中国人的历史误读》认为岳飞主张“迎请二帝还朝”,威胁到赵构的地位。
第三,宋朝在南迁之后,丧失了北方富庶的土地与大量的矿物资源,经济上就已经先天
不良,而岳飞还执意多次北伐,耗费大量军饷,造成国库空虚,这才使得秦桧不得不召
回岳飞,最后被宋高宗处死
虽然在事实上岳飞是个拥兵权自重的武将,且多次冲撞宋高宗而导致被赐死,但在史书
的记载上,他却描绘成精忠报国的忠臣,反倒是为了国家社稷着想,要求岳飞停止北伐
的秦桧反倒成为千古罪人,而被众人唾弃,这也是你所谓的脉络。所以我不禁要问,如
果这部电影真的照你的意思去拍摄并且剪辑,那会变成什么样的故事?还会是原本的聂
隐娘?或者只是另一部阐述仁义道德的四书五经故事?
事实上,从19世纪以来,就已经有不少的学者指出,所谓的历史脉络根本不存在,任何
的历史脉络都是诠释者有意识地撷取,以符合他个人的价值判断,跟真正的历史是有很大
差距的。既然如此,侯导作为台湾新浪潮电影的代表者之一,基于他们所坚持的新写实
主义的要求,自然就不可能为此主观去创造出一个清楚的脉络来,而要求观众接受,反
而会去尽量的削减这些历史政治的干扰,而回归到作为一个人的观点来,邀
请观众来参与并形成自己的解读,这也正是伽达默尔所主张的,以小人物和微观叙事来
拉近普通观众与历史事件的距离并努力引导观众对历史经验进行多维的、开放式的历史
思考,而非盖棺定论式的叙事结果,正精确地描述了侯导自恋恋风尘以来以小人物个人
经验为叙事主体的新写实主义风格
这也正是侯导成为侯导,而不是另一个商业电影导演的最主要因素!!!!
※ 引述《Lasvegas (Roy)》之铭言:
: 毕卡索是伟大的画家,他的画是伟大的画作
: 但是那些解构的人脸图放在我面前,我不觉得好看
虽然这与电影版无关,但是我觉得要补充说明的是
毕卡索后期创作,早已跳脱印象主义的光影写实画风
而趋向于立体派,认为2D平面的绘画要去描写3D立体的空间
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同状态及不同视点所观察到的对象,集中地表现于单一的平面上
造成一个总体经验的效果。
所以你看到的解构的人脸图,就是这种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经验全塞在一张纸上的结果
他的目的不是要塑造你的愉悦经验
而是要完整的再现真实
因为立体派这样的解构主张,最极端的结果就导致整个立面的崩溃
绘画回复到2D描绘,也就是单纯的色块或线条
最后导致抽象艺术的诞生
其在艺术史上是占有绝对重要的意义的
: 侯导是得奖的导演,<刺客聂隐娘>是得奖导演的作品
: 但是看完之后,我不觉得好看
: 我认为电影的本质还是说一个故事
: 观影后才读了"行前须知",发现原来侯导是故意把脉络给剪断掉的
: 我们观众看到的只是破碎片段的集合
: 而且可以说是一种"就是没有要让你搞懂故事"的剪法
: 如果是一个23岁的新秀导演交给电影公司这样的作品
: 我怀疑会被高层丢到垃圾桶外加一顿臭干
: 只是因为今天侯导趴数够,所以可以这样任性
: "我虽然上映卖钱,但你可以不要买票进场"
: "你票买了,时间花了,我就是给你风景、意境与人物的情感,
: 觉得故事不清楚、情节不精彩?呵呵,我不管"
: 这部片给我的感觉是这样
: 如果侯导愿意开放一个剪接权出来
: 除了现在上映这个得奖的导演版
: 另外交给别人剪一个人物有交待、脉络清楚、情节完整的凡夫俗子版
: 我觉得电影世界将因为他的慷慨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