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刺客聂隐娘

楼主: boomy (波蜜)   2015-09-04 00:08:59
(文极长,想要治疗你的阅读障碍症吗?试试看将以下文章逐字句大声朗诵出口)
刺客聂隐娘比我想像中好看。先来个简评,摄影不用说,光影诗人李屏宾老师绝无虚言,
说他是以镜头作诗,毫不夸张。编剧编得极烂,不必要的解释极多,但故事几乎没讲,
。而且完全感觉到一堆编剧在讨论但没有共识的感觉。
且为什么会拿到最佳导演奖我仍然百思不得其解,我认为导演并没有给予演员恰当的指示
,导致演员做出的动作或台词十分不自然。更不要说连戏了,这部片根本视连戏为无物,
我拒绝承认这部片有个剪接,他们充其量就是把镜头一颗一颗排列在起,而且排得极差。
反而是一直让我不以为然的四比三影像尺寸,现场反而营造出一种窥视的效果,尤其是有
帘幕不停的在画外画内飘进飘出,有种奇特的感觉──不过我敢肯定原本绝对没想那么多
,侯导自己也说过早知道就用十六比九的影像尺寸以符合大部分影厅的放映。不过四比三
的尺寸确实让所有镜头都看起来更窄,更容易出现人物进入画外的状况,而这对于侯导来
说应该是非常有利的,我感觉侯导把一般人会认为是失误的戏外戏处理得满好,很多的点
到为止。
我想这部片最为人诟病的应该是台词,首先是语言系统就没有统一,演员一会儿说白话,
一会儿说超文言,文言到需要看一下下面的英文才看得懂的文言文,我不认为主公跟大臣
讨论事情的时候,大臣有机会把自己要讲的论点用这么优美简洁的文言文说出来,这不符
合常理,我甚至感觉得到一个编剧正坐在电脑前面一个字一个字硬挤出来。而且有些人像
是在念对白,有些人像是在唱相声,有些人像是在演台湾偶像剧,我觉得演员都在依照自
己最习惯的表演方式演出,可能是导演给的指令?不晓得,总之我认为语言表演上有满大
的失误。
我刚刚说剪接很差,其实在这里还是得平反一下。动作戏的部分我觉得还不错,非常有中
国武术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感觉。他习惯在一片宁静的广角镜头群中突然下一个重
击,将一个人打飞出去。然后根本还没打完,下手的人就转过头往后走。我觉得这个感觉
非常深刻,刺客本当如此。
只是我常常不知道他打飞的是谁,还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甚至下手的人是谁我有时候也
搞不太清楚。
我总认为一部电影应该像是一首歌,要留适当的时机给不同的乐器进行独奏或是交织演奏
,适当的在某些段落留白,让剪接、灯光、声音、摄影、演员或其他所有的元素充分展现
,会是我比较推崇的做法,但这部片给我的感觉有点像是摄影师一个人solo到底。画面极
美,美到不可置信,每个镜头前面都会遮遮掩掩的,有些光影、帘幕、树叶甚至是烟雾、
浓稠的光线,但却又诡异的、异常的通透,不是王家卫那种模糊的肮脏感(如果冒犯到家
卫老师,我道歉),而是透明,看得到整个画面的纵深。我以前一直对于用底片拍摄电影
不以为然,因为我从没用过底片摄影机,不知道它的不可取代性究竟在哪里。但这部片里
充斥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底片摄影机才作得到的美,像是眩光像是日蚀一样消失(注意
,不是被东西遮住),然后又出现,还有灰尘满布的空气感。有个摄影师说,数位摄影机
就是有拍到跟没拍到,一翻两瞪眼,底片机…….他说底片机是怎样我也忘了,但我猜就
是这种感觉,那种若有似无的美感。
再来说灯光,我完全感觉到这部片的灯光像是插花一样,是一盏一盏的舍去,是减法而不
是加法。只有这样才有办法让整个画面的红是红,蓝是蓝,而且人物又清楚。整部片运用
了大量的自然光,其实看影子就很明显,非常稳定、真实的影子,而不是一堆灯光弄出来
的那种厚重、甚至是散乱的影子。
顺便提到,我发现这部片的颜色基底是红和蓝,起码我认为是。一个画面里面常常会有对
比极强的亮部和暗部,而暗部偏蓝,亮部偏红。我觉得非常美,最让我惊艳的是一场室内
戏,但有照到室外,室外蓝室内红,那么混乱的场景却让人一目了然。再让我脑补一下,
虽然全片滴血未见,但是那么多浓艳的红,象征的是什么不言而明。
这部片的气氛营造是一流的,故事说的是他妈的。它常常花费四到五颗镜头来描述一个场
景,也就是,应该有一两分钟吧,一两分钟内,故事毫无前进。非常之慢,完全不夸张。
每颗镜头都放很久,pan的极缓,但都超美。说这是部电影,不如说它是动态的水墨画,
而且是非常漂亮的水墨画。老实说,看到这么漂亮的摄影,还有导演可能花了不知道多久
时间才等到的云雾,真的会让我忘掉故事讲得有多差劲。
好,我就来讲讲故事有多差劲。我国中的时候,有一次国文段考的阅读测验就是聂隐娘,
所以我很早就看过原文(虽然我一直以为这是聊斋志异里面的故事)了。原文很短,说是
武侠,不如说是神怪。电影改编过许多,我认为这是好事,因为唐传奇是写在纸上,给唐
代人看得,电影是拍在萤幕上,给现代人看的。这中间说故事的方法就有落差,逻辑上也
有落差,观众的生活形态上也有落差,如果把唐传奇的原故事完全改编成剧本,我猜并不
好处理,大部分的人也会觉得难以接受吧。但是这个故事我认为不管怎么改,三十分钟内
就可以讲完,若今天被改编成,我大胆的说,它被改编成一个比较以感情故事为主的剧本
,那应该增加更多的事件来展现脚色之间的关系,但我却看不太到。所有的对话戏对我来
说都有点不知所云和多余,而且角色之间的关系我到看完都还没搞清楚。要不是看过原著
,我应该会更一头雾水。我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对白、镜头取舍和剪接上面,基本上故事架
构很简单,应该可以处理得很出色才对。
相信这部片希望大家懂那种点到为止的美,我深刻感受到了。但我觉得不需解释的解释太
多,需要解释的解释的太少。也许这样讲偏颇了一点,但是我认为这部片的重点应该要在
于脚色与脚色、脚色与自己的认同关系,但是我没看到,看到的都是他们在讨论从头到尾
都没发展的事情,例如朝廷与藩的关系。我认为编剧需要对原著有更多的想像,这样才能
将重点放在自己真正重视的事情上,这样写出的故事才会真实。
不过气氛营造真的是一流,光是片头那个静止鲜红的山林和湖水,配上斗大血红的聂隐娘
三个字,那个肃杀的意境比你用特效做出千军万马、用剪接剪出刀光剑影都来得深刻而悠
长。
再来说说声音,虽然是一堆大师配的,但我不太喜欢。不过我得先说,我很喜欢那些虫鸣
鸟叫,几乎从头到尾都有,非常好听,而且非常催眠,但是真的好听,而且适合。但是开
头的鼓声,以极慢的节奏敲了快十分钟吧?结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它好像是用来让观众
知道现在戏里的方位的?因为它会随着不同的画面而一会儿近一会儿远,忽左忽右,就像
一个钟楼在中间,而所有场景都相对于钟楼。我是觉得满恼人的,但也许大家都没啥感觉
。OK,再说说后面的跳舞,我觉得那些人演奏的应该是非洲的音乐吧?让我很出戏,而且
后面也用了几乎很chill的音乐,加些鼓点就可以在夜店放了,我觉得跟整个戏的中国味
差很多,片尾曲也是,我猜是想要做出西部片那种黄昏和人和马的感觉,不过我不喜欢。
但这就见仁见智啦,也没啥好说的。也有可能是我后来发现做这些声效的人都太大咖了,
不敢乱说。
最后我要说台湾电影院内的观众,大家的观影水准实在有待加强。我旁边坐了一个混蛋,
他从头到尾就在那边嘲笑侯导,数他这边用了几颗镜头,这颗镜头又浪费了几秒钟,这镜
头怎么pan这么慢,然后跟旁边的妹子讲。嘲笑导演当然是我们的特权(不然我现在在干
嘛),但你没必要在电影院说。另外一个更夸张,很爱笑,我也很爱笑,但我不会笑那么
大声。今天不论我喜不喜欢这部片,我都会尽量不影响到跟我一起看电影的人,这不是很
基本的素养吗?
事实上,挺意外,我是佩服这部片的。我本来已经准备好大骂一番,而且准备好好嘲笑所
谓的意境深远。但看完我确实觉得,尽管故事讲得很烂,它仍然有它值得玩味的部分。而
且那是一般的电影比较缺少的,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可能只是因为画面实在太美,还
有侯导等云等雾等得太浪漫(就不要跟我说那其实都是后制)。
但缺点仍然在那,血淋淋的、活生生的。我觉得也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现代的观念不同了,
电影的型态变成一种更为大众的艺术,而不像是山水画。既然是拍给大众看的,我认为什
么观众要自己先做功课等等说法都是借口,如果没办法在接近两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里把
故事说好,那绝对是个大问题,画面再美都不能弥补。电影产业一直在进步,老方法、老
东西有它的价值,但是不能永远停留在那里吧,每天都听到外国人说台湾也就只有那个侯
孝贤,是把其他人的成就放在哪里?
相反的,李屏宾老师曾经非常谦虚的说摄影只是来帮忙的。但我觉得这部片,几乎像是导
演来帮摄影的一样。非常之美,我看完之后都有点贫血了,认真的,除了太饿之外,一定
是画面的关系。几乎每个画面出现我都会在心里惊呼一声,睁大眼睛看它,几乎根本没在
看电影了。
身为一个观众,我的感想就是如上所述。要说说当然简单,要做就难了。
作者: ismydear (ismydear)   2015-09-04 00:21:00
四比三是神来一笔,加分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5-09-04 00:23:00
侯导20年前说过:电影不是拿来拍剧情的!!所以从"南国再见南国"之后,侯导的片子就看不到剧情~~
作者: kaifrankwind (大师兄)   2015-09-04 00:24:00
声音很棒啊 鼓声配乐都是...不知道怎么解释就是
作者: chanffe (帕德玛)   2015-09-04 00:30:00
推这篇
作者: nmnscha (Fantastic4.5)   2015-09-04 00:35:00
谈到语言表演其实很好奇这样的电影当时外国评审或说外国
作者: TanyaJhan (Tanya)   2015-09-04 00:36:00
我倒觉得是,电影给我们一个个的画面,让我们自己去拼
作者: nmnscha (Fantastic4.5)   2015-09-04 00:36:00
观众到底怎么评价演员的表演...
作者: XZXie (微软新注音败坏国文水平)   2015-09-04 00:38:00
推 大部分都认同 鼓声是因为当时有宵禁 听鼓开关门
作者: ling30113 (渣哥)   2015-09-04 00:41:00
我认为不是故事说的烂 是多数人无法接受这种电影语言这是侯导的选择 喜不喜欢见仁见智
作者: mindsteam (24fps狸猫任务)   2015-09-04 01:39:00
16:9哪里符合大部分影厅的放映……。16:9甚至不是因电影而生的比例。电影院现在最主流的银幕比不是2.39:1就是1.85:1吧。
作者: Anail (南雅)   2015-09-04 02:46:00
鼓声的时间长到有点恼人+1
作者: brains200011 (withoutsmile)   2015-09-04 12:25:00
https://goo.gl/EL3wUV 其实编剧本来的故事很完整但都被侯导剪光了
作者: kaifrankwind (大师兄)   2015-09-04 12:28:00
之前的文章有提到某些没演出来的剧情 老实说我有点庆幸其中某部分侯导没放进正片
楼主: boomy (波蜜)   2015-09-04 17:27:00
只试想提醒一下,侯导说用16:9的影像尺寸以符合影厅放映并不是指完全符合影厅放映尺寸,16:9是主流拍摄尺寸,谢谢
作者: giselaa (拉拉拉)   2015-09-04 21:47:00
看来我看的那场很安静真的蛮幸运的
作者: Lian ( ★我最和善了☆ )   2015-09-04 23:34:00
故事真的说得很烂,就算有一堆人说侯导的电影就不是在说故
作者: mindsteam (24fps狸猫任务)   2015-09-04 23:39:00
侯导真的有说16:9?不论是35mm或数位,满框的比例通常也不是16:9啊……。尤其这部还是用35mm拍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