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片前就被打了很多预防针,都是建议我们凡夫俗子要慎重考虑的预防针。
不过看了之后,觉得这片其实还蛮平易近人的呀!
1. 长镜头?
大家所指的“长”应该不是指镜头拉长的远镜头、而是指同一个分镜拖很久吧?我一点都没这么觉得耶,一镜到下一镜之间其实都还算快呀,凭我粗浅印象大多不会超过十秒,单一分镜比本片长的商业电影到处都是。
2. 无声与自然声
我猜本片如果有令人难以下咽之处,关键应该不是“长镜头”,而是无声,包括无配乐、无对白。不过我觉得本片充斥的自然声就很丰富了,有风声草声树叶声,听着蝉鸣更是让我都觉得热了起来。看来这种电影不用 4D 的科技体验,只要把实境的原音都放进来(应该还是有经过些重制吧?我猜),就让我们可以直接组合自己的经验,身历其境,不算是“脑补”,叫它“鼻补”或“肤补”好了。
3. 隐娘果然隐
本片女主角真的是聂隐娘?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因为故事大多都是别人的、话大多都是别人在说,隐娘都在当梁上君子旁观他人之生活,真是“隐”娘无误。也许,本片就是隐娘的偷看日记,所以才用上述的自然声搞身历其境?让我们也来体会一下隐娘的五官所得?
4. 大家都在隐
这片对白极简、台词极简、人物互动极简,仿佛只是把事件一幅幅都交代了,不用多说,丢给观众自行连结就好,演员就不用多演多说渲染情绪,沉稳守份地“隐”就好。
5. 文言文?
什么时候这种语言变成文言文了?明明顶多是白话章回小说等级,而且很多地方甚至还像 21 世纪日常对话,也有很多句子是前半章回小说白话、后半 21 世纪日常白话,有时令我有点出戏,不太知道该用哪一种白话的习惯来套入。譬如有时候你、有时候汝、有时候所、有时候的... 真是好奇在台词设计上的语言标准或套路为何,希望哪天制作团队可以为我们解说一下。
6. 亲情
舒淇都说这片是爱情故事了,我觉得这爱情还更广泛,可以是聂隐娘与其他人一切表面冷冰冰“隐”起来的情或想像的情,也可以是她旁观的他人之“情”。不分东方西方,不论好莱坞还是聂隐娘都过不了小孩这关,坏人或标靶只要有小孩,就是免死金牌,不信你看看最后那群羊,总是两只羊宝宝配一只 literally 留山羊胡的羊爸爸。
7. 云雾
本片景观处处有情,自毋待言,全片“隐”得彻底,更给我们观众自由读景读情的脑补空间。倒是那云雾,实在太神奇,隐娘向师父报告成果时还是清楚山巅,磕头拜别时山巅已被云雾吃掉,本片制作团队有魔法师吗?要怎么抓准时机掌握气象呀?
8. 配乐
片尾隐娘与拭镜少年一行离去,应是终有了个情的归宿,山谷草原间响起的是筚篥?后面进入 credit 无缝接轨的是西方风笛鼓乐队?如果真如此,筚篥和风笛还真合,以后在苏格兰爱尔兰与中国台湾小酒吧,应有无穷发展潜力。
9. 建议
好多篇文章都在建议什么人适合看聂隐娘、什么人又适合选择其他电影,那套句小学作文模版,“我也不例外”来建议一下吧。
个人建议:本片才没有什么门槛,不用爱看展、不用爱看艺术片、不用先懂侯孝贤或蔡明亮,唯一的门槛可能是配乐对白太少容易睡着,那就睡饱起床看早场吧!一整天只要精神够好的时间都可以看,任何人都可以。
只有一种人我不建议:看不下去时会焦躁地咬耳朵、会喃喃自语、会滑手机、会踏脚发出声音的人。如舒淇所说,隔壁厅还有好多精采电影可看,想看《聂隐娘》的观众要欣赏的可是自然声的身历其境,希望大家能给他们不受打扰的完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