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同意moshamburger的说法,
怎么会拿宝米恰恰和我的少女时代比啊?
这根本八竿子打不著关系啊?
怪到有工读生更是有点瞎...
基本上两部片讲的东西完全不同、目标也不同
拿《那些年》比还差不多,不过两部票房很好没啥好比
有些人认为《宝米》败点在拍得不够搞笑或拍的不够深沈,
或认为片名不够好。
这些都不是原因啦
就算片名取的超好,超会拍,这片也卖不到《少女》票房的20%好吗
怪黄姵嘉更好笑,
宋在《少女》的扮相和黄有九成像
黄的演技也不会输宋好吗?
这问题很简单,有些剧本就是会卖,有些主题就是会卖
卖不卖钱跟剧本好不好不完全相关。
《少女》就是要拍来吸引大众的啊
除了怀旧、流行元素之外,包括作为剧情重点的爱情,
那种浪漫又狗血的青春失败爱情故事,
目的就是要唤起观众的青春记忆、或美化后的记忆,或是说青春幻象。
反正大家对青春的想像不都差不多吗?
包括反权威的部份也是在做同一件事。
反观《宝米恰恰》,主题讲得是青春期的自我定位摸索,
没有特别着墨流行元素,爱情也不过是剧情的推动力罢了
当然剧本很好,对照重复、情感描述都很细腻。
可是要观众去体会青春期自我定位找寻这件事,用这种细腻的方式,
本身就不是能引起大众共鸣的啊
它的故事本来就不是要靠唤起大众的青春记忆来吸引观众,
《少女》和《那些年》才是。
从角色也能看出差异,基本上《我的少女时代》所有角色都相当iconic,
简单来说就是形象鲜明的样板角色,包括女主角也是,从女主名子就明显到不行。
这并不是批评,这样的角色更能迎合观众的幻想与期望,
并非角色要立体才好,这样的角色能让我们把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带入,
就像坎伯的英雄模式能主宰好莱坞一样。
而《宝米》的女主角就复杂立体有转变,我个人很爱,
可是能不能让大众有感又是另外一回事。
简单来说,观众要的就是简化美化后的青春样貌(流行元素、爱情、反抗师长),
就那么单纯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少女票房会大胜根本的原因。
当然能把一堆狗血剧情凑在一块很厉害,拍得很煽情很厉害
但这也不过是依据这个主题和目的,而做出的发展和选择。
叙事目的不同,得到的东西就不同,《宝米》就不可能用一样的拍法,
当然也不会有一样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