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obea (拍子)
2015-08-27 00:44:19《醉‧生梦死》影评“在黑暗中看见那一点点光”─
与台北电影奖影帝李鸿其与演员黄尚禾专访
图文好读版刊载于独立评论@天下
连结: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04/article/3232
好电影会令人沉醉,谨以这篇既评论也访谈的超长文,献给这部好片。
【编按】本文将透露剧情,读者请斟酌阅读。(文真的超长,请慎入!)
全台热映中的《醉‧生梦死》,入选今年柏林影展“电影大观”(Panorama)观摩单元,
获得会外赛《Siegessaule》胜利柱奖。在7月18日台北电影奖大放异彩,荣获百万首奖、
最佳剧情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媒体推荐奖等6项大奖;最近也通
过金马奖初选,将与侯孝贤导演荣获今年坎城影展最佳导演奖的新作《刺客聂隐娘》在11
月金马奖相遇,势必是今年最令观众期待的顶尖对决。本片8/7上映后至今口碑爆棚,全台
突破400万的票房佳绩。遗憾的是导演张作骥因性侵案服刑中,无法感受自己的作品正受到
观众的热烈回响。
关于《醉‧生梦死》张作骥导演性侵案争议,请看独立评论@天下两篇深入专访:
张士达:专访张作骥(上)─就当拍了一个很烂的作品,仍坚持面向阳光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11/article/2647
张士达:专访张作骥(下)─我的魔鬼告诉我,暂时脱离我妈妈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11/article/3109
注:胜利柱奖是由柏林最大同志杂志《Siegesale》,自柏林影展所有参展片中选出最佳影
片的奖项。
● 电影只有两种,好看与不好看
笔者有幸担任本届台北电影节的媒体评审,看完包含剧情长片、纪录片、动画片、短片各
10部,共40部入围佳片之后,与其他媒体评审,投票选出一部今年最值得推荐给观众的媒
体推荐奖;在23天影展期间,我也看了其他20部各国佳片,密集看完60部片的感觉,像是
参加了盲饮品酒会,在喝到不知道喝了多少杯酒时,只记得张作骥导演的《醉‧生梦死》
,是一杯后劲强大、浓冽得透澈心扉的好酒,一饮而尽后,关于味道的美好,万般滋味不
断涌上心头。不论艺术或商业片,电影只有两种:好看或不好看,对我而言,《醉‧生梦
死》无疑是今年最好看的电影。本片也得到大多数的媒体评审支持,获得媒体推荐奖。
● 人不疯魔不成佛
笔者也参加台北电影节《醉‧生梦死》的映后座谈,看见饰演母亲的吕雪凤第一次看完全
片后的真情流露,她泪崩说著小时候家里环境不好,厕所是有粪坑的茅厕,有一次她不小
心跌入粪坑,差点被沾满蛆的粪便淹死的恐怖经验;她长大后最害怕就是蠕动的蛆,没想
到导演却要她演死去多日爬满蛆的尸体,张导还没喊卡之前,她一直躺着,蛆便缓缓穿过
耳塞爬进她的耳朵、穿过卫生棉条进到肛门,她却得忍住,不能尖叫更不能乱动,直到拍
完这场戏后,她才用尽力气崩溃放声大哭,张导还差点要叫救护车送她去医院。坐我旁边的
观众听完这段分享,感动地跟他朋友说:“这才是真正为艺术牺牲的好演员。”
● 戏里戏外真情皆动人
吕雪凤饰演出身南管剧团因爱离开戏班、却被丈夫移情别恋抛弃、为了独自养育两个儿子
长大,沦为妈妈桑的歹命人;她在片中只有四场戏,却场场细腻动人,情感层次饱满,她
把对两个孩子无尽的爱转而成为对他们无止尽的碎念,精彩诠释近乎窒息的母爱,也演活
了一位饱受磨难、历尽沧桑的母亲身影,令观众动容,获得本届台北电影奖最佳女配角奖
实至名归。但她甚至不拿片酬,还借张作骥导演十万块给员工发薪水,吕雪凤戏里展现演
员为艺术拚搏的敬业精神,戏外也对导演雪中送炭,这些小插曲,也使得电影更加动人。
● 杨泽诗:“人生不值得活的……土拨鼠般,我将努力去生活”
故事描述吕雪凤饰演的酗酒母亲、黄尚禾与李鸿其饰演的一对兄弟上禾和老鼠、郑人硕饰
演的舞男硕哥与饰演他女友大雄的王靖婷、及饰演市场援交妹的张甯,这群人在城市角落
中茫然度日,挣扎求生的哀歌,以八个演员象征“醉、生、梦、死、爱、恨、情、仇”八
种情感交错参杂,让观众感受亲情与爱情的本质。演员们真情流露,将角色被生活折磨得
千疮百孔的无力,化为忧愁、失望、挫败、悲伤、苦闷、愤怒、仇恨、无助等各种情绪,
累积缠杂成为一种浓稠到化不开的状态。导演藉“蜘蛛网”、“暗巷”、“电影海报”、
“镰刀”、“铁门”等物质做为象征;也运用“老鼠”、“蚂蚁”、“吴郭鱼”、“猪头
”和“蛆”等被视为低下的生物意象,让全片处于沉闷阴郁的基调。
● 在腐烂中感受点点生机
片中的情感戏真实而直入人心,上禾与老鼠兄弟俩皆难以放下母亲死去的意外,只能在各
自的回忆里,不断追忆和母亲一同生活的片段,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哀伤,大悲无言;老鼠
与市场援交妹暧昧谈情,为了救她一命,甚至不顾一切去砍杀黑道大哥,让观众从接近死
亡的气息里感觉那一点爱,在弥漫着腐败的状态中,感受到那一点点渺茫却重要的生机!
导演更神来一笔,弟弟老鼠在窗内玩弄蚂蚁与蛆,用手持摄影机拍下它们交缠着仿佛跳着
圆舞曲的画面,像是腐肉中长出霉菌,死亡与生存意象交杂并存;而此时哥哥黄尚禾与硕
哥在窗外大跳钢管舞,在肉体摩蹭中,暧昧的情欲流转,而硕哥女友大雄却也透过窗框看
见这残酷的一切,这场戏的对比与明喻实在令人惊叹!
● 导演逼使观众凝视角色的苦痛
写实描绘生活种种艰辛的剧情片,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煽情洒狗血的乡土剧,但张作骥导演
带着演员融入角色的生活中,大量运用半纪录式的手持拍摄,镜头不断逼近演员,如近拍
老鼠喝醉的神态与特写他的脸部表情,逼使观众凝视他所遭遇的苦痛;上禾和硕哥两人在
侷促的厕所里激烈做爱,透过身体展演情欲的大爆发,带出充满张力而情感饱满的能量;
力道强大到穿透大银幕直抵内心,观众扣连回自己的生命经验,产生深刻的心灵共鸣,这
就是张作骥导演影像叙事的魅力。
● 进入角色的真实状态中
男主角李鸿其饰演的是在市场上帮菜贩卖菜的年轻人,他吊儿啷当、整天游荡在市场,在
夹缝中求生正是他的生存之道。为了融入角色,李鸿其到景美市场上卖菜卖了两个月,生
活作息和菜贩一样,收摊后也一起喝酒,讲话口吻也融入市场的草莽气息,张作骥导演常
去菜市场拍他在卖菜的画面,让菜贩习惯镜头,也让李鸿其习惯镜头的存在,李鸿其说:
“导演常跟摄影师在市场里守株待兔,镜头不动,就记录我在市场中叫卖的样子,导演拍
出了我那段时间的真实状态。”
● 以零碎片段拼出饱满全景
这也是张作骥导演拍片的特色,他不以剧本来让演员了解角色,而是让演员全然进入角色
的状态中,再透过他从演员身上观察到的特质,先记录下一连串零散的生活画面,再拼出
角色丰富饱满的立体全景;但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如同拼图一般,先拍出演员大量的生活
细节,才能拼出具生活感的真实全貌;李鸿其可说是全心全意浸润在角色之中,再由张导
跳接大量零碎的片段,拼出了老鼠的悲惨遭遇,令观众感同身受,也让李鸿其初出茅庐就
惊艳影坛,勇夺台北电影奖影帝。
● 生活的细节是故事的血肉
张作骥导演认为:“电影是生活的累积。”所以他花很多时间来训练演员,累积演员的能
量,每拍一部戏,开拍前会让主要演员还有工作人员相处两到三个月,张导时常下厨做菜
给演员、工作人员就在圆桌上吃饭,彼此熟悉,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演员们出色且均质的
演出,就是导演、演员与剧组耐心磨合出来的成果。
● 从生活中淬炼出诗意的美
《醉‧生梦死》不走近年来台湾电影常有的唯美小清新或是温馨路线,相反的,它以真实
穿透虚假,戳破了近年来台湾流行虚幻无主体性的假文创泡沫,导演镜头下的台北宝藏岩
、西门红楼、景美市场、无名暗巷、野台戏、KTV、桥墩下、河边、场景都是阴郁、黯淡、
潮湿的,也是你我最容易忽略的角落。对人们而言,日子就在一大堆零碎的片段,参杂过
去的回忆中,不自觉地度过了;张作骥导演却在平常的生活里,展现他擅长的魔幻写实风
格,将角色许多零碎而残酷、现实与回忆参杂的生活片段,淬炼到最后,让本质自然浮现
,提炼出诗意的电影美学。
● 王心心吟唱《将进酒》融成影像诗
张作骥导演以南管音乐家王心心古台语吟唱李白唐诗《将进酒》开头、吕雪凤和李鸿其的
母子共舞,一开场便吸引住观众,《将进酒》也成为贯穿全片的主题,结尾以硕哥熬到天
亮下了班,穿过长长的暗巷,推开铁门,抬头看见日光的片段精彩收尾,最后王心心吟唱
《将进酒》音乐起,迷离的河洛曲调与写实的影像结合,头尾呼应,一气呵成,增添本片
迷濛魔幻的诗意,将全片的腐朽幻化为不朽的一瞬之光;《醉‧生梦死》成为一首迷人至
极、感人至深的影像诗,在王心心吟唱中,观众感受越真实,越有力量的艺术本质,情感
也深陷其中而低回不已。
● 两位演员被张作骥导演改变的过程
笔者专访《醉‧生梦死》中饰演兄弟的李鸿其与黄尚禾,初次担纲男主角就得到台北电影
奖影帝的李鸿其,目前就读文化大学中国戏剧学系;黄尚禾则是台大戏剧系、纽约哥伦比
亚大学表演艺术硕士毕业的科班演员,2013年曾以《你的今天和我的明天》入围台北电影
奖最佳新人奖与最佳男主角,听两位演员聊如何被张作骥导演逐渐磨成角色的过程;也侧
访制片高文宏,聊起促成了南管音乐家王心心与张作骥导演合作的机缘,也为了让我体会
河洛曲调之美,还用台语唱起了《将进酒》,让我感受热爱电影的影人珍惜好作品的美好
心意。以下是专访纪要。
● 电影是一种等待的美学
◎问到两位演员和很会磨戏也磨人的导演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插曲是?
◆ 入戏像是被角色附身
李鸿其先说:“跟着张导拍片,我像是被片中的角色老鼠附身,但是那时我并不知道,导
演也不会跟我说这场戏应该要怎么演才是他要的感觉?我在市场时卖菜时,他会跟我说,
指著市场中的某个人跟我说,你就是像他那样走过来就好,导演也常喊卡之后不停镜头继
续拍,捕捉到我还没下戏时,那半醉半清醒的神情。
◆ 真的养了三个月的蚂蚁
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张导为了培养我与蚂蚁的真实感情,开拍前要我养蚂蚁,我养
了超过三个月,还真是跟它们有了感情,在镜头下,它们听从我的指示,我操纵它们从我
的手指爬到任何我要它们去的地方,到最后,我真的变成了老鼠。”
◆ 张作骥:“拍电影没什么了不起。”
黄尚禾则分享:“张导常对我们说拍电影没有什么了不起,拍片就是拍好自己的故事,也
由于我表演科班的背景,张导也常对我说,过多的经验会阻碍进步,为了要让我、鸿其和
硕哥三个演员熟悉彼此的个性,我们从筹备期到开拍前好几个月的相处,这就像是成语说
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感觉。
◆ 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角色的样子
从一开始准备好、磨拳擦掌的兴奋感,以为要开拍了,导演却要我们再等等,我们就只好
再等等;开拍前导演还要我们搬进宝藏岩的简陋房子里,美术组帮我们设计好各自的房间
,导演还要我们带自家房间里有的小东西,让我们住起来更有生活感,住了好几天,喝了
好几晚的酒,我们又以为要开拍了,结果导演还是没有要开工,等到最后,我们已经茫然
不知所措,原本开拍的兴奋已经消退,导演才说可以拍了。后来我们在柏林影展第一次看
到本片,才懂得等到最后,我们已经进入那种失望、无奈的状态中。在不知不觉中,我们
已经变成角色的那个样子。”
◎张导很爱做菜给演员吃,导演的那道菜最令你印象深刻?最怕的是那道菜?
◆ 李鸿其推荐张导名菜一:猪脑加蛋
李鸿其笑说:“张导有一道菜是猪脑加蛋,那道是大菜,每次都用快20颗猪脑下去熬,其
实很好吃,但是高胆固醇跟高热量;我都会想到我拿着好几颗真的猪头,在市场上晃来晃
去的,导演却在戏外自家厨房煮猪脑加蛋给我吃,这个我真的一辈子忘不了。”
◆ 黄尚禾推荐张导名菜二:麻辣臭豆腐
黄尚禾说:“导演煮的麻辣臭豆腐很好吃,因为要给大家一起吃,每次什么鸭血、肉丸子
阿、有的没的火锅料都加进去,最后就变成很大一锅,大家怎么吃都吃不完的感觉;但是
在片中我是一个很注重身材,保持人鱼线的GAY,火锅热量超高,所以每次吃到最后吃得越
多,我要做的重量训练就越多,吃到后来,真的吃到怕。”
◆ 兄弟最怕张导名菜三:多层多肉汉堡饱
鸿其跟尚禾不约而同地大笑说:“最怕吃导演为我们准备的早餐,因为那是比麦当劳的双
层四盎司牛肉堡还要多层跟多肉(两人一起比手划脚,形容分量有多大),但如果我们要
拍情绪很重的戏,其实导演每场戏的情绪都很重,吃这么多很折磨人的,所以后来我们都
学聪明,发早上通告的话,我们就会跟导演说吃过才来的。”
◆ 演员和导演、剧组成为一个大家庭
两人七嘴八舌地补充说:“张导是真的很爱做菜给我们吃,张导很会做大菜,他自己也很
常去景美市场买菜回来做饭给大家吃,是买到摊贩会多送他很多菜的那种,我们和剧组的
工作人员,就在大圆桌上吃饭,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但是如果菜吃不完时,张导就会要大
家想办法吃完,隔天他才能煮新的菜,那时又是下了戏后,对我们演员们彼此友情的考验
了。(两人再度不约而同的大笑)。”
◎问到在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场戏?
◆ 黑暗中总有那一点光
李鸿其说:“最后结尾硕哥走进暗巷那场戏,是我自己最爱的片段,我自己也有慢慢走过
这个暗巷,但我那一场戏,是抬头看到蜘蛛网,那时候我是很空的状态,但那时才是老鼠
最真实的写照,那是无意识地流露自己茫然的瞬间;所以我更喜欢硕哥那抬头一望,不论
自己身处在多黑暗的角落里,总是能看到一个希望的所在。也像是张导遇到这个事情(性
侵案),还是继续要走在(拍片)这条路上的心情。”
◆ 不想放弃,却无能为力
黄尚禾说:“上禾最后明知道硕哥女友大雄上屋顶去找他谈判,他却只能蹲在屋内的一角
,好像找到了让自己能藏身的角落,但下一秒一听到硕哥被捅到大叫,上禾却奋不顾身的
冲向屋顶抢救爱人,张导只用一个镜头,就切换出上禾蹲在角落那一瞬间复杂难解、那不
想放弃,却又无能为力的心情,简单却充满了魔力。”
◆ 所有对爱的记忆,其实都是一些小东西,一些小事情
最后我和高制片聊了一整晚,就以高制片解说的一段精彩明喻来作结语,他说:“李鸿其
和两个生命中最爱的人的记忆,以两场舞蹈戏来相互呼应,在一开头和妈妈吕雪凤在房间
内拥抱着跳舞,他是如此的爱着母亲却怀着复杂的心情,亲情的纠结就在这简单的开场后
展开了;老鼠和援交妹在房间内玩闹著,两人吸著一整排的养乐多,暧昧的情愫在空间内
洋溢着,最后两人轻轻拥舞,爱情是如此单纯而美好,再怎么腐败无望的人生,有了对爱
的记忆,生命就有了光。”
附上《醉‧生梦死》戏院版预告,请再次细细回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4V49iX9A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