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普雷]《我的少女时代》虚假意识的集体回忆

楼主: ferment (下雨的侧脸)   2015-08-21 02:27:08
理性讨论,不是来战。
先讲结论:
通篇文章你从电影跟观影者热烈反应,
企图导出两个论点打电影跟观众各一个大拐子。
一、先打电影文本没有创意,青春刻划缺乏新意;
二、再打观众热烈消费电影回味不曾存在的青春回忆
根本就是虚情假意中了商人的计&集体取暖讨拍。
看得出来你要批评/省思是台湾人习于公式青春的电影消费文化,
但很可惜以单一电影消费就做这样的推论跟反思,
在方法论上来说是否可行其实有待商榷。
首先你推导这电影里的青春样板(EX:去性化、热血、专注初恋等元素)。
但可惜,就逻辑上来说,本来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文本能够完整诠释青春的样貌,
(就像没有影评能够完全说尽一部电影的好坏)。
因此每个导演都只能选择拍摄出他想表现的、诠释的、部分的青春。
而就商业电影的状况,他更必须去选择能被贩卖被喜欢的青春电影元素。
是而,一部电影本来就不可能有各种版本的青春,
如此要求批评只能说有点强人所难,
也不是这电影该有责任(可能比较像是公共电视的责任)。
再者,若是想从此现象批评消费者只喜欢这种泡泡糖口味的青春,
偏偏台湾市场里有流通有被消费有票房的也不是只有我的少女时代一部电影,
若不分国籍来看,前阵子就有来自日本的【所罗门的审判】,探讨校园霸凌与正义;
老一点的有国内的【蓝色大门】,探讨青春期与同性恋爱议题;
有【九降风】,说的是成长过程中的男性文化。
套用你的观点,如果观看电影就是集体意识的产生。
那从上述电影的存在,不也可说台湾观影者/消费者根本对于青春有各种的多元想像!?
我想你的论点如果是立基在5年10年内的整体青春电影的消费趋势/文本分析,
那方法论跟结论就会很合理。
如果只是单纯从一两部热卖片就忧心台湾人都只喜欢老梗片,
那也太小看台湾消费者挑片的理性/能动性了。
就我个人来说,今天这片热卖的原因不是它卖了样板青春,
而只是它做到了一部商业电影该有的水准:
故事讲好讲完整讲得有趣。
如此而已。
※ 引述《bradcool (布莱酷)》之铭言:
: 有上色标题的图文网志版:http://goo.gl/JofCqd
:
作者: violetstar (bluestar)   2015-08-21 02:30:00
作者: darkrain (K)   2015-08-21 02:34:00
推 电影本来就该多样性
作者: allison0v0 (allison)   2015-08-21 02:38:00
每个人都想抓住青春的尾巴,而它刚好完整的拍出来了
作者: ToneToneTone (8Tone)   2015-08-21 02:40:00
同意。我认为这部片的成功在于它同时呈现出个性与共性。既能和那些青春在90年代的观众共鸣,不在此列的
作者: han66 (涵)   2015-08-21 02:41:00
推中肯QQ
作者: violetstar (bluestar)   2015-08-21 02:41:00
很多面向的青春校园片,盛夏光年,那些年,九降风,
作者: ToneToneTone (8Tone)   2015-08-21 02:41:00
也能被电影所描述的青春的错过与遗憾打动
作者: ToneToneTone (8Tone)   2015-08-21 02:43:00
我也是觉得瑕不掩瑜!
作者: violetstar (bluestar)   2015-08-21 02:44:00
台湾人就是一个很奇怪的毛病,硬要鸡蛋里挑骨头,想问这些人在工作上有抓漏洞那么勤劳吗?
作者: za9865 (☺ ☺ ☺)   2015-08-21 03:15:00
推原po也推3Tone
作者: stevexbucky (zz)   2015-08-21 03:18:00
同意
作者: ALI5566 (阿里)   2015-08-21 06:33:00
比较好奇本片跟“初恋那件小事”到底百分之多少相似
作者: shenerica (一朵小花儿)   2015-08-21 07:43:00
中肯
作者: gelion (米~)   2015-08-21 07:54:00
作者: vivikite   2015-08-21 08:33:00
推~某种程度说有许多观众看电影追求的就是"好看"两个字,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在其中寻求到什么深奥的大道理,少女让我喜欢的原因是我认为它已达到在此类电影中算是相当不错的完整度...我最近有在观察ig上年轻朋友对少女的反映,几乎近九成都是给予正面的评价(几乎都是国高中小妹妹),这种直接真实的反应也代表了这部片在族群设定上的成功....
作者: j7290492   2015-08-21 09:07:00
个人觉得虽然是以少女角度来说明故事,但是同属叙述时代的那些年,导演并没有过于强调女主角的第一人称,反而让每个角色都有说故事,这.....才是符合那个时代,共鸣才响气~~~
作者: scratch01 (......)   2015-08-21 09:10:00
作者: iomirror626 (IOM)   2015-08-21 09:31:00
同样最后一段 大多国片编剧有待加强
作者: Verna800509 (Verna是潜力股)   2015-08-21 09:57:00
只要把故事说的够好对我来说就是好电影,要百分百真实,拜托去看记录片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15-08-21 10:03:00
那些年就是明显的男性观点啊。九降风也是反过来应该讨论,为台湾青春片以前都是以男性为出发点应该说是男性视角
作者: godkidds (神童)   2015-08-21 11:08:00
作者: dream1517 (D.W)   2015-08-21 12:21:00
同意
作者: Greatgenius (雷达 X 守望)   2015-08-21 14:44:00
没办法 有人先拍了 后面就很难变神作
作者: bulank (布兰克)   2015-08-21 22:53:00
原文写的比较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