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sh1118 (这些年来)
2015-08-18 17:50:52几出爆裂的警匪片后,林超贤拍起运动竞技,还不是《少林足球》那种特效挂的励志片,
而是血泪与酣畅笑意交织,打真军的拼劲、那种梦想不会逃跑,只怕你中途放弃的片子。
他说《激战》打出中年最后一搏的灿烂后,难免想青春一下,不然就要去拍《桃姐》了。
所以林超贤拍了一部年轻人追梦的《破风》,在touch 梦想的路上难免迷失或走火入魔,
但青春就是跌倒了照样爬起来,暴雨骄阳下照样向前冲,打不死我的,都将使我更强大!
是了,“变强”就是这类少男运动故事的主题,不管是漫画、小说、电影还是其他创作。
所以我们在彭于晏身上看到了混搭流川枫、樱木花道的天才、还有自信爆棚的主角设定;
窦骁,则担当了迷途后重拾“教练我想打篮球”热枕,苦干实干才能追上主角的三井寿;
故事里还少不了一座挡在主角眼前的高山-仙道,帅炸的赛场王者,除了始源还能有谁!
这类角色设定,从【灌篮高手】、【头文字D】…到老电影《火战车》都有类似的影子。
虽是运动竞技故事,但林超贤“自行车道”的切入点,却有别于赛车片的斗快冲线拼第一,
他的镜头下追焦的,是为冲线主将开路卡位、减低风阻的 KING MAKERs:破风手的想法,
作为破风手所付出的汗水心血绝不比冲线主将少,可是聚光灯永远只属于台上的冲线手,
因此他们更要面对“为什么站在台上的不是我”的漩涡与心魔,突破了,才能破风而出。
《破风》几乎靠着一场场比赛的半纪录式拍法串成,其实跟【灌高】【头文字D】很像,
角色们的赛道风格、性格盲点、挫败低潮、奋力破茧,都在压榨意志极限的赛事中成形。
回旋空拍青绿的高雄与花东公路、近景追拍上海外滩的亮蓝、酷热躁黄的腾格里沙漠……
山川壮丽的啷景、高速分镜的近身追拍与第一人称特写间,激烈切换出赛事的风驰电掣,
更拍出选手间的明争暗斗,与团队车轮战里冲线手与破风手近乎警匪枪战片的走位突围,
加上时不时的变速齿轮卡嚓作响、车道两旁观众喝采的模糊身影、山路致命的地形障碍、
和犁田的皮开肉绽…这些画面所堆叠出来的竞技实感,丝毫不比枪林弹雨的动作片逊色!
可惜空拍机画素在大银幕上实在惨不忍睹,钱都花了,怎么不找《看见台湾》的齐柏林?
虽然试炼的是心魔,但《破风》不是《魔警》那种闇黑修罗道,而是阳光爆棚的正能量。
尤其前三分之一在台湾那段,主角们就像一班中学生,总是带着笑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但当离开校园走进杀戮战场似的成人世界,不得不被逼着加速成长,也必然产生阴暗面。
彭于晏执著胜负的暴走失控,老实的窦骁也贪慕虚荣误入歧途偷打禁药、沦落地下黑赛…
看着彭于晏和窦骁,兄弟失意追上去在雨中撑伞、为兄弟下海参加黑赛的“基情”四射,
港产动作片的兄弟情义传统,也成了主角们一时失落、走火入魔时依然热血明亮的希望。
你甘心为我破风,我情愿以主将之姿引战对手主将,让你最后一刻成为意外的冲线冠军,
印证“取是能力,舍是境界”论述,也在大海前比游泳谁输了谁请吃饭的大男孩游戏里,
拍出比爱情还美的基情!真的,比王珞丹那段两男追一女的爱情美多惹,那段删掉也行。
当然,林超贤还是有落力拍爱情,彭于晏夜里在室内赛道陪王珞丹调整呼吸,也挺动人,
比起来,木讷的窦骁追女孩的招数,只能说“把咩,不是花前月下请客吃饭呀”小伙子。
不得不佩服彭于晏,从体操、手语、格斗、南拳、竞速自行车,每拍一部片就练一项本事,
明明靠脸就能吃饭啊!每次看他挥汗如雨的笑容,就知道他超享受这种体能炸裂的折腾!
看完真有一股冲动想牵车杀上大屯主峰,但才骑到士林夜市就不争气的转进去吃宵夜惹。
这就是为什么人家彭于晏是为梦想而战、气动山河的破风,而我只能巴豆椪风了(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