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好雷]《恐龙尤物》标签≠自己

楼主: ivan0511 (小日本)   2015-08-01 18:27:03
图文网志版:http://goo.gl/RYRjx5
学生时代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有关爱情,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验,为了追到心仪的对象,
于是和好朋友商讨一番,拟定把妹或追男计画,无所不用其极招数尽出,透过朋友的朋友
,或是隔着多层串联关系,硬是希望有所连结,千辛万苦未知的过程,往往是许多人一头
栽进去的部分。
有关自我,我们也有过这样的体认,也许没有一身好身材,不是大家心目中的正妹;也许
没有雄纠气昂的气息,不是大家心目中MAN味十足的型男,而被冠上千奇百怪的绰号,宅
男、书呆子、恐龙妹、四眼田鸡和腐女等,就只因对方外表不讨喜、几近零存在感,而遭
三言两语、冷嘲热讽对待;当然,这绝非代表应默默承受一切,活在他人阴影下,任何人
都享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当爱情与自我双双出入,《恐龙尤物》就是要告知那些曾被
贴标签的少男少女,撕掉它做自己,才是不变的王道。
《恐龙尤物》改编自可荻.凯普琳洁(Kody Keplinger)年仅17岁所完成的青少年小说〈
甜蜜逃避法则〉,并由新锐导演Ari Sandel执导,借由新生代演员(Mae Whitman、
Robbie Amell与Bella Thorne等)担纲演出,生动描绘出恐龙妹的心酸与无奈。乐观直爽
的高中女生碧昂卡某天发现,原来自己就是同学们口中那个又胖又丑、人缘特好,但生来
就是为了衬托身旁朋友又正又美的“恐龙妹”。
为了摆脱这可怕的宿命,不惜一切舍弃舒适的阿婆内衣与漫画T恤,寻求青梅竹马兼天菜
男神卫斯理的协助,准备来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地大改造。没有勇气向暗恋对象告白,更
不时受到坏心眼正妹暗算,让人感同身受的低落情绪,恰似每个人在人生某个阶段,仿佛
自己是B咖的感觉,殊不知在懵懵懂懂探索时刻,“我”的价值更显重要,因为有些时候
,人见人爱并非是唯一的事。
以原缩写片名为出发点(DUFF=Designated Ugly Fat Friend),《恐》片描述一个团体
中总有一个毫不起眼的人,在好接近、好个性下,想接近团体里的风云人物(好比把妹、
欲加入某同性质社团等),有必要从其下手或套出相关情报,这号人物虽富有重要性,却
没有人记得他(她)的一切(也没有人愿意记住),一旦脱离团体便失去定位,更会产生
不自知的状况。
抛出事实母题,《恐》片即以校园爱情喜剧手法,剖析时下校园生态,一则呈现校园生活
的多采多姿,二则带入性别和团体标签下的霸凌议题。尤有甚者,在人手一机的年代,《
恐》片还切实将霸凌拉抬至网络层级,你我随时随地就能在网络上,散播各种流言蜚语,
每人顿时挤身为网军一员,谩骂嘲笑之余,无形中蒙蔽了感官,就连和现实中的朋友起争
执,已处于面对面的当下,却诉诸社群一途,删除对方脸书、推特等,“绝交无罪,荒诞
有理”,足见《恐》片写实却也嘲讽的一面。
人身攻讦于校园盛行,相似境遇也形同社会缩影,顶著名气光环的人,理当各自为政,怪
咖自成一圈,什么都不是的人无所适从,迥异阶级的潜在分层,正符合出社会前的先修营
,相看两不悦也就成为惯性,人际关系的审视,似是学无止尽的课题,也是《恐》片另一
珍贵传达涵义,在步上社会化后尘之前,人与人相处的纯真与美好,绝对有其不朽之处。
依循熟悉的校园YA片路数,《足球尤物》、《窈窕美眉》、《辣妈辣妹》等旧作,《恐》
片同样搭载青春洋溢的俊男美女,丑女大翻身,找上最受欢迎的男生当顾问,试图变身成
超级正妹,想尽办法摆脱既定印象,却逐渐迷失其中,活在外人的理想目光,亦或是洒脱
活出自信,不难想见《恐》片陷入制式窠臼,理应乏善可陈,然乘着女性意识抬头,见证
一位聪明女孩抑郁走向世俗审美观,跌跌撞撞终挣脱枷锁,及至发光发亮、据地为王,唯
有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样子,类型片既有缺陷,也就不足挂齿了。
作者: linbay5566 (嘿嘿科)   2015-08-01 18:29:00
这部前面还不错 后半开始烂掉 很老梗 蛮扯的
作者: dracohp   2015-08-01 18:55:00
预告就几乎把整部都播完了...
作者: zenjnem (歪兮)   2015-08-01 18:56:00
有点小烂尾,难得有不错题材的YA片唉
作者: kobe333 (爆强333)   2015-08-01 19:09:00
预告的梗都超冷的 这谁笑得出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