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第44个孩子》沉默年代,或许不该...

楼主: ash1118 (这些年来)   2015-06-25 23:26:21
电影回到前苏联时代,战功彪炳的李奥(汤姆哈迪)退役后成为追捕政治犯的秘密警察。
就像228台籍菁英大屠杀后幽长阴暗的白色恐怖岁月一样,在严刑逼供、屈打成招下,
那段年岁有更多外省籍菁英因为派系斗争、同僚间互相觊觎写下的密告黑函,命丧警总。
苏联祕密警察整肃的手段也如出一辙,要人供出一串名字,紧接着就是雷厉风行的搜捕。
故事开段的铺排,就能隐约让观众感受那个彻骨寒冷的铁幕国度里,扭曲的社会与人性。
但显然在初剪五小时浓缩成137分钟的电影里,没能营造出让人宛如置身停尸间的寒冷。
电影在既要兼顾描写前苏联社会的荒谬、又要铺排连环杀手的推理之中,有点顾此失彼。
因为领袖一句“在(社会主义)天堂没有凶案,那是资本主义社会才会滋生出的毒瘤。”
就可以想见有多少凶杀罪犯在当局用意外事故草率结案的“和谐社会”之下,逍遥法外。
难怪想帮同僚儿子之死,从意外翻案成凶案调查的主角会被视为“信仰动摇的叛国者”。
更甚者还让觊觎汤姆哈迪豪宅美妻的长官、部属,联手构陷,要他办自己老婆的匪谍案,
主角若是办得下去就证明他忠党爱国,若心软,就是他通匪,重则抄家灭族,轻则流放。
这是什么样的一个国家啊!
政府可以无视证据力不足,光靠密告他人不忠、颠覆、叛国等罪,任意搜捕动刑的年代,
这样的风声鹤唳的统治,锤子镰刀下的苏联有过,中国文革也曾经翻天覆地扫荡斗争过,
电影《窃听风暴》里的东德也是,在右边这一侧的铁幕、号称民主阵营的国家也没少过,
美国有折腾近乎半个世纪的麦卡锡主义,台湾也有噤声了四十多年的戒严时期军政统治。
《失控猎杀:第 44 个孩子》藉著汤姆哈迪莫名其妙成为国家英雄、退伍后作祕密警察,
又被战场上贪生怕死、后来成为部属的同梯不断诬陷,来讽刺苏联铁幕下的荒谬与恐怖。
但以铁道连环杀童案为主的故事,却因为要照顾对政权的讽刺性,牺牲了缉凶的悬疑性,
原著小说里凶手身分和他与主角盘根错节的命运纠葛,在改编电影的过程中被大刀一砍,
该有的悬念伏笔、犯罪手法与心理描绘,都付之阙如,没头没脑在结局交个人出来认罪。
完全丧失“干!他居然是凶手!”的惊吓,让缉凶线成为气氛有感,但剧情虚浮的存在。
翻拍长篇小说最好先拿捏好角度删修剧情,要不就用更长的时间消化、聚焦每条剧情线。
这是雷利史考特监制,瑞典导演丹尼尔艾斯皮诺沙在《狡兔计画》后的第二部好莱坞片。
原著小说是以五零年代谋杀 52名妇孺的前苏联连环杀手“罗斯托夫屠夫”为灵感创作,
用悬案做骨架,诉说极权统治下人性的扭曲,恐怖的不是凶手,而是不容你质疑的国家。
但电影真正从人性面对白色恐怖鞭出力道的,其实是汤姆哈迪他老婆跟他坦承时的对白。
( 不爆对白雷....想知道就看网志 http://ash1118.pixnet.net/blog/post/45023042 )
该怎么说好呢,在白色恐怖之下,不只同事、上司、好友,甚至回到家了都要小心翼翼,
人与人间被政治撕裂扭曲到如斯地步,岂不令人背脊发冷!为了这段对白进戏院,值得!
只能借这句稍稍改动字句的歌词来感慨:“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自以为的相爱。”
“小心匪谍就在你身边”的沉默年代,为求苟全身家,或许不该…的事真的太多太多了。
作者: l80623 (把LF2当作流星蝴蝶剑)   2015-06-26 01:56:00
原片5小时的意思吗
作者: Anthonypapa (papa)   2015-06-26 01:58:00
这片票房是多差啊,美丽华上一周就下片了......
作者: yunyun85106 (ヾ(*′∀‵*)ノ)   2015-06-26 12:06:00
没看过电影 但觉得小说鳗好看的XD
作者: fushing (fushing)   2015-06-26 12:17:00
有办法看到5小时的原片吗? 对这题材有兴趣
作者: deray (Deray)   2015-06-26 13:27:00
有兴趣 可以去找小说 三部曲 买第一集就好了
作者: rl55586 (Lakers)   2015-06-26 17:58:00
对阿 为啥这部 没啥档次
作者: QQQPing175 (窝小皮)   2015-06-27 22:32:00
推小说
作者: poppinpete (QQegg)   2015-06-28 16:58:00
小说看过不知道有三部曲
作者: Vincent1219 (文森)   2015-06-29 02:30:00
推好文! 台茂美丽华上一周就下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