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 wind1729: 为什么是导演写剧本 06/12 21:02
: 推 yulinw: 导演兼编剧很常见...甚至可能兼制片 06/12 21:26
: 推 miikal: 昆丁就又编又导又挑选部分配乐还下去演 06/12 22:13
这里也回一下 wind1729 的问题
我想这里应该是针对我前一篇写说,台湾通常是导演先写剧本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可以分为很多面相来讨论…
(1) 台湾电影还没有工业化完成,编剧的体制相当薄弱
(2) 东方文化对于“原创”的坚持
(3) 导演想拍自己想拍的东西
这三个看似分开的原因,在台湾却杂在一起
我先一个一个分开讲好了
(1) 台湾电影还没有工业化完成,编剧的体制相当薄弱
一个比较成熟的工业炼来说,会有一些专门在做剧本开发、审剧本的人
除了从无到有生出一个可用的剧本出来
Studio 也会有专门广收剧本,交给专门的人去评估完成度、市场性…等等的部门
这样一下来,眼下可用的剧本多,又有人专门帮你整理好,送到你家门口
机会成本之下,比较会去选择手上好用的剧本,而不是自己花个几年先写剧本
相较之下,台湾这边,业界的剧本开发大多是为了专案而做
例如某台要拍爱情偶像剧,我就写个爱情偶像剧
很常是其他东西都到位了,就等你剧本写好,如此一来,这样产生的剧本,很难流到自由
市场上(当然,好莱坞绝对也有很多这样产生的剧本)
再来是所谓“素人”编剧的剧本
为什么我们要说他们是素人呢?其实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足
而是台湾的产业养不起这些编剧人材啊…所以他们通常会有别的正职
编剧是他们为了兴趣而燃烧的副业
这些所谓“素人”写的剧本呢,有人脉的就会投到认识的制片或导演手上
这时候就有点像好莱坞的编剧产业了,但数量上可能是差个几十、几百倍的
好莱坞一间 studio 一个月可能有几十部以上的剧本要审
台湾的话…
那没有人脉的话,通常就是为了某个奖项或比赛而写的
写的好的会拿到一笔奖金,但剧本能不能拍成电影呢?通常是不行…
像我们的优良剧本奖,你仔细看那些有成功拍成电影的
通常是导演想拍,自己写个剧本,投个奖,有奖金之外又有个背书比较容易找钱
至于那些“纯编剧”写的剧本,就继续埋在那里
因为台湾业界要拍商业剧的时候,可能因为资金比较紧的关系吧
通常都是选择我上面说的,我需要爱情偶像剧,那我就来写个剧本
而不是去现成的剧本里找个好的剧本,把它调整的比较有商业的卖相
相较之下,中国反倒有比较多拿着好剧本来拍成的案例
编剧这个环节跟产业接不上,造就了台湾导演要拍片通常是自己写剧本的一个原因
(编剧跟产业接不上大部份不是编剧的问题…而是产业养不起编剧…)
(2) 东方文化对于“原创”的坚持
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玩的现象
硬件的东西,亚洲人最会山寨,广大的消费者基本上也不太在意山寨这回事
但一到软件面,突然又觉得你不是原创,你有罪
也许是根深蒂固的成本想法使然吧…总是觉得有形的东西要成本,无形的东西不用吧…
讲的有点远了…
黑泽明很认同一句话“如果想当导演,就得先学着写剧本”
台湾业界也普遍有一个认知,要当导演,先写剧本
相较之下,你通常看到美国对于 filmmaker 的建议都是
“弄到一台摄影机,然后就去拍片吧!”
两者讲的或许有点相似,但内容却很不一样
我这样来举例吧
我曾经看过一本英文教科书,它附了一个剧本,叫作“A Piece of Apple Pie”
大致上是讲一个餐厅老板为了一个小女生留了一片苹果派
但正好碰到一个拿枪的男子想要抢那个苹果派来吃的故事
(我讲大意听起来很荒谬,但其实没有…)
他对这剧本进行了一些分析,然后说,对学生来说,这是个很好的练习
你若是在 Youtube 打上这个篇名
可以看到很多的练习作品
但你去看看台湾电影、广电系出来的学生,哪一个人拍的是别人写的东西?
哪一个不是以原创剧本而自豪?
对美国来说,拿着一个范例剧本,拍成一部影片是个很好的练习
甚至是个很好的二次创作
因为虽然剧本、对白可能是一样的
但是从选角、镜位、剪接、表演方式,每一个都是重新对剧本创作的机会
我要是把一个男生的角色,改女生来演,那是不是感觉不太一样?
我把一个简单的过肩对话镜头,改成大俯角,感觉是不是不太一样?
所以虽然剧本是一样的,但每个团队做出来都是不同的作品
但在台湾的认知里面,好像剧本不是自己写的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一样…
这个从学生时代就有的无形的观念,一定会影响台湾导演成熟后的想法
美国漫画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Bill Finger 和 Bob Kane 创造了蝙蝠侠这个概念
一开始的时候,他是个又用枪,又杀人,服装又很挫的家伙
但后续一个又一个的创作者,把蝙蝠侠塑造成我们今日熟知的样貌
也出现了像 Frank Miller 和 Allen Moore 写出的名篇
我们不会去说,哦,因为蝙蝠侠是 Bob Kane想到的,所以 The Dark Knight Return
就是 Bob Kane 的功劳,你 Frank Miller 是后人乘凉
我们也不会说, Tim Burton 你不原创,或 Chris Nolan 你不原创
DC 、 Marvel 的漫画角色都是这样,一个角色几百个人做过编剧
对他们来说,角色背景只是一个设定,重要的是角色的发展,和情节的推演
你想到新的方式来表现超人,那你就有创新
相较于亚洲,以日本漫画为例
几乎一个角色谁创造出来,那就是谁的,别人就算画了,也是原著的功劳
灌篮高手的漫画,井上做的
动画,credit在谁身上?井上
电影版,crdit给谁?还是井上
若是想要有个什么样的改动,还难保观众会骂不忠于原著
(当然,如果现在超人的新身份是地球变种人,也一样会被美国人骂就是了…)
少数例如浦泽直树的 Pluto ,就被认为是对手冢的原子小金钢的二次创作
但这在亚洲真的是少之又少就是了…
其实中文有很多经典名著,都是很好的二次创作的材料
但是通常比较被观众认可的“没有不原创”的作品
通常是来自于那些相对比较不知名的原著小说
例如李安的色戒、卧虎藏龙
相较之下,想改编金庸、古龙的人,皮就要蹦紧一点了…
其实刘镇伟的西游记、超时空要爱和东成西就都是个很好的二次创作例子
但这在亚洲真的不多见
总而言之,基于某些莫名的原因
亚洲导演通常有一个要自己写剧本的使命感
(3) 导演想拍自己想拍的东西
这个就很简单了
如果我要拍一个中文科幻喜剧
那我大概就只有自己写剧本这条路可以走了…
对于有些想法太过于跳脱一般人的导演来说,现存的剧本可能是不符合他的个人风格的
把“正常”的剧本改起来又太辛苦,干脆自己重头写过还比较快
例如 Tarantino 或是 Tim Burton 都是这一型的…
以上
好莱坞的导演,通常只会基于第三点,所以要自己写剧本
(我说的是好莱坞不是美国)
相较之下,台湾导演会有以上三个因素的综合原因,因此自己动手写剧本的比较多
其实总括来看
这个成因的一部份还是来自于台湾电影的“导演制”
以电视戏剧来看的话,就比较接近“制片制”
所以电视导演就通常是拿着写好的剧本来拍
作者:
oxdoxo (xoox)
2015-06-13 11:08:00有专业有推
作者:
TPhow 2015-06-13 11:13:00专业文给推~~
作者: yanabi 2015-06-13 11:21:00
算是依循作者论编导合一的传统吧
作者: shihyajulia (<<喵呜~~>>) 2015-06-13 11:51:00
专业推
作者:
clubee (柏拉)
2015-06-13 12:53:00推
作者:
probsk (红墨水)
2015-06-13 13:25:00仔细想想亚洲圈差不多都是这样独立制片兴起以后更是各玩各的
作者: Bugshit (屎虫丸) 2015-06-13 21:30:00
专业推
作者: henry9 (H.L) 2015-06-14 07:55:00
专业推
作者:
SKnight (全ては时の中に…)
2015-06-14 16:07:00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