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址:http://www.hypesphere.com/archives/51799
[新闻] 灯楞!政策改变,纽约时报将不再撰写所有新上映电影的评论
文/ Sebox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对于评论一直以来都电影来说是一大助力,过去他们的评论
范围几乎涵盖了不论戏院或是新兴的数位汇流中所有新上映的电影,但根据Variety的报
导,他们即将要改变这个策略,上映厅数较少的艺术电影或纪录片将有可能在评论的清单
中被剔除。纽约时报影评的总编辑A.O Scott表示他们仍会尽力产出影评,但他们会开始
挑选电影撰写影评,他如此说道,
“因为每年新电影上映的数量越来越多,纽约时报已经没有能力保证写出所有新上映电影
的评论。”
这也表示纽约时报将会继续产出主流电影的评论以及特别重要的作品,当然也包括奥斯卡
的入围者,但对于许多小众的艺术片,或是直接在新兴的数位汇流上映的电影,就可能不
在此名单当中。对于小众的艺术电影或是独立电影来说,纽约时报如此具有权威性的媒体
报导,对于一部电影的销售以及知名度都是非常重要的散播媒介,电影评论非常有可能决
定一部电影的命运。
这个政策上的改变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奥斯卡评比纪录片的方式,因为纪录片的上映厅数
往往不能跟大型电影比拟,而且常常会使用“包厅放映”(Four-Wall Release),与一
般的电影上映方式较为不同。不过美国电影学院的的发言人表示,这项改变不会有如此大
的影响,因为这些纪录片在洛杉矶时报(L.A Times)上的评论,已经足够他们评比了。
但对于这一点纽约时报的Scott也表示了他的意见:
“他们(纪录片)常常会采用包厅放映作为他们的发行方式,而也有一些纪录片直接透过
VOD上映,所以对我们来说有些电影反倒是我们非常有兴趣的。”
数位汇流的兴起如Netflix、Amazon降低了观众看电影的门槛,有许多小众电影、独立电
影转而直接在数位平台上映,这些电影其实都非常仰赖纽约时报的评论。反观台湾电影
市场,撇开商业大片不说,其实有很多电影都需要靠着口碑的累积,才能让片商不致于
血本无归,毕竟台湾电影观众多数还是停留在预告片以及名人推荐上面。
对于台湾市场来说,部落客影评的影响力似乎仍然大过于平面媒体,一方面因为台湾人
阅读习惯已经早就转移到网络上,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台湾具有权威性的新闻媒体并没有
专门的电影评论,多数仍是围绕在娱乐、八卦等非电影专业的文章,只是当我们检视台
湾电影部落客的文章内容时,多数部落客产出的文章都过于相似,除了没有独到的见解
之外,流于形式的电影简介也让网络电影评论的价值逐渐流失。
台湾的新闻媒体应该要重新评估电影评论对于“电影产业”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思考电
影评论对于“观众”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提高台湾人的观影能力,进而推动台湾本土
电影产业的复兴。